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學剛
摘要:在物理教學中實行科學素質教育,就必須想方設法使學生對物理知識產(chǎn)生濃厚興趣,使學生想去“動”,主動去“動”;必須想盡各種辦法,引導學生“動”起來。這樣才能事半功倍,起到明顯教學效果。
關鍵詞:科學素質教育;“動”;情境;引動;高效
1民主和諧的物理課堂氛圍是科學素質教育的保障
我國基礎教育實驗的開創(chuàng)者和奠基人葉瀾教授曾說:“課堂教學應看做師生一段重要的人生經(jīng)歷,是他們生活有意義的構成部分。”“課堂教學蘊含著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師生的生命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發(fā)揮,才能真正有助于信任的培養(yǎng)和教師的成長,課堂才有真正的生活?!本o張、死板、嚴肅、充滿批評、諷刺、嘲笑的課堂與不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必然不利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
2巧用語言的藝術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創(chuàng)設物理問題情境是科學素質教育課堂教學的良好開端。為此,教師可以妙用語言描述具體的事件或問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這些事實或問題可以是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或者與學生所學內容有關的,或者是科技前沿問題。例如,在準備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并認識壓強的概念時,我用抑揚頓挫、風趣幽默的語言聲情并茂地介紹了湖南衛(wèi)視的“求真科學秀”節(jié)目中主持人光腳踩在碎玻璃上前進的場景,學生之前接觸過碎玻璃,能感到其很鋒利。于是我問學生:“你能想象體重600牛頓的人站在碎玻璃上的情景嗎?為什么他走完三米的“玻璃路”卻絲毫沒有扎傷?”極大地調動學生渴求答案的熱情,緊接著學生便積極進行壓力作用效果的探究。
3實驗先行創(chuàng)設情境
實驗既是物理課程的重要學習內容,又是進行物理教學的重要途徑,也是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基本素材和方式。通過實驗可以創(chuàng)設許多真實、生動、直觀而又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情境。例如,在教學“流體的流速與壓強”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做漏斗乒乓球“不會掉的乒乓球”實驗,漏斗倒放,乒乓球在漏斗下方,用力在漏斗上方向下吹氣,乒乓球不會下落,實驗現(xiàn)象與學生已有的認識形成矛盾,從而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充分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多維學習情境
現(xiàn)代教學媒體不受時空限制,可以把儲存的信息內容再現(xiàn),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時應該注重聯(lián)想啟發(fā)、激疑啟發(fā)、類比啟發(fā),例如,在準備探究物體慣性時,播放“運動小車中彈起小球又落回小車的”視頻,使學生對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的性質有直觀的認識,便于概念的理解。另外,探究聲音時用“聲音震碎玻璃實驗”視頻也可激發(fā)出學生的探究興趣。探究運動和靜止時播放“世界花樣跳傘”視頻,使學生理解運動的相互性。
由此可見,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學習情境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最佳的探究氛圍才能使學生的物理探究活動更順暢地進行,以通過有效的探究活動達到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和探究能力的目的。
5在“動”中進行科學素質教育是一個有效的途徑
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這種“講聽式”的物理教學模式僅使學生學到死的知識,對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所得甚少,在能力培養(yǎng)、技能訓練、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品質的形成等方面效果更差。講到底培養(yǎng)出的僅是會筆試的“學生”。事實證明,這不是一種好的教學模式,和素質教育的要求相悖。
教師“引”,學生“動”——這種“引動式”教學模式的特點是:教師設法“引”,引之下,學生“動”——積極、主動、科學地去動眼觀察,動耳聽講、動口讀議、動手操作、動腦思考?!耙齽邮健苯虒W擺正了教師和學生應處的位置,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了學生這個內因的能動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1)通過“動”獲得的是活的知識。學生通過耳“聞”、目“睹”、“手”操作,獲得感性材料和感性認識;繼而再通過腦“思”,分析、比較、概括得到物理知識。學生由此而得到知識帶有濃厚的個人色彩;加之曲折而堅辛的探知過程,會使學生對知識產(chǎn)生情感,并對知識理解的更加透徹,記得更牢,用得更活。
(2)“動”是能力培養(yǎng)所不可替代的途徑
能力是在實踐中發(fā)生、發(fā)展的。學生只有參與足夠量的活動,能力才能得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高分低能的學生就是傳統(tǒng)的“聽講式”教學的產(chǎn)物。楊振寧先生常常談到美國大學的實驗訓練給他補上了事業(yè)成功所必須的一環(huán)。
(3)動“眼”觀察,能獲得有趣的現(xiàn)象,“動”能生趣,“動”能生性;動“手”實驗,有“苦”,又有“樂”;有“挫折”,又有“希望”,實驗的成功,結論的導出需要恒心,耐心和信心,需要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不能有虛假。久而久之,學生便形成了良好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品質,也逐步領悟出物理學的研究和學習方法。
總之,對學生進行科學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培養(yǎng)出只會考試的書呆子,而是培養(yǎng)出有知識、有能力、有方法、有良好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品質,會應用、會創(chuàng)造的人才。因此,物理教學若不讓學生動起來以加強物理教學的實踐性,單憑教師的“嘴上功夫”和“黑板上功夫”,物理教學中,科學素質教育只能是空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