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力爭 江蘇師范大學 漢語言文字學 江蘇徐州 221116
2019年,萬象更新。習主席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動,在國內外也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內容。這些講話或文章刊載于《人民日報》,讀者們從中不難感受到其語言魅力、領悟到其修辭藝術。以2019年3月的講話或文章為研究對象,擬從辭格的運用和修辭、心理原則的遵循等方面進行探析。
習主席在闡發(fā)治國理政的思想時,巧妙的用語言修辭藝術加以表現,讓政治表達更富感染力。其中,排比和引用的運用尤為突出。
排比辭格富有節(jié)奏感,自身的句型構造使感情抒發(fā)得淋漓盡致。習主席的話
語總是靈活的穿插使用各種形式的排比,既有短語之間的排比,也有句法成分的排比,既有句子的排比,也有段落首句的排比。長排比使整體布局結構嚴謹,短排比則使語句如音樂流動起伏,長短結合,錯落有致。如:
(1)總的看,過去幾年,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明方向、正導向,轉作
風、樹新風,出精品、育人才,事業(yè)發(fā)展欣欣向榮,隊伍面貌煥然一新。
(2) ——中意友誼扎根在深厚的歷史積淀之中?!幸庥颜x凝結在深厚的戰(zhàn)略互信之中?!幸庥颜x體現在豐富的務實合作之中?!幸庥颜x傳承于密切的文化交流之中。
習主席愛用精致的短排比,如例(1)中結構相似的三字短語。這類短語多是動賓結構和狀中結構,音節(jié)韻律和諧,節(jié)奏一致,頗具語言音樂美。類似的還有:走捷徑、搞速成、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政論文章行文大開大合,論證過程注重段落之間的照應,如例(3)中,習主席在意大利《晚郵報》發(fā)表的文章,運用段落式排比,緊緊圍繞主題,邏輯嚴密,不僅結構一致,
且詞性對應。充分體現了作者布局嚴謹,格局開闊的文風。
“引經據典”被公認為習主席講話中最突出的特點,也是他使用最頻繁的修辭手法之一。在稍嫌嚴肅刻板的政治語言中,援引古典詩文,不僅展現了表達者的文化素養(yǎng)魅力,更會賦予語言濃郁雋永的書卷氣息和含蓄雅致的獨特意境。如:
(3)第四,希望大家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左傳》講“太上有立德,其次
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是最高的境界。
(4)良好職業(yè)道德體現在執(zhí)著堅守上,要有“望盡天涯路”的追求,耐得
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最后達到“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領悟。
對于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文化元素,無論是中國的古典名句還是外國的名人箴言,習主席都駕輕就熟,運用自如。在引用方式上也多種多樣,交替使用。如例(4)使用的是直引式。習主席在文藝社科會談中直接引用《左傳》強調“明明德,首先要明大德、立大德”,要求文藝社科工作者們以文培元,以德為先。例(5)使用了插入式的引用方法。習主席不僅引用了晏殊和辛棄疾的經典名句,而且巧妙的化用了王國維提出的三種境界,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般的提出文藝社科工作者的職業(yè)道德在于執(zhí)著堅守。
語言修辭活動必定要依據一定的規(guī)律,遵循一定的原則才能取得良好的表達
效果。修辭的中心不僅是勸說,更是取得認同,如何把握受眾的心理以取得認同還要遵循一定的心理原則。
得體性指的是語言材料對語言環(huán)境的適應程度,是修辭學的一個重要概念。場景制約著語言材料的選擇,首先表現為語言代碼的選擇。如習主席在中法論壇上對法、德領導人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分別采取了“總統(tǒng)”“總理”“主席”三種稱呼。在引用外國箴言時同樣遵循這一原則,在哪個國家進行演講,就引用哪個國家的名句,因地制宜而不失得體。在巴黎做演講時就引用法國的諺語:“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眮碚撟C各國應該攜手并進,共同面對嚴峻的全球性挑戰(zhàn),共同掌握人類的前途命運。這樣的引用不僅貼切論證了自己的觀點,又使接受者感到親切自然,瞬間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交際活動在交際雙方之間展開。話語生產者制造話語的目的歸根到底是為了交際對象。習主席在講話中多次提到自己曾來過出訪國家,并回顧旅程的美好感受。在外交活動中,為了增加對方對中國的情感認同,可以采取追根溯源,回望兩國友好交往的歷史事實的方式。習主席往往會通過真實人物、具體案例來表明兩國友誼源遠流長。如《東西交往傳佳話 中意友誼續(xù)新篇》中,習主席列舉了馬可波羅、衛(wèi)匡國、白左良等人,回溯了絲綢之路和“大秦”的史實,生動展示了兩國人民的深情厚誼,動人心弦之余,更能取得對方的心理認同。
習近平主席靈活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精準把握交際對象的心理需求,對修辭原則宏觀把握、微觀調控,在引經據典中讓政治話語平易近人而不失深邃博雅,平實中蘊藏著大智慧,通俗中蘊藏著大志向,生動中蘊藏著大宏圖。習主席的語言藝術正如他多次引用的一句古文:“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底蘊深厚,雅俗共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