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中
常言說“名不正則言不順”。發(fā)展詩詞事業(yè),首先需要把詩詞的稱謂問題搞清楚。我們在平時與人交流中,如何來指稱自己所創(chuàng)作的詩詞作品?既與以往的唐詩宋詞相區(qū)別,又不讓人誤解為是自由詩?!霸姼琛薄霸娫~”“詩”“詞”“自由詩”“現(xiàn)代詩”“白話詩”“新詩”“舊詩”“舊體詩”“舊體詩詞”“古詩”“古代詩”“古典詩”“古典詩詞”“古體詩”“近體詩”“近代詩詞”“現(xiàn)代詩詞”“當代詩詞”“漢詩”“國詩”等一系列稱謂究竟如何分別使用?哪些合適,哪些不妥?有必要就此作一梳理。
首先,“詩歌”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可以指稱各種體裁的詩,包括中國的、外國的、古代的、現(xiàn)代的。凡是在形式上具有韻律特點,同時在內容上具有抒情性的表達都可以算?!霸姼琛币辉~相當于英語的“poet?ry”?!霸姟弊志哂袕V義和狹義的用法,廣義的用法相當于“詩歌”,可視為“詩歌”一詞的簡稱。我們平常說的“作詩”“寫詩”及“詩人”的“詩”即為此意。
中國詩歌有兩種基本形式:一是以文言表達的傳統(tǒng)式詩歌,稱為“詩詞”;一是以白話表達的現(xiàn)代式詩歌,稱為“自由詩”。“詩詞”如其名稱所示,由“詩”和“詞”兩部分構成。這里的“詩”是“詩”字的狹義用法,指的是以絕句、律詩、古體詩為代表的相對正統(tǒng)的作品,與早期流行于民間的長短句“詞”相對應?!白杂稍姟钡乃^“自由”,是指沒有形成像詩詞那樣嚴格、固定的格律規(guī)則?!霸娫~”和“自由詩”之名稱本身就體現(xiàn)了各自的內涵,二者作為一組對應的稱謂,來指稱中國的文言和白話這兩種基本的詩歌形式似最為合適。
注意以上所說的“傳統(tǒng)式”和“現(xiàn)代式”針對的是詩歌的形式,而不是內容?!霸娫~”和“自由詩”之間的區(qū)別在于文體形式:詩詞為文言,自由詩為白話。詩詞的形式是傳統(tǒng)的,并非意味著其內容就一定是傳統(tǒng)的;自由詩的形式是現(xiàn)代的,并非意味著其內容就一定是現(xiàn)代的。自由詩可以寫得傳統(tǒng)、典雅,同樣,詩詞也可以寫得新潮、前衛(wèi)。詩詞和自由詩都是抒發(fā)現(xiàn)代人內心情感的載體,在內容上二者沒有本質區(qū)別。
“自由詩”與“現(xiàn)代詩”“白話詩”“新詩”的內涵相同。由于自由詩也稱“新詩”,為了與之相對應,不少人把詩詞稱作“舊詩”“舊體詩”或“舊體詩詞”。臧克家的“新詩舊詩我都愛”是這方面的典型例子。這樣的稱謂其實不好,原因有兩點:
一是“新”“舊”二字本身帶有明顯的價值評判色彩,“新”字容易給人以“先進、積極”的感覺,“舊”字則帶來“陳舊、落后”的印象。詩詞與自由詩是中國當代并行的詩歌形式,二者之間沒有高下之別。我們正在大力提倡用詩詞表現(xiàn)新時代的新事物、新情感,不宜再將詩詞稱為“舊詩”或“舊體詩”“舊體詩詞”。詩詞之前不需要冠一個“舊”之形容詞。
二是所謂“新舊”只是時間上的相對概念,沒有點出兩種詩型的具體內涵。自由詩以“五四”運動為契機作為正式的詩歌形式得以確立,與詩詞相比確實較新。其實口語化的作品早已有之,如敦煌曲子詞中的“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臨池柳,這人折了那人攀,恩愛一時間”(《望江南》)等等。詩詞與自由詩的本質區(qū)別在于文言與白話,而不是時間上的先后。在中國詩歌的歷史長河中,文言書面語與白話口語這兩種表達體系自古以來一直并存,只不過古時的白話口語詩大部分沒有流傳下來而已?!靶屡f”這一稱謂的不便之處在于,隨著時間的流逝,“新”的也將變成“舊”的,所謂的“新”只是相對的?!靶略姟睆某闪⒅两褚灿幸话倌隁v史,并不是多“新”了。假如今后出現(xiàn)一種全新的詩型,難道再將其命名為“新新詩”不成?這就像“近體詩”之稱謂在當今使用實際上已不太恰當。狹義的“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產生時代較早,格律方面較為寬松;近體詩在初唐時期逐漸成形,格律要求標準規(guī)范。“近體詩”之稱謂是站在唐朝人角度的說法。對于現(xiàn)代人,所謂“近體”已經很遙遠。比起“近體詩”,還是用“格律詩”一詞較為合適。
我們可以將歷史學的稱謂冠于“詩詞”之前,以指稱不同時代的詩詞作品。例如,用“古代詩詞”來統(tǒng)稱從《詩經》、《楚辭》、漢魏六朝詩到唐宋詩詞及元、明、清的詩詞作品;用“近代詩詞”來特指自1840年鴉片戰(zhàn)爭至1919年“五四”運動時期的詩詞作品;用“現(xiàn)代詩詞”來泛指“五四”運動至今的詩詞作品;用“當代詩詞”來特指我們當代人所創(chuàng)作的詩詞作品?!艾F(xiàn)代”一詞的時間范圍比“當代”要廣。
“現(xiàn)代詩詞”和“現(xiàn)代詩”兩個稱謂很接近,但內涵不同。前者是文言,后者是白話。只要有“詩詞”二字,則意味著是以文言表達的傳統(tǒng)式詩歌。
“古代詩詞”與“古詩”“古典詩”“古典詩詞”的內涵相同,都是指問世于古代的詩詞作品。因此,對別人介紹自己從事詩詞創(chuàng)作,說“我寫古詩”或“我寫古典詩”是不恰當?shù)?,表達為“我寫詩詞”合適。如果為了向對方強調自己所寫的不是自由詩,可以說成“我寫傳統(tǒng)詩詞”,這樣便于一般人理解。
“漢詩”一詞近年來在一些地方有所使用。據其語義判斷,這是源自日語“漢詩”(かんし,讀音為“kanshi”)一詞的表達。在日本,用漢字書寫的中國傳統(tǒng)式詩歌被統(tǒng)稱為“漢詩”,包括中國人和日本人的詩作?!皾h詩”大致相當于中文的“詩詞”,但二者的實際內涵還是有所不同。在中國,“詞”與“詩”并稱,有不少人專事填詞;而在日本,“詞”相對于“詩”開展得較少,讀詞、填詞的人從古至今鳳毛麟角,這與日本人閱讀漢詩借助日語訓讀翻譯思維,“詞”之生動的韻律感在日語中很難再現(xiàn)不無關系。日本人腦海中的“漢詩”一詞,很少包括“詞”之內容??傊皾h詩”是從日本人的角度,主要對格律詩、古體詩等中國傳統(tǒng)式詩歌的稱呼,自然也不包括自由詩。在中文語境中,“漢詩”指的是漢代的詩歌,不同于日語的“漢詩”。用“漢詩”來泛指中國詩詞,是站在外國人角度的稱謂,明顯不如“詩詞”一詞地道。
還有人主張用“國詩”一詞指稱詩詞。通過冠以“國”字來凸顯民族性的詞匯,今天常用的有“國學”“國畫”“國醫(yī)”等,其實并不多?!皣鴮W”“國畫”之所以被常用,是因為其作為一個統(tǒng)稱,很好地概括了相對于西學及西洋畫的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學術及繪畫。不用“國學”“國畫”,很難找到其他的替代詞語。至于“國醫(yī)”一詞,使用范圍就小得多了,主要用于作為診療機構的“國醫(yī)館”之名稱上。我們平常稱呼中國的傳統(tǒng)醫(yī)學,主要用“中醫(yī)”一詞,比如說“看中醫(yī)”,而不說“看國醫(yī)”。因此不難判斷,在“詩詞”這一詞匯已經深入人心并為社會廣泛使用的情況下,很難推行“國詩”一詞?!皣姟敝Q謂還有一個明顯缺陷是,既然名之曰“國”,就應該包括中國的自由詩。而其提倡者只是想讓該詞指稱詩詞,把自由詩排斥在外。
最后再略談“詩詞”的相關英語表述問題。我們有責任把詩詞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表向世界推廣,首先要明確其英譯。目前一般是將“詩詞”譯為“Chinese classical po?etry”,這是一種解釋性說明,而非直接對應的詞匯,意為“中國古典詩歌”,其內涵相當于本文前述的“古典詩詞”。按照這一譯法來表述“現(xiàn)代詩詞”,則成為“Moder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即“現(xiàn)代的中國古典詩歌”,聽上去既繁瑣又有些矛盾。
我們不妨參照一下其他國家的詩歌情況。例如,“十四行詩”是歐洲格律嚴格的傳統(tǒng)詩歌形式,又稱“商籟體”?!吧袒[”即英語“Sonnet”之音譯,目前已在中文中定型。日本的傳統(tǒng)詩歌“俳句”(はいく)是用日語“575”音表達的短小詩型,近代以后逐漸被介紹到海外,目前已實現(xiàn)較大程度的國際化,有很多國家的人從事創(chuàng)作?!百骄洹钡挠⑽谋磉_為“Haiku”,就是直接音譯了該詞的日語發(fā)音。
筆者建議,把“詩詞”的英語表達作為一種專有名詞,直接音譯其中文發(fā)音為“Shici”,較為簡潔,有利于讓外國人直接掌握其發(fā)音以及詩詞的國際化推廣?!艾F(xiàn)代詩詞”的英語表達則簡約為“ModernShici”。目前《中華詩詞》雜志的英語名稱為“Chi?nese Poetry”,意思是“中國詩歌”。該名稱外國讀者會理解為用中文表達的所有詩歌,而不是特定的傳統(tǒng)詩詞,似改為“Chi?nese Shici”較好?!爸腥A詩詞學會”的英語名稱則表達為“Chinese ShiciSociety”。將來若能成立真正匯聚全球詩詞界高手的“世界詩詞協(xié)會”或“國際詩詞聯(lián)盟”之類的國際組織,其英語名稱可表達為“International Shici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