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 坤
很多事情是從我媽那邊聽來的,關(guān)于外婆。
外婆出生于上個世紀20年代初,家里是根正苗紅的貧農(nóng)家庭,兄弟姐妹本來8人,由于家里確實窮,最后剩下的只有4個孩子,兩個妹妹,一個弟弟,外婆是老大。
“窮人的孩子早熟,在讀了幾年私塾后,外婆便早早出來混社會了?!蔽覌屨f。
我不知道外婆那顆不安份的心是什么時候開始膨漲起來的。那個年代,我們國家正轟轟烈烈地進行大抗日戰(zhàn)爭中,早混社會的她,居然要參軍!是的,沒有看錯,參軍作戰(zhàn)!當時家里極力反對。
為了拴住她那顆不羈的心,家里便給她安排了婚事。對方是一個老實巴交的農(nóng)民,甚至還有些傻,外婆哪會看得起這號人?婚后一直不讓我那所謂的外公上床。后來外公也發(fā)了狠,想霸王硬上弓,結(jié)果被她一腳踹下床。外婆也趁機逃了出去,再也不回來。她逃婚了,劇情堪比電視劇。
據(jù)說,外婆逃婚時帶上了嫁妝。其實也沒有多少,僅有兩只銀鐲子及一些首飾。就這樣一路向北,她來到城里。
城里人海茫茫,一個小女孩無依無靠,何以為生?不過,對于外婆來說這都不叫事。在街上混了兩天后,她很快就找了個繡花的老師傅當起了學徒來,還包吃住。在她的信念里,任何時候都得先填飽肚子。在我認字那回,她就經(jīng)常這樣說:“有手有腳,從來就不存在逆境!”
記得有一年,在外求學,過年逢春運,火車一票難求,我是硬生生輾轉(zhuǎn)三個城市,露宿兩個晚上才買到車票,回來后連爹媽都吃驚。這里面有外婆的潛移默化及影響有關(guān)系吧。嗯,就像她所說的那樣。包括我后來迷上的窮游,獨自一人游海南,獨自一人玩武漢。
大約過了半年光境,外婆還是管不住自己?;蛟S是覺得繡花太娘,配不上自己的彪悍,又可能是覺得自己讀過兩年私塾,應該從事腦力工作。盡管現(xiàn)在吃住無憂,但非理想所在。反正此后,她變賣了自己的嫁妝,去城里學校深造去了。
那時候,讀書人十分受人尊敬,且待遇不錯。兩年畢業(yè)后,外婆去了鄉(xiāng)鎮(zhèn)的公立學校當了一名小學教師,也算是找到自己的職業(yè)所在。也是這個時候,她也找到了自己的感情歸宿,成了家。據(jù)說,我這個外公是一個在上海讀過大學的才子,也只有他,是外婆親口承認過的伴侶。
在往下敘述之前,我先插播兩件小時候記憶深刻的事:一是外婆會繡花。這個在我小時候真是足以炫耀很久的事。記得那時,外婆以幼教的名義,將搗蛋的我踢到幼兒園,給我買了個帆布包,上面就繡了我的名字,從而引來不少羨慕的目光。只可惜那個帆布包,也在此后數(shù)次洪水中丟失了。是的,我的童年經(jīng)歷了數(shù)次洪水。還有一個是外婆寫字十分用力。有個成語形容很貼切,力透紙背,終身楷書,像印刷一樣。這個與父親輕靈的行書不同。兩位寫字都很漂亮,但都沒有傳給后輩。
學校在那個時候絕對是開風氣之先,革命的思潮在知識分子里面是相當流行的,我那半路出家的外婆也一樣深受影響。在學校期間,外婆就入了黨。我媽對這些舊事沒有多少印象,一是外婆少說,二是我媽也不太關(guān)心。只是知道,外婆好像參加了游擊隊,送過幾次情報之類。
有一次,外婆在鄉(xiāng)下的老家住過一陣,接到任務要送份情報給縣城的機關(guān),外婆就與同村同志一起結(jié)伴同行,在半途被外婆的母親得知,連忙一路追趕??赡苁亲返锰o,外婆只得讓同伴一人送情報,自己回來了。其后的事有點意想不到,那個同伴不知什么原因被敵方發(fā)現(xiàn)了,當場在城里被擊斃。盡管革命工作很危險,但外婆后來也想不到這些經(jīng)歷會給她帶來莫大的幫助,甚至改變命運。這個稍后再提。
我們這輩人很難想象當時這些社會經(jīng)歷,那些看似平凡的人每一個選擇,都不免隨上當時社會的大潮流,就像現(xiàn)在買房成為一個潮流一樣。外婆的這些經(jīng)歷很難評說是“對”還是“不對”,“好”還是“不好”。如果站在傳統(tǒng)觀念上說,她不孝,公然對抗父母的安排,也沒有盡到兒女的責任。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外婆種種反叛不正是對命運的抗爭?從不愿意被安排婚姻,不愿意安份做個平凡的農(nóng)村婦女,到后來不愿從事繁瑣平凡的繡花職業(yè),到不顧家人反對參與革命工作。想對比自己,真是隨便得一塌糊涂,這世上哪來那么多的隨遇而安?
“如果沒有那些年的運動,生活可能會是另一番樣子。”我媽經(jīng)常說。結(jié)了婚的外婆在鄉(xiāng)鎮(zhèn)安穩(wěn)地組建自己的家庭,生活起來,但這不是童話,什么從此過上美滿幸福的生活跟那個時代并不符。因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在解放后的那幾年,知識分子幾乎一下子成為眾矢之的,地位一落千丈,學校的重心也不再是教書育人。外婆很快丟了自己的工作,外公也在運動中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
據(jù)說,外公是在半路出事的,家人沒有找到他的遺體。那一年我媽11歲,我姨8歲。我看過外公唯一一張半身相片,英氣凜然?;蛟S是因為傷害太深,我媽對這件事總不愿意提起,我永遠不會再知道真相了。
隨后的故事有點傷感,在鄉(xiāng)親的接濟下,外婆獨自帶孩子度日,相當清貧。據(jù)說,一度到了無米下鍋,母女抱頭痛哭的地步。時間終究會抹殺心氣,也可能是十幾年的安穩(wěn)一時讓外婆已悄悄改變。想當年,以她的不羈脾性,你哪會想到她也會如此對生活喪失信心?不過外婆終歸外婆,在歷經(jīng)一段無依無靠的生活后,在鄉(xiāng)親的撮合下,外婆與第三個外公走在了一起。同樣,她對這個男人也是不太認可,只不過這次,她向現(xiàn)實低頭。我大概猜得出她當時的心態(tài)——找個男人,照顧子女。
外婆對這位外公的無感情表現(xiàn)在她婚后不久便搬出縣城居住,外公留在鄉(xiāng)下,而我對外公的童年認識則是一位遠房親戚,一位木工做得很好的老爺爺。由于分居的緣故,外婆很少讓外公出現(xiàn)在她的圈子里。這個很讓外公介懷,且應該不止一次抱怨過,甚至有一次還和我爸說過:“外婆心氣高,只看得起讀書人,他這個伴侶從來不放心上?!?/p>
我記得有一次,鄰居第一次見外公,便問這是誰。外婆說:“鄉(xiāng)下的親戚?!边@件事,外公一直記著,后來說了好幾年。
因為舅公,也就是外婆的弟弟也參加過革命,解放后進了公安局,境況好很多。那些年,他不少接濟外婆,包括母親的調(diào)職,外婆的平反,全家進城等,都是他一手操作。在子女的生活工作都解決后,外婆更是看不起外公了。
我是現(xiàn)在才覺悟出來,第三任外公過得也挺委屈的,一直以來,他就是個備胎。我承認我無法理解這些事情,如果不愛,那為什么會成家?我眼中的愛情是家庭的起源,既然愛一個人,結(jié)婚成家也就是自然的事,卻從來不曾想過為了生存而組建一個家,我想這種事也不可能在我們這個時代發(fā)生。
往后的事情就平淡了。第二任外公的事情在舅公的幫助下,得到了平反,我媽頂了外公的職,在公立師范有了正式編制。外婆依舊對外公不咸不淡。
我出世后,外婆在我3歲時教我習字,在我4歲時踢我進幼兒園。不知是不是用力過猛,8歲的我成了全校第一個戴眼鏡的男人。
外婆對我不薄,滿滿的愛意。睡前給我講故事,睡后給我糖,關(guān)心起來吹毛求疵,嚴格起來藤條相對。當然,她一動手,我媽就做幫兇。她對自己的往事沒有在我面前提起過。
算了,以我的智商,提了也不懂。再往后,老年癡呆,就再沒有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