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燕
摘? 要: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歷時五千年而未曾中斷且歷久彌新的文明,成就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詩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顆瑰寶,詩詞翻譯是對外傳播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窗口,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徑,可以讓外國朋友更好地了解中國,進一步提升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本文以許淵沖先生提出的“三美論”為理論指導,對其英譯詩詞進行賞析。
關(guān)鍵詞:三美論;古詩詞翻譯;許淵沖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27-0-02
1、中國古典詩詞特點
英國詩人塞繆爾·柯勒律治曾說,詩是編織得最好的絕妙好辭。中國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在其詩學著作《詩論》中說:“每首詩都自成一種境界”,他認為詩的境界是“意象與情趣的契合”。
1.1詩詞最基本的特點是抒情
詩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特點是抒情達意。正如中國人在情感表露上含蓄一樣,詩人在作詩時也一般將感情凝聚于藝術(shù)形象之中,如果脫離了感情,我們就很難捕捉住詩詞的形象。
1.2詩詞主要是通過創(chuàng)造意象和意境來傳達思想感情
意境是一種美學概念,是中國古典詩詞的靈魂,在詩詞創(chuàng)作與賞析中有著重要地位。意象是意境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詩人往往通過創(chuàng)造某種意象來營造一種意境,在某種程度上,意境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詩人往往將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意境的形式融入到詩詞創(chuàng)作之中。
1.3中國古典詩詞精練含蓄
中國的古典詩詞,短小精悍,意味深遠。詩一般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一般有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等,而近體詩包括絕句和律詩。絕句一般五言四句或七言四句,律詩一般五言八句或七言八句。就是在這有限的字數(shù),短小的篇幅之中凝聚著詩人無盡的情感。
1.4中國古典詩詞富于音樂美
由于中國詩詞起源于歌曲,因此中國古典詩詞富有音樂美。詩詞的藝術(shù)價值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的語音美。歷代詩人對漢語語音進行了細致的研究,使其在創(chuàng)作時達到音美。中國古典詩歌有一部分本來是配樂歌唱的,詞本來稱為曲子詞,也有稱樂府的。它們的音樂美可以從句式、平仄、押韻等方面體現(xiàn)出來。
2、詩詞翻譯的美學思想
翻譯美學論誕生于20世紀90年代,是翻譯與美學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文字不僅僅表達意思,還具有一種美學性質(zhì),在翻譯詩詞時,不僅要譯出原詩的意義,還要考慮原詩的美學價值
2.1許淵沖簡介
許淵沖,被譽為“詩譯英法唯一人”,2014年8月2日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的“北極光”杰出文學翻譯獎,是當代中國最著名的翻譯家,不僅在翻譯實踐方面成就顯著,而且致力于翻譯理論的研究。在《翻譯的藝術(shù)》中提出“三美論”,對于中國古典詩詞的翻譯具有指導性意義。
2.2詩詞翻譯的“三美論”
“翻譯是運用一種語言把另一種語言所表達的思想內(nèi)容準確而完整地重新表達出來的語言活動”(張培基: 2018)。許淵沖提出“三美論”,即古詩翻譯要盡可能傳達原詩的意美、音美、形美?!白g詩要像原詩一樣能感動讀者的心,這是意美;像原詩一樣有悅耳的韻律,這是音美;還要盡可能保持原詩的形式,這是形美”(許淵沖: 2006)?!叭勒摗笔窃娫~翻譯的本體論,譯詩詞除了傳達原詩詞的內(nèi)容之外,還要盡可能傳達原詩詞的形式和音韻。譯詩詞不但要傳達原詩的意美,還要盡可能傳達它的音美和形美。
“在三美之中,意美是最重要的,是第一位的;音美是次要的,是第二位的;形美是更次要的,是第三位的。我們要在傳達原文意美的前提下,盡可能傳達原文的音美;還要在傳達原文意美和音美的前提下,盡可能傳達原文的形美;努力做到三美齊備。如果三者不可兼得,那么,首先可以不要求音似,也可以不要求形似;但是無論如何,都要盡可能傳達原文的意美和音美”(許淵沖: 2006)。
3、“三美論”在詩詞翻譯中的再現(xiàn)
(1)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殘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李清照 《聲聲慢》)
I look for what I miss, I know not what it is, I feel so sad, so drear, so lonely, without cheer. How hard is it? To keep me fit? In this lingering cold! Hardly warmed up? By cup on cup? Of wine so dry, Oh! How can I? Endure at dusk the drift? Of wind so swift? It breaks my heart, alas! To see the wild geese pass, For they are my acquaintances of old.(許淵沖 譯)
賞析:雖然譯文比原文多了很多字,但多的這些詞準確地表達了原詞所要表達的意義,體現(xiàn)了原詞的意美。原詞押韻用的是“覓”、“戚”、“息”、“急”等字,譯文用了it, fit; drift,? swift; quicken, thicken; drizzles, grizzles等,這就是為了傳達原詞的音美。原詞疊字很多,但在譯文中,只是根據(jù)內(nèi)容重復使用了一些“I”、“what”、“so”、“cup”等詞,在一定程度上也傳達了原詞的形美。
(2)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詩經(jīng)·采薇》)
When? I left here,? Willows shed tear.? I come back now,? Snow bends the bough.
Long, long the way, Hard, hard the day.? My grief oerflows.? Who knows? Who knows?? (許淵沖 譯)
賞析:這首詩寫出了詩人離家出征時的憂傷,楊柳依依不舍,譯成樹流眼淚,而且眼淚用了單數(shù),是具體名詞的抽象用法?!坝暄?,譯為雪大得壓完了樹枝,象征詩人戰(zhàn)后回家時筋疲力盡,傳達了原詩的意美?!靶械肋t遲”重復了“遲”字,譯文中重復了long(長),看來和原文不形似,卻傳達了原詩的意美和音美。原詩有韻,譯文中兩行一韻,傳達了原詩的音美。原詩每行四字,譯文中每行四個音節(jié),傳達了原詩的形美。
(3)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中的名句)
The? boundless forest sheds its leaves shower by shower;
The endless river rolls its waves hour after hour.? (許淵沖 譯)
賞析:原詩中“落木蕭蕭”三個草字頭,“長江滾滾”三個三點水,“蕭蕭”和“滾滾”又是疊字,具有形美和音美,且原詩中的“無邊”和“不盡”對仗工整,譯文中boundless和endless也相對;原詩中“蕭蕭”是疊字,譯文也重復使用了shower, 并且和“蕭”音似;原詩三個草頭,譯文中也使用了三個單詞是“sh”的頭韻。原詩中“滾滾”在譯了其意思“rolls its waves”之后又加了“hour after hour”,可謂“三美”齊全。
(4)人閑桂花落,夜靜青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 《鳥鳴澗》)
I hear osmanthus blooms fall unenjoyed;
When nignt comes, hills dissolve into the void.
The rising moon startles the birds to sing;
Their fitful twitters fill the dale with spring.? (許淵沖 譯)
賞析:這首詩是王維山水詩的代表,描繪出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全詩兩句,分為四行,每行都是都是五言三頓。譯文中,第一行用聽得見桂花落地的聲音,來襯托人閑,雖然閑卻無心欣賞。第二行與第一行聯(lián)系起來,不但是山,就連人也閑得融入一片虛無縹緲之中,巧妙地傳達了原詩的意境。譯文中,每兩句一韻,前兩句押韻/d/,后兩句押韻/??/,傳達了原詩的音美;譯文每行十個音節(jié),原詩每行五字,再現(xiàn)了原詩的形美,可謂“三美”齊全。
(5) 兩個黃鵬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 《絕句》)
Two golden orioles sing amid the willows green;
A row of white egrets fly into the blue sky.
From my window the snow-crowned western hills are seen;
Beyond the door the east-bound ships at anchor lie. (許淵沖 譯)
賞析:我們很容易看出,譯文中傳達了原詩的意美、音美和形美。第一,譯文中保留了原詩的意境,“兩個黃鸝”翻譯為“two golden orioles”、“一行白鷺”翻譯為“a row of white egrets”、“翠柳”譯為“willows green”、“青天”翻譯為“blue sky”,再現(xiàn)了原詩的意思;第二,譯文采用抑揚格六音步,以abab形式押尾韻,如譯文中第一行“green”和第三行“seen”,第二行的“sky”和第四行的“l(fā)ie”。最后,原詩是七言絕句,即全詩四行,每行7字,譯文也是四行,每行十二個音節(jié),再現(xiàn)了原詩的形美。
4、結(jié)語
中國古典詩詞語言含蓄雋永,意境豐富,將中國古典詩詞譯為英語,可以讓更多的外國讀者欣賞到中國詩詞的美,對于促進跨文化交流至關(guān)重要。
盡管對于如何翻譯中國古典詩詞,不同的譯者持有不同的觀點,本文從美學視角以許淵沖的“三美論”對英譯詩詞進行賞析。在此理論的指導下,中國古典詩詞的意美、音美、形美,在翻譯時可以更好地保存下來,有助于外國讀者更好地欣賞和理解中國古典詩詞,也有助于提高我們的文學和藝術(shù)修養(yǎng)。
參考文獻:
[1]孫強. 從許淵沖“三美論”角度探究其對中國古典詩歌之英譯[D]. 上海: 上海外國語大學, 2012.
[2]許淵沖. 譯筆生花[M]. 鄭州: 文心出版社, 2005.
[3]許淵沖. 中英文對照唐詩三百首[M]. 北京: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2006.
[4]許淵沖. 翻譯的藝術(shù)[M]. 北京: 五洲傳播出版社, 2006.
[5]張培基. 英漢翻譯教程(修訂本)[M].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18.
[6]曾祥宏. “三美對等”視角下的古詩翻譯——以許淵沖的古詩英譯為例[J]. 江西社會科學, 2012 (11): 24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