王敏
摘要 ? ?為了全面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維護農民合法權益,有效促進農民增收,大通縣開展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明確任務,高質量推進改革進程。本文介紹了大通縣當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指出了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未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方面的發(fā)展對策,以供其他地區(qū)參考。
關鍵詞 ? ?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問題;對策;青海大通
中圖分類號 ? ?F321.32 ?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18-0205-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大通縣屬青海省西寧市轄縣,地處青海省東部,海拔2 280~4 622 m,全縣總面積3 090 km2,轄9個鎮(zhèn)、11個鄉(xiāng)、289個村委會、1 095個自然村。全縣總人口46.75萬人,其中城鎮(zhèn)人口19.21萬人,鄉(xiāng)村人口27.54萬人,是全省的農業(yè)大縣,全縣確權耕地面積5.6萬hm2,可利用草場16.7萬hm2。大通縣是全省6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之一。截至目前,全縣20個鄉(xiāng)鎮(zhèn)289個村已全部完成成員身份界定和清產核資工作,289個村通過折股量化、股權設置組建了村股份經濟合作社。
1 ? ?主要做法
大通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自2017年11月開展以來,在省、市業(yè)務部門的精心指導和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縣、鄉(xiāng)、村3級精心籌備、緊密配合,全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穩(wěn)步推進。
1.1 ? ?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職責任務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改革工作,成立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的改革領導小組,明確縣鄉(xiāng)村合力推進改革試點工作的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主要領導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要把改革放到重要位置來抓,專題召開動員部署會,多次召開推進會,并建立聯(lián)席工作制度,定期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深入推進改革工作。
1.2 ? ?廣泛深入宣傳,營造濃厚氛圍
各鄉(xiāng)鎮(zhèn)召開了由村干部、村委會負責人參加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安排部署動員會。利用廣播、電視、微信等途徑進行宣傳,并采取發(fā)放宣傳材料、懸掛橫幅、進村入戶等形式廣泛宣傳,營造了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的濃厚氛圍。
1.3 ? ?強化教育培訓,提高業(yè)務能力
針對清產核資工作、清產核資信息平臺應用和檔案歸檔整理等組織開展培訓。通過組織開展縣級、鄉(xiāng)鎮(zhèn)村級業(yè)務培訓,全面提升縣、鄉(xiāng)、村3級工作人員開展改革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同時,通過省內外學習,在股份量化、股權設置中借鑒了外地的經驗做法,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為扎實推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1]。
1.4 ? ?注重指導檢查,嚴把改革方向
成立了大通縣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辦公室,配備相應的人員和設備;從司法、國土、財政、民政等部門抽調干部成立業(yè)務指導組并分片包鄉(xiāng);將全縣20個鄉(xiāng)鎮(zhèn)分成4個片區(qū),指定業(yè)務能力和責任心強的干部專門負責,具體協(xié)調指導各鄉(xiāng)鎮(zhèn)嚴格按照試點實施方案和鄉(xiāng)、村2級工作方案開展工作,精準把握改革要點,狠抓改革重點環(huán)節(jié),防止出現(xiàn)偏差和走彎路。同時,將指導檢查工作中發(fā)現(xiàn)的突出問題及時提交縣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后提出指導性意見,確保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方向推進[2]。
1.5 ? ?嚴把身份界定,保障成員權利
堅持尊重歷史、兼顧現(xiàn)實、程序規(guī)范、群眾認可、一人一處的原則,邊試點、邊梳理、邊總結、邊開展,認真探討存在的問題,針對身份確認中出現(xiàn)的難點和問題,多方征求意見,及時印發(fā)有關工作指導意見,對特殊情況實行“一村一策”,在符合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的前提下,讓農民群眾民主決策、妥善解決,確保了產權改革工作順利推進。
1.6 ? ?摸清資產家底,全面清產核資
全縣各村成立清產核資工作小組,制定“一村一策”清查方案,在尊重歷史、正視問題、全面清理、摸清家底的基礎上,實現(xiàn)“三清”(即問題清、賬目清、產權清)。
1.7 ? ?合理量化股份,組建合作社
印發(fā)了《大通縣農村集體資產股權量化指導意見》等5 個指導性文件,堅持民主決策、規(guī)范操作、因村施策的原則,結合各村實際,制定村級股權量化工作方案,嚴格按照成員確認、資產量化、股權設置、股權管理等步驟,按時推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組建了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
2 ? ?取得的成效
2.1 ? ?一村一策,確定人員身份
在人員身份界定中不搞一刀切,嚴格按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界定指導意見》《關于解決大通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界定工作中有關問題的補充意見》要求,結合實際制定方案,廣泛征求意見后,由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充分還權于民,做到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事一議。
2.2 ? ?齊心合力,實現(xiàn)“三清”
各鄉(xiāng)鎮(zhèn)、村成立了清產核資工作小組,對清產核資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把關,確保改革的每一項舉措都有據可依,化解了矛盾糾紛,實現(xiàn)“問題清”。同時,依托已建立運行的農村集體“三資”監(jiān)督管理系統(tǒng),逐一核實“三資”數(shù)據,做到賬實相符,實現(xiàn)“賬目清”。對產權歸屬不明晰的集體固定資產,明確財產來源,與教育、林業(yè)、民宗等相關單位協(xié)調,出具相關資產劃撥證明,實現(xiàn)集體資產“產權清”[3]。
3 ? ?存在的問題
大通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部分鄉(xiāng)鎮(zhèn)歷史遺留問題多且復雜,因村干部更換頻繁,原始證據丟失,取證困難,影響了工作進展;二是部分鄉(xiāng)鎮(zhèn)三資管理人員缺乏,影響了全縣產權制度改革工作;三是推薦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會、監(jiān)事會成員難,缺乏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領頭人;四是集體資產股份部分權能缺乏實現(xiàn)的渠道和具體辦法。
4 ? ?發(fā)展對策
一是完成登記賦碼工作,發(fā)放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證書,并開設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賬戶。二是建檔歸庫,形成資料。協(xié)調縣檔案局,舉辦檔案整理培訓班,將形成的縣、鄉(xiāng)(鎮(zhèn))、村各類工作資料及時、全面、系統(tǒng)、準確、完整地整理歸檔,形成系統(tǒng)的改革成果資料,裝訂成冊、集中保存、專人管理,作為記載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個進程和評價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據。三是加強財務管理。制訂科學規(guī)范、切實可行的村集體組織、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財務管理辦法,進一步規(guī)范財務管理,切實維護好農民權益[4]。四是發(fā)展壯大集體經濟。運用好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成果,激活農村自然資源、存量資產、人力資本等,培育壯大一批特色優(yōu)勢產業(yè),通過入股或者參股農業(yè)產業(yè)化龍頭企業(yè)、村與村合作、村企聯(lián)手共建、扶貧開發(fā)等多種形式發(fā)展集體經濟,探索發(fā)展集體經濟的有效途徑。
5 ? ?參考文獻
[1] 閆金魚.山西古交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yè)工程技術,2019,39(8):9.
[2] 劉國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現(xiàn)狀與對策探討[J].南方農業(yè),2019,13(12):110-111.
[3] 陳文婷.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若干問題的思考[J].現(xiàn)代農村科技,2018(9):10.
[4] 何偉.當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8(1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