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敏
摘要: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為了方便教師更好地展開教學活動,很多教師選擇虛擬課堂的模式來豐富教學形式。學校教育是有目的的、有計劃地培養(yǎng)人的活動,符合學生認知需求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生活起著事半功倍的作用?;诖耍普n堂的出現(xiàn)為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也可以高效地解決家長面對孩子學習疑問時的煩惱。當然,云課堂的使用是時代發(fā)展的趨勢,教師通過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進行教學,結合云課堂將學生的學習方式變得更為靈活,盡可能地使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長都得到發(fā)揮。
關鍵詞:云課堂;小學語文教學;探索研究
1課前運用云課堂為學生備課
小學語文是學生進行學習的基礎,而小學語文的知識內容比較松散,小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就會被外界所吸引,所以,教師就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理清不同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對于小學生而言,云課堂作為一種現(xiàn)代化新型教學手段,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何合理應用云課堂就是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首要解決的任務,課前運用云課堂為學生備課,讓學生科學的劃分語文課中比較分散的知識內容,對教師上課所要講述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這也是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的有效方式。教師需要在云課堂上為學生準備相關資料,方便學生進行查閱和學習,幫助學生形成系統(tǒng)性的語文知識框架。而且云課堂的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可以掌握分散的語文知識。教師在利用云課堂展開教學活動時,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水平,將預習任務布置得更加具有條理性,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理清不同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學生在云課堂的學習過程中也會更加集中注意力,從而享受到自主探索的樂趣,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率。
2借助云課堂教學進行課堂討論
教師實行云課堂教學的時候,要想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就應當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交流討論能力。小學生正值高速發(fā)展的時期,但是他們的思維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很多學生并不能及時掌握課堂教學任務?;诖耍處熆梢酝ㄟ^云課堂在線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疑問,教師還要告訴學生合理安排自己學習時間,比如每天設置一個時間段讓學生進行提問和討論,這樣學生就不會由于過度緊張而遺漏應當學習的知識內容,還可以幫助學生發(fā)展思維能力。教師要利用好學生提問的問題,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合理的分類,將學生的問題進行總結整理,然后寫入教案當中,在第二天的教學中為學生進行補充講解和查漏補缺,讓學生更加輕松地學習記憶知識。教師在利用云課堂讓學生進行討論時應當做到目標明確、內容正確、方法得當、結構合理等原則,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討論對本節(jié)知識的理解和學習方法,最后選出一名代表做出學習總結,通過提倡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語文知識的奧妙,實現(xiàn)生動活潑地學習。
3豐富云課堂教學的內容
事實上,云課堂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學生在家也可以進行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云課堂教學中整合豐富的教學資源,繼而指引學生更好的學習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各種各樣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也應運而生,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準確判斷出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應用云課堂結合教材內容和教學要求來為學生提出建設性的建議,這就要求教師提高自己對教學資源的敏感度,通過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yǎng),以學生為教學的中心,將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設計成直觀、形象的視頻,同時教師還要在一旁指導學生,為學生進行講解,從而提高云課堂的教學效果。小學語文教師通過豐富云課堂的教學內容,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知識,還要做到熟練應用。對于一些內向、不善言辭的學生,教師還要給他們多發(fā)言的機會,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學習環(huán)境,盡可能提高班級學生的參與程度,從而幫助學生解決心中的疑問,體驗到云課堂學習的可取,使學生更好地融入云課堂的教學過程中。
4結語
總而言之,在信息化逐漸滲透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就應當立足于學生的需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幫助學生掌握扎實的語文文化基礎知識,同時也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云課堂的出現(xiàn),要求教師要貫徹循序漸進的教學要求,通過指導學生掌握記憶的方法,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小學生的思維比較發(fā)散,長時間的課堂學習會使得學生的注意力下降,而云課堂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可以幫助學生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不斷鞏固和深化已有的知識和技能,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李坤.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探討[J].新課程 ,2020(43):145.
[2]錢志娟. 關于云課堂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研究[J].科普童話 ,2019(38):131.
[3]雷曉梅.基于云課堂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初探[J].讀寫算 ,2018(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