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鐳 廖正濤 邱 文/西南民族大學
我國高校學生宿舍管理主要由兩種模式構成,即行政化管理和市場化管理兩種。
行政化管理模式是我國傳統(tǒng)的學生宿舍管理模式,其對應于高校行政管理體制而形成。一般由學校內屬的后勤部門為學生提供住宿條件,由后勤部分和學生處聯合制定管理規(guī)定并強制執(zhí)行,住宿學生無從選擇,必須完全服從安排,違反相關規(guī)定則會受到學生處的相關處罰。這一模式的優(yōu)點在于學校內部直屬,資源整合性強,管理較為全面,應急響應度高,但也存在管理制度單一、學生參與不足、學校無限責任化等多種問題。盡管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突飛猛進,但這種模式仍然是高校學生宿舍管理的主要模式。
市場化管理模式是21世紀以來的新產物,是以市場為基礎形成的一種宿舍管理模式。這種模式高校一般并不直接管理學生宿舍,而委托市場中專門的相關企業(yè)執(zhí)行管理工作。有的高校自己修建宿舍再委托企業(yè)管理,有的高校甚至直接租用相關企業(yè)物業(yè)委托其提供學生住宿服務。這種模式行政色彩較淡,市場色彩較濃;學生宿舍管理并不直接與學生紀律掛鉤,學生宿舍管理與學生學習分離度較大,學生自由度較高;學生宿舍的設施設備條件相對較好,更新較快。這一模式的優(yōu)點在于高效靈活,學校責權明確,學生自由度較大,不足在于學生學習和生活分離,統(tǒng)合效應不佳,費用也相應較高。我國高校采用這種模式的不多,未能成為主流。
從上述分析可見,目前我國高校學生宿舍管理呈現的是行政化模式為主,市場化模式為輔的格局。這種管理格局在一些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績,例如宿舍基礎設施比較完善,住宿環(huán)境有所優(yōu)化;學生的住宿需求基本能得到滿足;宿舍衛(wèi)生及宿舍安全有到保障;宿舍管理制度不斷改革,規(guī)章制度全面,學生較為遵守相關制度。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隨著新時代高等教育發(fā)展和學生需求變化,這一格局存在很大不足,不能有效回應學生差異化、多元化的客觀發(fā)展需求。
當前,我國大學生的主要群體為在1995-2000年出生人口,也就是俗稱的“95后”甚至“00”后。他們的童年期、青春期均在2000年以后,其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形成就在過去十年間。這一階段是我國加入WTO后經濟社會高速發(fā)展的階段,社會財富迅速積累,生活物質豐富新穎,居民生活質量提升,對當前大學生群體的生活方式帶來了廣泛而明顯的影響,塑造了新時代大學生的生活特征。這些特征包括個性化、自我化、網絡化、御宅化、娛樂化等方面。
所謂個性化,是指大學生群體內部分化,較難以一種模式加以概括。社會經濟的差異化、多元化背景,塑造了當前大學生群體內部差異。這使得大學生群體較難接受和適應單一的宿舍管理方式。
所謂自我化,是指大學生群體較為關注自身利益,更加看重個體感受。他們的自我意識更加凸顯,個體感受更加重要,對制度尤其是強制性的外加制度較為抗拒。這種情況下,強硬色彩的行政化宿舍管理模式往往受到學生們的各種變相抵制。
所謂網絡化,主要是指大學生群體生活與互聯網的結合更加緊密。大量的調查表明,當代大學生對互聯網的依賴程度極高,近年來的“互聯網+”浪潮更加助推了這一趨勢。王春梅(2013)以及伍霞暉(2016)等大量的研究均表明大學生對于網絡的依賴程度頗高。這使得大學生的交往呈現出即時化、遠程化等特點,這種特點對于現實交往,尤其是宿舍人際交往形成挑戰(zhàn)。
所謂御宅化,是指大學生們更加喜歡呆在宿舍。由于互聯網、外賣、電商等新型商業(yè)形態(tài)的崛起,大量生活服務可以在宿舍就能完成,很多大學生外出減少,留在宿舍的時間明顯更長了,因而對硬件設備和服務質量要求更高了,這對于宿舍管理機制和服務水平提出了挑戰(zhàn)。
所謂娛樂化,指的是大學生的生活、消費更加受到流行文化的影響,生活內容和行為方式都偏向輕松、玩笑的風格。對于主流文化、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降低,宿舍文化、校園文化不再簡單統(tǒng)一,特質不明顯。這對于集體性、嚴肅性的文化氛圍養(yǎng)成具有不利影響。
首先,宿舍管理服務水平難以滿足學生需求。目前我國高校宿舍管理,主要依靠招聘的宿管員進行,輔以學校輔導員的不定期走訪。宿管員大多年齡偏大,文化水平低,在工作中僅能提供基本的保潔、維護服務,難以向學生提供個性化、高質量的生活服務,更勿論在學習、成長等方面的輔導。
其次,宿舍管理與教育學習存在錯位。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迅猛,尤其是在教學、科研等方面,大量引進國際先進經驗,基本與世界接軌。然而,在宿舍管理方面基本沿襲計劃經濟做法,變化甚少。高校宿舍管理很多還停留在提供基本住宿功能這一層面,忽視其第三課堂的重要育人功能。這種錯位的搭配,使得高校宿舍管理與教育學習鴻溝日益拉大,形成高質量、國際化教學服務與低水平、保守化宿舍管理服務的矛盾。
再次,宿舍公共事務問題多發(fā)。當代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較少參與家庭博弈和公共生活,公共規(guī)則訓練不足。而我國以行政化管理為主的宿舍管理模式,在入學階段簡單粗暴的將學生分進宿舍,缺乏對學生背景、個性的了解,更缺乏對學生集體生活的訓練和指導,導致大學生宿舍公共事務問題較多,諸如環(huán)境衛(wèi)生、作息協(xié)調等宿舍公共事務往往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的突出煩惱。
還有,大學生宿舍關系緊張。近年來,大學生宿舍中的惡性傷害事件時有發(fā)生,其原因大多在于宿舍關系緊張,這說明大學生宿舍關系已經成為一個突出的問題。相關調查(趙妮、王佳佳,2016)也證明,宿舍人際關系和諧度高的僅占32.1%,且多為大一學生宿舍,大二大三的學生宿舍和諧程度較大一有所下降。大部分學生認為自己宿舍人際關系一般、關系不佳。這意味著現有的宿舍管理機制難以解決此類問題,需要調整。
最后,宿舍文化難以養(yǎng)成。目前我國高校宿舍管理基本都以學校紀律要求,輔導員檢查落實為主,更多貫徹學校關于安全、文明方面的規(guī)定,學生以應付檢查為主,主動參與較少,自主的宿舍生活方式、宿舍特色文化等較難體現,所謂的宿舍文化或千篇一律缺乏變化,或注重表面形式缺乏實質內容,學生認同度不高。
加大投入,優(yōu)化服務品質。加大設備投入,建設完善“互聯網+”的后勤管理體系,讓學生享受到更加方便快捷的宿舍管理服務;加大宿管工作人員投入,招收更加高水平的工作人員,開展心理、交際、學業(yè)等方面的交叉培訓,提升服務品質。
增強資源整合,推動學生宿舍社區(qū)化、書院化。試點將圖書資料、休閑娛樂、健身體育等資源部署進入宿舍區(qū)域,讓學生在宿舍區(qū)域內不僅可以生活,也可以開展高水平學習、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嘗試學習英國書院制管理,促進多學科交流融合。
促進學生參與,開展自我服務。選拔一些積極優(yōu)秀的學生,建立與伙管會類似的宿管會組織,讓學生可以參與宿舍管理;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開展自我服務和自我管理,能夠更好的滿足其多樣化的需求。
推動教管聯動,開展整合式培育。建立教學、思政、宿管聯動制度,讓教學、思政、宿管可以互通有無,并互動提升,真正全方位服務學生成長。將宿舍建設成為真正的第三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