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利晶
徐訏小說當中最吸引我的是男主的形象,如果用一個詞形容,就是浪子。如果選其中一部為代表,那么就是《江湖行》。人人都喜歡浪子,因為浪子有趣,人人都批判浪子,因為浪子不能過安穩(wěn)的人生。誰說安穩(wěn)才是人生的必然?功利主義盛行太久!浪漫主義被遺忘到角落,如果說不切實際是徐訏的態(tài)度,那么這種態(tài)度就是以虛無和頹廢為代表,走向美的旅途。表現(xiàn)在文中就是唯美的追求。唯美加上積極地向上的力量是故作矜貴的自持,可是加上向下的力量才是百般皆下品的虛無氣質與浪費一切的頹廢態(tài)度,用一個詞形容,是舉重若輕。
一、虛無主義的偶然論者
偶然是徐訏人生的基調,他也多次提到生命是偶然的,不可控的。偶然論的背后是對待人生的虛無主義態(tài)度。虛無主義是否定了價值,而正因為否定了價值,懸置了意義,而體驗本身就變成了真正的意義。名和利不再是判斷人價值的主要標準,判斷價值的是人生活的深度和廣度。
(一)
徐訏式虛無主義第一個特點是懸置了意義。
所有時代的共同文化特征都有逼迫人去獲取生存材料的驅動力一面,在遠古時代聚居是為了更好地生存,到家族制度的興起以及核心家庭(小家庭)的出現(xiàn),家庭人數(shù)的縮小使得家庭的抗風險能力越來越低,而人的危機意識越來越強,這構成人大部分生存活動的主要內容。而這也似乎是普遍意義上大部分人生存的意義,簡而言之,意義被局限在功成名就或說名利雙收之中。
但是在《江湖行》中,意義是懸置的。架空了的江湖,取消了大部分人日常必需的生存活動,取代以美的故事情節(jié),構成虛無主義的美感。
架空的時間和空間,人不被生存活動限制,也就有了自由的美感。這里的虛無和自由是取消了意義,以美本身作為內容。
在《江湖行》中,最美的是在江湖自由的行走,猶如“滄海一聲笑,兩岸江滔滔”的氣勢。
在《時與光》中,最美的是四處為家的無牽無掛感,與異性自由交游的隨性。是看星星談話的閑暇,是隱居森林的靜謐,是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揚名。因為拋棄了單向度的人生拋棄了以功成名就以金錢作為衡量自身價值的唯一標準,于是也就收獲了多向度的美感。
而徐訏的小說最大的特點,是刻畫出生活的多向度,不問意義本身,刻畫出生活的寬度和廣度,消解意義的同時,以美為導向,致力呈現(xiàn)多元的美。
消解意義不是無意義,而是用各種標準去看待美,去看待生活。在《江湖行》中,葛衣情最美的是驚鴻一瞥的回顧,紫裳是專一不為都市生活改變本心的,小鳳凰是單純青春的,農(nóng)家女阿清是質樸動人的,正是因為多元化的審美,讓女性人物更加立體。
懸置意義,是逃避了人生的正途。走向了內傾性的生活,以愛情,感情作為人的歸宿。以人本身的感受作為立足點,描畫出“人”本身。這里的唯一標準是“美”。
(二)
徐訏式虛無主義的主要意象是夢,夢也代表了虛無主義的悲觀氣質。
徐訏曾經(jīng)研究過心理學和哲學,也研究過變態(tài)心理。而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故事也是以原來只是做了一個夢結束,即使是長篇《江湖行》也是人生如夢的哲學觀,例如,在《江湖行》中,最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是一句話是:
世間沒有常開的花,沒有常綠的草,常醉不醒的夢。
《時與光》的結束,作者也是說:
人生都是過去的故事,故事都是未來的人生。
又如《阿拉伯海的女神》《荒誕的英法海峽》,都是以夢醒了結束。
人生如夢的時間觀是虛無寫作的時間依據(jù),在架空的時間上,人生如同幾十年的夢。夢,更是一個隱喻。隱喻了理想的人生和寫作本身的虛無,還有對虛構世界的悲觀。
所以,夢又代表虛無主義的悲觀氣質。
在《阿拉伯海的女神》當中,故事原本只是做的一場美夢。美好的都是夢,不是人生本身。人生是《吉布賽的誘惑》回到中國的乏味人生,而夢就是跟隨吉卜賽人遠游的浪蕩生活。現(xiàn)實的生活是乏味的,理想的生活是夢一般的存在。不論是黑夜,賭窟,還是妓女嫖客或者精神病人都可以理解為更“輕”的存在,它們不是沉重的生活,是更輕的理想和遠離和生產(chǎn)活動更“輕”的生活。
夢和偶然論也是緊密相連。偶然中也有必然的原因,在作者看似不拒絕的選擇當中,實則是放棄了選擇的權利,隨著生活的波浪逐流,比如《江湖行》和《時與光》《風蕭蕭》中男主人公和眾多女性角色之間的糾葛。
放棄了專情的選擇,也是放棄了唯一的確定性。走向博愛,背后也是虛無主義的氣質,在作者的潛意識之中,未必看似眾多的選擇實則并無區(qū)別,擱置意義,擱置區(qū)別,放棄選擇,于是讓偶然主持生活的方向,又回到虛無主義的心理。
所以,偶然論的故事發(fā)展脈絡也是作者虛無主義氣質的體現(xiàn)。
而徐訏式虛無主義就是在文中擱置了意義,以諸多夢為意象,消解了現(xiàn)世的時間觀,表現(xiàn)出來就是偶然論的格調,任由故事隨著生活河流的走向而自由飄蕩。
二、唯美的頹廢作風
頹廢主義最初是從西方傳入的詞語,本意是熱愛文明中腐敗的一面,魏而倫在《頹廢者》之中發(fā)表的《頹廢者的信》中強調,頹廢主義是“頹廢時代光彩奪目的文學,是以考究,教養(yǎng),精致,去反對文學和周圍其他事物的平庸和卑鄙?!蓖呷R絲在《論馬拉美》中也描述說:“他們是罕見感覺的追隨者,紈绔子和浪蕩子的合體,有教養(yǎng)的藝術愛好者?!鳖j廢主義最初的文學主題也是傳統(tǒng)中被禁止的題材,比如不倫之戀等。頹廢在傳入中國之后最初的翻譯還有頹蕩,或者說“頹加蕩”,頹廢加放蕩,所以,從詞源可以看出,頹廢最初限制的人群,是資本主義人群,有良好的教養(yǎng)和品味以及追求,追求感覺,是浪蕩和紈绔的結合。唯美主義中也有頹廢色彩的一脈,為藝術而藝術是戈蒂耶作為對抗為人生而藝術所提出的,導致了唯美主義思潮。唯美主義對我國也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比如周作人,邵洵美,徐志摩等。而我以為,唯美主義的頹廢色彩一脈,正是對徐訏作品中男主人公的最好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