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學敏
小的時候,父母親的工作單位效益不好,每個月兩人只能領到四十元的生活費回家,就是這四十元也不是按時發(fā)放,總要拖上一段時間,或者干脆延遲到下個月。那時的日子可想而知,父母用這點微薄的工資,除了買米、買面、買油以及各項開支外,幾乎沒有余錢。至于菜,是沒錢買的,那點余錢還要留給我們兄妹三人上學用呢。父母親把這點工資總要算上好多遍,每一分錢都對應到需要花的地方,就怕工資還沒發(fā),家里就斷了餐。
家里的房子前后都被父母刨成了小菜地,種上菜,全家一年四季吃的菜,全在這點地里。每個月發(fā)工資的日子就是改善伙食的日子,父親會買上一斤五花肉,再買上幾斤豬大油。母親先要把豬大油鹵化成油放在盆里,油冷了后融成一大塊,這可是一家人未來一個月改善伙食最好的調(diào)味劑。豬大油在鍋里冒著香味,吸引著我們兄妹三人圍在母親身邊,母親把滾燙的油舀進盆里,鍋里剩下來的油糍被母親平均裝在三個碗里,我們拿著筷子,小心翼翼的夾起一塊油糍,趕緊吹涼了放進嘴巴里,好香啊,連筷子也沾染了香味,與嘴巴親熱了起來。
這種好日子畢竟不多,余下的日子里,桌上擺的最多的是白菜、菜幫、咸菜、連豆腐都是奢侈的。我打小就不喜歡吃面食,看見母親端上來的是白菜幫子下面條,忍不住哭了起來,把筷子往面條上一插,鬧著不吃。母親看見了,“啪”的打了我一巴掌說:“誰讓你把筷子插在碗里的?”我被打懵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父親拉過我,幫我擦干眼淚,對我說:“筷子不能直插在碗里,這樣做是罵人的,只有去世的人碗里才能插筷子,以后要注意知道嗎?”
“知道了?!蔽尹c點頭。父親見我不哭了,讓母親把盆里的豬大油端來,給我們兄妹每人一勺,化在面條里,面條里充斥著香味,也讓我記住了這個規(guī)矩。
小時候的我毛病挺多的,可能是喉嚨淺的緣故,不能吃肥肉,不吃雞皮、魚皮、豬皮,不吃動物內(nèi)臟、蔥姜蒜和香菜、芹菜等,吃了就會不由自主的嘔吐。父母親為了讓我吃飯,可沒少費心思。凡是桌上有肉的日子,父親的筷子總是夾起肉,把上面的肥肉咬下來,把瘦肉送進我的碗里,看見帶皮的雞皮、魚皮類就更不說了,我的碗里永遠是我最愛吃的,父親幫我弄好的菜。隨著我們兄妹長大,家里的日子也逐漸好過起來,不過父親的這個習慣卻沒改變,這筷子遞來的不光是肉,更是父親對女兒的一片關愛之心。兩個哥哥為了這個,沒少抱怨父母偏心,父親以妹妹最小的為由,叫哥哥們讓著我,因此,兩個哥哥也養(yǎng)成了照顧我的習慣。
母親在那些艱難的日子里,每到吃飯時,總是推脫著,找點這樣或那樣的事情做,讓父親跟我們先吃。我們每每想拿起筷子,父親總是不允許,讓我們把母親拉到桌前,一家人到齊了,才開始吃飯。母親端起碗,吃著碗里的飯,很少去夾菜,父親的筷子就會夾上一大塊菜放到母親碗里,讓母親吃。母親總是說:“夠了,夠了,我不愛吃。”父親忍不住嗆母親:“你那哪是不愛吃,是舍不得吃吧?!备赣H夾給母親菜的筷子,是愛情的傳遞,是互相扶持的力量。母親總愛在我耳邊念叨:“你爸呀,什么都舍不得吃,每次看他筷子夾的菜,都遞到大家的碗里,他吃的最多的是筷子上的味?!蹦赣H回味的是父親的感情呢,她透過父親的筷子,看到了一家人和睦的身影。
父親母親雖說在吃食上慣著我們,但該有的規(guī)矩卻一樣都不能少,比如吃飯時,長輩需先動筷子,晚輩才能開始吃;吃菜只能夾自己面前的菜;筷子不能在碟子里亂翻,不能把筷子含在嘴里說話,吃飯不能吧唧嘴,發(fā)出聲音,更不能用筷子敲碗碟等等,這些必須遵守,一旦做不到,換來的必是母親的訓斥,這讓我們兄妹自小就養(yǎng)成了好習慣。
現(xiàn)在,父親老了,拿著筷子的手顫顫抖抖的,好不容易夾起的菜也會抖掉,沒抖掉的菜出現(xiàn)在母親碗里,母親一邊嫌棄著說父親浪費,一邊開心的把菜夾進嘴里。我忍不住夾起父母愛吃的菜,分別放進二老的碗里說:“以后換我為二老夾菜?!备赣H見此笑了,母親也笑了,那兩張刻滿皺紋的臉,竟像極了盛開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