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傳統(tǒng)媒體的信息傳播渠道是單向的,片面的,信息內容由于受篇幅和周期限制,其種類往往比較單一,更新慢,傳播的內容是經過反復思量和斟酌而形成的,可控性更強,但是傳播者與接受者的互動性較差。隨著移動終端的快速普及,人人都能夠成為信息的發(fā)出者,大眾可以利用新媒體實時的對熱點事件進行現(xiàn)場報道和評論,傳播和更新速度加快,傳播者與接受者之間的互動更加頻繁。在新媒體時代,其傳播主體的去中心化特征解放了人們被壓抑的表達欲望,官方不再是信息源的唯一發(fā)出者,人人都可以申請新媒體賬戶成為信息的發(fā)出源,信息傳播者與接受者的距離被拉近了。
新媒體上信息內容激增的重要外部原因是國內網絡提速降費政策的實施和大數據技術的發(fā)展,內部原因是人們在網絡上參與社會事務管理和表達的意愿越來越強,新媒體是一個開放性平臺,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新媒體為國家的發(fā)展建言獻策,或表達情感,這必然會推動信息的激速增長和傳播。
互聯(lián)網時代信息內容的“共享性”是指信息不再局限于某個人或區(qū)域,信息在信息發(fā)出者與接受者之間自由傳播。以微博和短視頻APP為例,其所具有的搜索、關注、轉載、評論等功能,拉近了地區(qū)間的距離,解決了因區(qū)域發(fā)展不平衡而帶來的信息閉塞問題,使人們在家中便可知天下事。“共享性”使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平民英雄的感人事跡能夠借助新媒體平臺而廣泛傳播,如最美司機楊勇“倒退”公交車,攙扶老人上公交的畫面被網友稱為“最美瞬間”等。新媒體平臺對這些英雄事跡的播送和轉載,使廣大大學生接受了一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
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提高了用戶搜索、編輯、發(fā)送,轉載信息的能力,同時用戶也能夠很便捷的檢索和瀏覽文字,視頻和圖片。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流量提速降費政策的實施,進一步提高了信息傳播的速度。
借助高新技術發(fā)展起來的新媒體具有明顯的虛擬性特點。新媒體平臺上的用戶在申請賬號時填寫的性別,年齡等信息大都不是真的,其虛擬性特征會使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實性令人懷疑,甚至成為不法分子發(fā)布反動言論的防護衣。但是,正是新媒體的虛擬性特點保護了用戶的隱私權,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相對自由的表達平臺,使人們敢于在新媒體上發(fā)聲。凡事有利必有弊,新媒體用戶基數大,信息傳播速度快,在新媒體平臺上發(fā)布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訊息經過網友大量的點贊,轉載后,對大學生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的正確養(yǎng)成產生了重要影響。
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新媒體無論是在傳播速度,影響范圍,還是在傳播方式上都有著傳統(tǒng)媒體無法比擬的優(yōu)點,新媒體的“去中心化”特點也使信息發(fā)送者與接受者之間的交互性變強,距離拉近。但是,傳統(tǒng)媒體對信息的發(fā)送有著嚴格的審查制度,能夠更容易地控制內容,而在新媒體平臺上人人都有發(fā)言權,每個人的思維方式的不同,導致每個人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使得原始信息在多次轉載和被加工后出現(xiàn)了多種版本,信息的完整性、真實性有所缺失。碎片化的內容一方面加大了教育者借助新媒體平臺收集關于完整真實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材料的難度,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大學生全面認識事件本身的難度,從而使缺乏明辨能力的大學生感到困惑,甚至被錯誤的言論所誤導。
大學階段是學生由學校走向社會的過渡階段,在這個階段他們可能會遇到挫折,使他們對“真善美”產生了懷疑,有些學生的理想信念也就開始動搖了。同時,大數據技術推動信息數量的飛速增加,海量的資訊傳遞著各種價值觀,一些錯誤的思潮經過包裝后也趁機裹挾而下,如普世價值,新自由主義等,對大學生價值觀的選擇造成不良影響,而高校官博,官微等新媒體平臺推送的正能量的信息大都是索然無味的,其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不大,因而,不能有效地解決大學生生活中的問題和思想上的困頓。
新媒體平臺上用戶的年齡、性別等信息都可以是假的,因此,一些心懷不軌者就借著這個漏洞發(fā)布一些反黨、反社會的言論,使還未形成正確價值觀的大學生對黨和國家、甚至對社會主義產生質疑。和其他社會群體相比,大學生群體接受新鮮事物的主動性更強,他們也更樂于在新媒體平臺表達自我,但同時大學生也是缺乏社會閱歷、辨別能力差的人,這使得他們在瀏覽各式各樣的內容時易被錯誤的信息誤導,容易被人利用而成為虛假信息和錯誤思潮的傳播者。
新媒體平臺是高校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平臺,這些主要包括學校以及各院系的官方平臺,同時還包括他們的微博、微信等公眾號。這些平臺由于運行的責任人之間缺乏溝通協(xié)調,使得這些平臺存在各自為政的局面。為了在線上線下營造一個良好的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環(huán)境,就必須加強對高校新媒體平臺的管理。首先,負責人之間要加強溝通,根據學生的需求優(yōu)化好各自平臺的功能區(qū),完善好各自的分工;其次,建立嚴格的運行和監(jiān)督機制,確保平臺上發(fā)布的永遠是值得師生信賴的信息,以增強平臺的公信力。最后,培養(yǎng)一批能熟練操作新媒體運營程序的骨干,并提高他們應對突發(fā)情況的能力。
大學生之所以會在選擇價值觀時出現(xiàn)被錯誤的價值觀念所影響的情況,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高校思政課教師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解讀雖然足夠全面,但枯燥的理論解讀會使學生覺得其內容是與現(xiàn)實生活相脫離的,最終出現(xiàn)“學其道,而不信其道”的現(xiàn)象。
為了扭轉這個現(xiàn)象,使大學生能信其道,并行其道,就要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可實踐性。首先,要在新媒體平臺上充分挖掘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的材料,嘗試用大學生喜歡的網絡詞匯對這些材料進行整理,增強語言的親和力,以擴大其在大學生之間的影響力,使他們在面對各種誘惑時能夠去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其次,高校新媒體平臺應走進學生的日常生活,有針對性的推送一些和生活相關的內容,并將這些內容巧妙地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相結合;最后,借助平臺開展一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活動,并借助這些活動的開展推送相關內容,使學生知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觸不可及的,做好生活中的小事就是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務。高校作為育人的重要陣地,也應順勢而為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工作。首先,我們必須科學認識,綜合比較各類新媒體平臺的優(yōu)缺點,利用其長處,來推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其次,高校新媒體平臺管理者要融合利用不同新媒體平臺各自的優(yōu)勢,只有認真對比,綜合利用各類新媒體平臺的優(yōu)勢發(fā)布的信息才能吸引學生,才能提升在新媒體平臺上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效果,使學生能明辨錯誤思潮,形成正確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