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90多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革命、建設、改革實踐,是愛國主義的偉大實踐,寫下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的輝煌篇章。位于祖國西北邊陲的可可托海,在共和國最艱苦的歲月里,始終高舉著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始終堅持與祖國的脈搏同跳動、共相連,蘊含著寶貴的愛國主義精神財富,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鮮活資源。
關鍵詞:可可托海;歷史文化;愛國主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綿延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愛國主義始終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終是激勵我國各族人民自強不息的強大力量?!痹诋斍靶畔r代的背景下,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對于振奮和培養(yǎng)全民的民族精神,激發(fā)人民熱愛祖國、保衛(wèi)祖國、建設祖國的熱情,進而增強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對照有關標準和要求,新疆富蘊縣可可托海具備了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全國國防教育基地的條件,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鮮活素材。
一、可可托海概況
可可托海鎮(zhèn)位于新疆富蘊縣城東北48公里的阿爾泰山間,北與蒙古國交界,行政轄區(qū)面積45平方公里,全鎮(zhèn)人口6000余人。哈薩克語意為“綠色的叢林”,蒙古語意為“藍色的河灣”??煽赏泻H柕V脈盛產著目前世界上已知的140多種有用礦物中的86種,礦種之多,品位之高,儲量之豐富,層次之分明,為世界罕見,被譽為 “天然地質博物館”,共和國的“英雄礦”、“功勛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上世紀中葉,一批批知識分子懷著滿腔報國熱情,從四面八方來到祖國西北邊陲、一個隱藏于阿爾泰山腹地的小鎮(zhèn)——可可托海。在這支光榮的隊伍中,走出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傳堯、長沙礦冶研究院原院長張涇生、武漢理工大學教授朱瀛波、世界唯一的額爾齊斯石的發(fā)現者韓鳳鳴工程師、原新疆自治區(qū)顧問委員會副主任白成銘等一批優(yōu)秀的專家學者。在那個崢嶸歲月,他們用青春熱血、甚至是生命,為祖國“兩彈一星”、償還蘇聯(lián)外債立下了不朽歷史功勛,為中國稀有金屬工業(yè)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為捍衛(wèi)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做出了巨大貢獻。在那個呼喚英雄的年代,他們戰(zhàn)嚴寒、斗酷暑、抗饑餓,用信念和智慧、用汗水與鮮血書寫了“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為國爭光”的可可托海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同志在全國資源型城市與獨立工礦區(qū)可持續(xù)發(fā)展及棚戶區(qū)改造工作座談會上,聽到可可托海這段歷史后感慨地說:“這么小的地方為國家做出了這么大貢獻,這樣的地方我們一定不要忘記它”。中組部黨員教育中心原主任、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原院長陳燕楠說:“可可托海凝聚了非常重要的精神形態(tài),應該是一種紅色資源,也是我們的紅色傳統(tǒng),應該作為共產黨人的紅色基因傳承下去”。
二、可可托海的紅色資源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
1.可可托海具有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
可可托海地處阿爾泰山腹地,曾經鮮為人知,這里地處偏遠、條件惡劣,從氣候上來說有“中國的寒極”之稱,有氣象記錄最低氣溫為-51.5℃??煽赏泻_@塊“寒極之地”能夠迎來一批又一批知識分子和建設者,是緣于上世紀50年代的中蘇合作。1950年3月27日,中蘇兩國政府簽訂了成立中蘇有色及稀有金屬等四個合營公司的協(xié)定。
一時之間,先后有近千名來自國家機關、駐疆部隊,國內大中專院校和新疆俄文專科學校的畢業(yè)生、支邊青年,積極響應黨的號召、祖國的需要,把可可托海建設當作神圣崇高的事業(yè),來到這片為之奮斗的熱土?!邦~爾齊斯石”的發(fā)現者韓鳳鳴老家在黑龍江省北安市,1959年從長春地質學院稀有金屬地質專業(yè)畢業(yè),為了響應黨的號召,韓鳳鳴自愿要求到新疆工作,被分配到可可托海從事野外地質工作?!皠側サ臅r候,條件非常艱苦,連住的地方都沒有,我就和一起分配來的大學生們擠在一間大房子里,把鋪蓋往地上一鋪,就算是在可可托海安了家”韓鳳鳴說。從春天雪融開始一直到整個夏天結束,韓鳳鳴都在野外。每次出去不是騎馬就是徒步,饅頭就咸菜是家常便飯。原可可托海礦務局總工程師劉灝回憶那段經歷,深有感觸地說:“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參加新中國第一個中外合資企業(yè)的建設無異于參加革命”,全國各地的建設者們懷著遠大志向、滿懷壯志豪情,集聚新疆,挺進阿勒泰,開發(fā)可可托海稀有金屬礦山。從此,新中國最早的稀有金屬工業(yè)在劉灝這一代年輕人的青春歲月里拉開大幕。
就是這樣一群本該被載入史冊的功勛建設者們,卻被刻意“隱藏”了起來。由于保密需要,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起,“可可托海”這個地名完全在中國地圖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111”這個編號。直到上世紀80年代可可托海解密之前,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甚至根本都不知道自己這一生開采出來的礦石被用在研制“兩彈一星”和“大國重器”上,他們只知道,只要國家下達指令,哪怕是付出生命,也要堅決完成任務;他們在漫長的歷史歲月和極度艱苦的環(huán)境中隱姓埋名、戰(zhàn)天斗地,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充分體現出對黨的無限忠誠和對祖國的無限熱愛。
可可托海這一時期的歷史充分體現了當地人民熱愛祖國、心系國家、團結一心、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愛國主義精神特質,歷久彌新,彌足珍貴。
2.可可托海具有感人的革命英雄主義教育素材
1964年,我國成功爆破了第一枚原子彈。時隔三年,又成功爆破第一枚氫彈。1970年,我國自行研制的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fā)射。很少有人知道,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wèi)星所用的鋰、鈹、鉭、鈮、銫等稀有金屬主要均來自可可托海??煽赏泻槲覈皟蓮椧恍恰钡某晒Πl(fā)射及國防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為打破大國核壟斷,壯我國威、軍威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為此,國防科工委專門向礦區(qū)寄來了以“為國分憂”為題的感謝信。出于國防建設和戰(zhàn)備的需要,可可托海人耗時20年修建了深達地下136米的水電站,締造了共和國水電史上的奇跡。據統(tǒng)計,先后有20多人在工程建設中犧牲。
在可可托海鎮(zhèn)區(qū)23公里處,有一座被譽為“共和國水電史上奇跡性的工程”——可可托海水電站,它隱藏于地面136米處的大山腹中,是當時我國最深的地下水電站;它歷經8年在無數極端低溫環(huán)境建成,是水電史上施工難度最大、條件最為艱苦的一座電站;它也是我國廣大知識分子自行設計并施工完成的一座水電站。該電站籌建于1954年,1958年正式開工建設,1967年2月第一臺水輪機正式發(fā)電,1974年8月第四臺5000千瓦發(fā)電機組投入運行,無不凝聚了建設者的智慧和汗水。
可可托海這一時期的歷史充分體現了當地人民視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甘于奉獻、勇于奮斗、敢于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對引領當下的社會主流思潮,加強核心價值觀教育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可可托海具有豐富的時代精神教育素材
建國初期,可可托海礦區(qū)人白手起家、艱苦創(chuàng)業(yè),白天干部工人一同采礦,晚上加班組織技術攻關,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生產效率。在孫傳堯等專家的帶動下,廣大知識分子發(fā)揚刻苦鉆研、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在他們的不懈追求和勇于創(chuàng)新中,書寫了一個個全國之最:潛水泵防沙裝置為國內首創(chuàng);旋轉螺旋用于鉭鈮選礦為國內首創(chuàng);三號脈露天礦疏干排水技術在我國居領先地位;三號脈露天礦深孔一次鑿巖光面爆破用于邊坡國內首創(chuàng);稀有金屬綜合選礦技術、人造水晶技術屬全國首創(chuàng),居全國第一;鈹精礦選別工藝和鉭鈮選礦技術指標居世界領先地位‥‥‥在非常艱苦的條件下,把可可托海打造成為國家的有色工業(yè)搖籃,為新中國的國防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
可可托海這一時期的歷史充分體現了當地人民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求真務實、奮勇爭先的改革創(chuàng)新時代精神,對激發(fā)我們克服固步自封、不思進取、墨守成規(guī)的思想觀念,堅持用改革創(chuàng)新的思路和方法創(chuàng)新發(fā)展理念、轉變發(fā)展方式、破解發(fā)展難題、推動科學發(fā)展具有極強的現實教育意義。
4.可可托海具有生動的勇于擔當教育素材
1960年,中蘇關系惡化,蘇聯(lián)全面撤走在華專家、帶走圖紙。新生的共和國不僅失去了蘇聯(lián)的幫扶,而且面臨著巨額的債務。中央反復研究做出決定,用蘇聯(lián)急需的稀有金屬礦產品來抵債。1961年初冬,可可托海接到了由重工業(yè)部下達的全年生產用稀有金屬礦產品抵債的命令,礦務局黨委立即召開了“保出口大會戰(zhàn)誓師大會”,提出“大干苦干,提前完成保出口任務”的口號。在常人看來,這是一件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寒冬臘月,不僅手腳凍傷是常事,而且這時的可可托海也和全國其它地區(qū)一樣也面臨著斷糧的危險??煽赏泻?000多名職工中有一半因為營養(yǎng)不良得了浮腫病,但是沒有一個人離開生產一線。最冷的時候,大型設備無法正常使用,只能靠人工用鋼釬、錘頭開采礦石,再用馬拉爬犁、人拉肩扛的方式運出礦坑。采礦營教導員的孫漢章同志回憶當年,仍然十分激動:“那時不論生活多么困難,天氣多么寒冷,我們還是戰(zhàn)勝了饑餓、戰(zhàn)勝了嚴寒,為黨、為國家、為人民盡到了我們應盡的力量。”1962年底,可可托海礦務局向前蘇聯(lián)提供了價值14億新盧布的礦產品,為中國償還前蘇聯(lián)外債做出了巨大貢獻,可可托海在那個苦難深重的歲月里為國人撐起了脊梁。
民族自尊基于民族自信,民族自立方能實現民族自強??煽赏泻5臍v史是激勵國人不忘國恥、奮發(fā)圖強、勵精圖治、振興中華,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寶貴精神食糧,教育意義十分深遠。
三、結束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鮮明主題。要大力弘揚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大力弘揚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強大精神動力?!笨煽赏泻>袷窃谔厥饽甏锰厥夥绞借T就的,是紅色基因在新疆大地上的生動寫照,是一代又一代可可托海建設者在實踐發(fā)展中共同創(chuàng)造、傳承、實踐的核心價值觀的總概括,是黨帶領群眾在前進道路上戰(zhàn)勝各種困難和風險、不斷奪取勝利的力量源泉。我們應當聚焦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新要求,不斷挖掘、提煉“可可托海精神”的時代價值,把豐富的可可托海歷史文化作為愛國主義的有益教材,把老一輩可可托海人的優(yōu)良作風和為國爭光故事轉化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鮮活素材,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用紅色的歷史熏陶人,用生動的故事感動人,用深刻的主題教育人,用偉大的精神感染人,凝聚起實現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確定的新疆工作總目標的強大合力,為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y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提供有力保證。
作者簡介:
阿勒青·達木(1989--)男,新疆富蘊縣人,阿勒泰地區(qū)可可托海干部學院,研究方向:政治理論、民族團結、可可托海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