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娜 祝青林 王巖
摘要 ? ?本文基于大連地區(qū)8個國家氣候站及190個區(qū)域自動觀測站數據,對2018年大連地區(qū)極端天氣進行了分析,重點研究了極端天氣特征及其對農業(yè)和漁業(yè)生產的影響。結果表明,主要極端天氣包括干旱、高溫、旱澇急轉和暴雨,干旱和暴雨造成農業(yè)和果業(yè)受災減產,高溫造成漁業(yè)中的海參養(yǎng)殖受損嚴重。
關鍵詞 ? ?極端天氣;農業(yè);漁業(yè)養(yǎng)殖;遼寧大連;2018年
中圖分類號 ? ?P467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18-0156-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 ?Based on the data of 8 national climate stations and 190 regional automatic observatories in Dalian Region,the extreme weather in Dalian in 2018 was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treme weather and its impact on agriculture and fishery production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extreme weather included drought,high temperature,rapid change of drought and flood,and heavy rain. Drought and rainstorm caused agricultural and fruit industries to suffer losses,and high temperature caused serious damage to sea cucumber culture in fisheries.
Key words ? ?extreme weather;agriculture;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Dalian Liaoning;2018
2018年全球氣候特征是“拉尼娜”現象向“厄爾尼諾”現象轉換,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拉尼娜”現象基本結束,之后逐步表現出厄爾尼諾特征。轉換時期容易出現極端氣候,世界氣象組織確定2018年是有記錄以來第四熱的一年,氣候極端特征明顯。
2018年大連地區(qū)出現了多次極端天氣氣候事件。7月下旬到8月上旬持續(xù)高溫,氣溫連續(xù)刷新歷史極值;春季干旱夏季出現旱澇急轉;8月一周內出現2次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刷新歷史記錄。氣候條件的極端性導致氣象災害較為嚴重。2018年的干旱、高溫和暴雨等氣象災害對農林漁業(yè)生產造成明顯影響。
1 ? ?資料與方法
本文研究資料包括大連地區(qū)8個國家氣候站和190個區(qū)域站1981—2018年的平均氣溫、最高/最低氣溫和降水。資料均來自大連市氣象局資料室,其中常年平均值為世界氣象組織規(guī)定的1981—2010年的30年平均值。
本文降水量異常標準采用降水距平百分率來確定,降水距平百分率超過80%,表示異常偏多。降水量極端標準采用與1981—2010年同期降水的序列值排序確定。極端高溫和低溫事件采用翟盤茂等[1]和任國玉等[2]計算極端氣候指數的百分位閾值法計算。
2 ? ?極端天氣分析
2.1 ? ?7月下旬到8月上旬異常高溫
受副熱帶高壓影響,從7月14日開始,大連地區(qū)出現持續(xù)晴熱天氣,自7月27日開始,大連大部分地區(qū)出現>32 ℃的高溫天氣,瓦房店、普蘭店和莊河最高氣溫>35 ℃。8月1日,大連出現了極端高溫天氣,大連主要氣候觀測站最高氣溫均>35 ℃。其中大連市區(qū)、莊河和長海日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另外,大連8個自動氣象站最高氣溫>40 ℃。
此次高溫事件是大連地區(qū)有氣象記錄以來持續(xù)時間最長、影響范圍最廣、強度最強的高溫天氣,大連市氣象臺連續(xù)發(fā)布高溫氣象災害預警信號10次,持續(xù)高溫晴熱天氣也使大連地區(qū)旱情進一步加重[3-5]。
2.2 ? ?8月降水創(chuàng)歷史極值
8月13—15日,受2018年第14號熱帶氣旋“摩羯”外圍暖濕氣流和北方冷空氣共同影響,大連地區(qū)出現了一次強降雨天氣過程。此次降水過程雨量大,局地雨勢強,時間長。其中旅順口區(qū)普降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旅順本站日降水量為186 mm,創(chuàng)近55年(旅順建站以來)歷史同期最大值,區(qū)域站最大降雨量出現在旅順開發(fā)區(qū),達257 mm,為特大暴雨。
受2018年第18號臺風“溫比亞”和冷空氣共同影響,8月19—20日大連地區(qū)出現歷史罕見的強降水過程,全市出現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全市平均降雨量190.7 mm,突破了全市日平均降雨量歷史極值。4個國家氣象站日降水量突破該站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歷史極值。最大降雨量出現在旅順董砣子村,降雨量為346.6 mm。海面出現11~12級的陣風,陸地出現9~10級的陣風。
2.3 ? ?8月旱澇急轉
1月1日至8月12日,大連地區(qū)平均降水量為220 mm,為1971年以來歷史第二少,部分地區(qū)旱情嚴重。但8月13—31日,全地區(qū)平均降水量達282 mm,為197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多。2018年春季以來一直處于干旱狀態(tài),8月中旬開始旱澇急轉,部分地區(qū)一周內連降2次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
3 ? ?極端天氣的影響
3.1 ? ?極端天氣對農業(yè)的影響
2018年的天氣對農業(yè)影響主要體現在干旱、高溫和旱澇急轉等方面[6-7]。2014—2017年,大連地區(qū)已連續(xù)4年降水偏少。雖然大連地區(qū)降水量年際波動大,但年降水量連升或連降的年份一般是2~3年,連續(xù)4年以上持續(xù)偏少的情況很少。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大連地區(qū)已連續(xù)5個月降水偏少。金州以南、瓦房店西部地區(qū)10 cm耕作層土壤相對濕度<60%,已出現輕旱。之后6月下旬至8月上旬大連地區(qū)降水量依然偏少,出現階段性干旱,對大田作物包括玉米、大豆的生長不利。旱情發(fā)生時,玉米正處于抽雄授粉期,高溫干旱對玉米授粉有一定影響;水果生產大部分具備水源條件,可以滿足灌溉需要,部分缺水地區(qū)也可通過農民自發(fā)拉水澆灌保證果樹生長;據實地觀察,此次旱情對果樹和設施農業(yè)的有一定的影響。少數園區(qū)用水很緊張,為了保證樹木存活不得不大量抽取地下水,導致地下水位急劇下降,甚至通過水車送水進行灌溉。蔬菜生產主要是秋季大白菜和蘿卜因高溫干旱影響將延后播種[8]。
普蘭店、金州、旅順、莊河和瓦房店都已出現不同程度的旱災。普蘭店作物受旱面積22 520 hm2,金普新區(qū)作物受旱面積12 624 hm2,果樹受旱面積13 733.33 hm2,蔬菜受旱面積3 066.67 hm2。旅順口區(qū)作物受旱面積733 hm2。瓦房店農作物干旱面積15 133.3 hm2。莊河市作物受災面積3 798.1 hm2。
3.2 ? ?極端天氣對漁業(yè)的影響
作為海參養(yǎng)殖的主產區(qū),2017年大連海參年產量逾5萬t,全產業(yè)鏈產值達200億元,占中國海參總產量的40%,是大連漁業(yè)養(yǎng)殖的支柱性品種之一。2018年極端天氣對大連地區(qū)的漁業(yè)生產有重大影響,特別是海產養(yǎng)殖中的海參養(yǎng)殖。罕見的高溫使得海參養(yǎng)殖產業(yè)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擊[9-10]。
由于海參養(yǎng)殖對水溫的要求比較嚴格,水溫>30 ℃海參就難以承受,當達到32 ℃超過48 h就會融化,而2018年的高溫天氣持續(xù)了近10 d,導致淺海水溫異常偏高,大量海參死亡。
由于大部分海參養(yǎng)殖都選擇池養(yǎng)的方式,池養(yǎng)海參很難通過深海海水降溫,高溫侵襲帶來的損失,主要就發(fā)生在這些池養(yǎng)海參中。使用“底播海參”的養(yǎng)殖戶卻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總體而言,2018年大連地區(qū)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偏多,災害偏重,對本地的農業(yè)、漁業(yè)產生了不利影響。
4 ? ?參考文獻
[1] 翟盤茂,鄒旭愷.1951—2003年中國氣溫和降水變化及其對干旱的影響[J].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05,1(1):16-18.
[2] 任國玉,陳峪,鄒旭愷,等.綜合極端氣候指數的定義和趨勢分析[J].氣候與環(huán)境研究,2010,15(4):354-364.
[3] 李貴瓊,趙昆,池再香.2016年春季六盤水市極端氣候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分析[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6(13):241-242.
[4] 崔鳳琪,唐海萍,張欽,等.1960—2017年呼倫貝爾草原極端氣候事件時空變化[J].干旱區(qū)研究,2018,35(6):1382-1391.
[5] 曹永強,袁立婷,鄭爽,等.近50年遼寧省極端氣候事件的趨勢變化及空間特征[J].水利水電技術,2018,49(7):45-53.
[6] 于鳳碩,廉麗姝,初翠翠.山東省極端氣溫事件的時空變化特征[J].氣象科技,2017,45(5):843-850.
[7] 焦美齡,路亞奇,王燕凌.1965—2015年慶陽塬區(qū)氣溫和降水極端事件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7,33(12):74-81.
[8] 莫麗霞.1960—2015年廣西極端氣溫和降水事件的變化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7.
[9] 靳澤輝,苗峻峰,張永瑞,等.華北地區(qū)極端降水變化特征及多模式模擬評估[J].氣象科技,2017,45(1):91-100.
[10] 陳金明,陸桂華,吳志勇,等.1960—2009年中國夏季極端降水事件與氣溫的變化及其環(huán)流特征[J].高原氣象,2016,35(3):675-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