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艷 柳燕子
摘 要:不同國家由于其自身文化背景、風俗習慣以及思想觀念等各方面的差異,在藝術領域表現(xiàn)出十分鮮明的民族特征與創(chuàng)作風格。通過分析東西方繪畫藝術中的相互影響,指出東西方文化交流逐漸打破藝術風格上的界限,引發(fā)表現(xiàn)形式上的藝術融合;由此探究東方和西方的繪畫藝術與文創(chuàng)設計交融所蘊含的獨特魅力。
關鍵詞:繪畫;藝術融合;文創(chuàng)設計
藝術與文化的發(fā)展是統(tǒng)一的,藝術是文化的重要內(nèi)涵與組成部分,而文化是藝術的淵源與內(nèi)容。藝術有文化的支撐,才能更加豐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展現(xiàn)出有靈魂、有深度的藝術形式。繪畫藝術是表現(xiàn)一個國家的文化藝術的載體之一,代表了一個時代的藝術家的精神面貌。各國繪畫作品中所呈現(xiàn)的風格迥異的美,對于設計師而言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寶庫。傳統(tǒng)藝術的發(fā)展與演變在沒有國際文化交流的背景下主要是從早先的藝術中吸取養(yǎng)分,以傳統(tǒng)藝術為母體不斷成長;有了國際交流之后的設計在外來文化的沖擊下發(fā)展速度突飛猛進,無論是代表西方的歐洲各國,還是東方的中國和日本,都對外來藝術進行了吸收和創(chuàng)新,將其與本國文化相融合而創(chuàng)造出新的藝術形式。
1 日本浮世繪對西方的影響
1.1 日本文化概況
日本藝術在世界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影響意義,但是他們的許多文化,包括服飾、建筑以及文字等很多方面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對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借鑒,或者是直接引進再改良,他們對于純粹知識的崇拜使他們不斷學習并豐富自己,隨之開創(chuàng)出屬于自己的獨特的日本風格,之后又影響到了西方國家的設計藝術等領域。日本的學習精神值得敬佩,對于外來文化的吸收非常靈活,將外來文化與本國文化融會貫通,并非只是生搬硬套,例如和服、茶道、書法等,有所借鑒但保留了原始的民族特色,他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在世界范圍內(nèi)都起到了表率作用。
19世紀的歐洲對東方風格十分著迷,主張在設計中學習東方風格,尤其是日本浮世繪,為此還掀起了一股長達三十多年的和風熱潮,被稱為”日本主義”,新藝術運動時期和裝飾運動時期是日本藝術涌入歐洲的高潮時期,其中影響最深遠的莫過于浮世繪,浮世繪的影響范圍不僅限于繪畫領域,還涉及到家具、陶瓷、平面設計等領域,日本藝術對歐洲各國現(xiàn)代設計的影響時至今日仍有體現(xiàn)。
1.2 浮世繪與油畫的融合
浮世繪興起于日本德川幕府時代,主要為木刻版畫,題材上大多描繪人們的日常生活和風景,富有生活情趣和民間藝術特色,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其單色平涂和單線描繪的表現(xiàn)手法對歐洲甜膩精細的寫實油畫產(chǎn)生了巨大沖擊,許多畫家開始研究浮世繪的繪畫風格,從中吸取養(yǎng)分。
荷蘭后印象派畫家梵高曾用油畫顏料臨摹日本浮世繪,他對浮世繪的喜愛直接影響了他后期的創(chuàng)作風格,使他的繪畫色彩由灰暗轉向明亮,他的部分作品中還包含了日本元素,例如他在巴黎時期為畫材店老板畫的肖像畫《唐吉老爹》,其背景不僅有富士山和櫻花這類標志性日本元素,還有浮世繪方格的人物題材作品,(如圖1)足以見得梵高對日本藝術的研究之深刻。此外,梵高的代表作品之一《星月夜》,被認為借鑒了日本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的版畫作品《神奈川沖浪里》的構圖,用油畫表現(xiàn)出截然不同的絢麗畫面,達到了內(nèi)在精神與外在形式的統(tǒng)一。(如圖2)
1.3 浮世繪在設計領域的影響
除了繪畫領域,浮世繪的影響在家具和室內(nèi)等領域也有所體現(xiàn),蘇格蘭的格拉斯哥藝術學派的家具設計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浮世繪的啟發(fā),他們從浮世繪中提取代表性元素,例如簡潔的線條,中性色彩和大面積色塊,這些元素與家具和建筑家具設計有機融合達成統(tǒng)一,給人簡潔理性的心理感受。除此之外在其他領域也有所體現(xiàn),新藝術運動時期是日本浮世繪在世界范圍內(nèi)最廣為流傳時期,通過家具、平面、室內(nèi)等設計作品將民族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
浮世繪之所以能掀起一股東方文化的熱潮,關鍵在于其在畫面表現(xiàn)上具有強烈的裝飾性,色彩運用極為講究,無論是色彩搭配還是形體結構,都擺脫了真實世界的約束,忽略形體結構以及空間的準確塑造,這與注重光影和形體結構的西方油畫大相徑庭,忽略寫實特征,表現(xiàn)出來的畫面充滿想象力,重在情感的表達而非對現(xiàn)實世界的復刻,這種藝術理念使浮世繪的影響力跳出繪畫領域,在家具室內(nèi)以及平面設計等領域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啟發(fā)作用。
2 西方油畫對中國的影響
2.1 中國早期西方文化的傳入
自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絲綢之路以來,隨著中西交流愈發(fā)頻繁,中西方文化在貿(mào)易往來的作用下逐漸有了交融,西方的藝術思想的隨著經(jīng)濟交流傳入中國,從而影響了中國各個領域的藝術風格,包括紡織品、金銀器、陶瓷以及服飾等。
清代時期中國與歐洲已經(jīng)有了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雙方貿(mào)易往來日趨頻繁,人們對細膩華貴的西方藝術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工匠開始將西方裝飾元素運用到中國工藝中,將西方的藝術特征和裝飾手法同中國的繪畫題材相結合,裝飾上富麗堂皇盡顯華貴,展現(xiàn)出清朝高超的制作技法,深受皇宮貴族喜愛。
2.2 西方油畫影響下的瓷胎畫琺瑯發(fā)展歷程
瓷胎畫琺瑯出現(xiàn)于清代,是中西交流最頻繁的時期??滴鯐r期意大利傳教士郎世寧來到中國將一箱琺瑯器作為贈禮送給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對琺瑯器的喜愛開啟了中國歷史上琺瑯器最輝煌的時期。瓷胎畫琺瑯的興盛時期主要是康熙、雍正以及乾隆三位皇帝當朝時期,一個時代的審美往往與統(tǒng)治者的審美有極大關系,所以三個時代的畫琺瑯都有其獨特特點。
康熙時期是畫琺瑯初創(chuàng)時期,技法還未成熟,處于試驗階段,器物多為小型杯盞,裝飾題材主要是纏枝花卉,圖案多為對稱且較為簡單,主要突出其色彩的表現(xiàn);雍正時期燒造技術明顯提升,裝飾富有立體感,寫生圖案開始增多,總體來說較為簡單素雅,保留了中國繪畫特征;乾隆時期則出現(xiàn)大量團花、卷草以及人物,無論是器型上還是裝飾上都頗為張揚,對西洋油畫的吸收直接而徹底,從裝飾題材到繪畫技法和風格,都全盤接受。(如圖3)
2.3 西方油畫影響下的畫琺瑯中繪畫藝術的創(chuàng)新
瓷器是中國歷史長河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張名片,具有悠久的歷史,技藝發(fā)展成熟且風格多樣,中國瓷發(fā)展過程中也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清代瓷器的西方特征不僅體現(xiàn)在裝飾圖案上,從材料到繪畫題材都具有西洋油畫的風格特點。
在使用材料上,瓷胎畫琺瑯學習油畫,采用油施彩,燒造出來的釉顏色鮮艷不透明,在裝飾圖案上隨著琺瑯器的發(fā)展繪畫風格逐漸向西方轉變,油畫的特點愈發(fā)突出。在裝飾內(nèi)容上,出現(xiàn)了西方的卷草花卉,包括以油畫技法繪畫的人物圖案,這與當時瓷胎畫琺瑯的御用畫師是位意大利人有關,也就是當時的傳教士郎世寧,他所帶來的是原汁原味的西洋油畫,繪畫范圍包括花鳥、山水、走獸、人物等,皆有極高造詣,他將其繪畫技術融入中國畫元素以滿足中國的需求,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和時代特征。
瓷胎畫琺瑯上的發(fā)展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歷史意義,它一反早期中國畫的淡雅質樸,從寫意轉向寫實,色彩變得豐富華麗,注重視覺效果,展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華貴之感,裝飾風格也從抽象的傳統(tǒng)紋樣轉向寫實的自然風格,強調(diào)光影效果和立體空間的表現(xiàn)。這為當時的人們帶來了完全不一樣的視覺感受,激發(fā)了創(chuàng)作靈感。
3 中國畫對西方陶瓷的影響
3.1 中國繪畫藝術的特點
中國畫突出寫意,注重構思,意在筆先,富有韻味,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在整體構圖上,中國畫少有左右對稱布局,主體物位于一角出血構圖并有大面積恰到好處的留白,具有空靈的意境之美,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這與西方繪畫大相徑庭,西方古典油畫注重寫實且對背景詳細刻畫力求逼真,講究構圖豐滿充實,整幅畫面不留空白,前者注重情感表達,后者注重視覺表現(xiàn);在色彩上,中國畫用色素雅,不追求華麗浮夸的裝飾,以黑白水墨畫最為典型,寥寥幾筆所繪之物便躍然紙上,黑色墨汁與白色的紙的強烈對比由瀟灑流暢的筆觸所柔化,與空白的背景相融合達成和諧統(tǒng)一的效果。
中國畫所具有的鮮明的民族特色與審美特征,將其進行解構拆分轉換為代表國畫的符號而作為一種裝飾元素來使用,其獨特的色彩與筆觸都具有很強的辨識度,一筆一劃一個顏色便能表達出中國畫的裝飾特征與審美韻味,在設計中將中國繪畫元素與其他設計相結合,以此將繪畫藝術由畫紙轉移到生活用品中,開創(chuàng)出新穎的裝飾形式,為生活增添審美趣味。
3.2 中國繪畫藝術對西方陶瓷的影響
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交替期間,世界經(jīng)濟交流尤為頻繁,同時藝術文化交流也隨之加深,這個時期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的工藝美術在風格上往往具有多元化與折中主義的裝飾特征,中國的設計受到西方的影響具有異域特色;同時西方國家也從東方藝術中吸取養(yǎng)分將其融入西方設計中。中國藝術具有鮮明的東方風格藝術特色,其典雅含蓄的裝飾手法深受西方喜愛,許多設計師都曾從中國繪畫中吸取養(yǎng)分,獲得啟發(fā),將中國繪畫與西方藝術有機融合,開創(chuàng)新的審美趣味,對于西方的設計具有深遠的借鑒意義,探索出一個帶有東方韻味的新的設計風格。
以法國瓷器設計師埃米爾·德科的陶瓷設計為例(如圖4),他在裝飾上受到了中國畫的影響,沒有西方明亮鮮艷的裝飾特征,極具東方風格。在釉彩的使用上為單一的灰藍釉,以藍色為裝飾主體,米白色為底,具有清新雅致的特點,罐身為二方連續(xù)圍繞一周的幾何條紋,排列整齊左右對稱,以七條為一組呈對稱排列,長度由中間向兩邊依次減短,上下對稱,整體組成一個菱形,罐口和罐底都施以彩釉作為裝飾,具有樸素典雅的裝飾特征,是中國繪畫藝術與陶瓷設計的有機融合。
4 結語
一個民族的精神是無形的,但能以藝術為載體視覺化,將思想情感轉化為視覺語言。這種根深蒂固的精神信念在接觸到截然不同的文化沖擊時會保留其原始韻味,并互相交融。作用到設計領域中,通過設計者對雙方文化的理解與感受,站在不同的視角對其進行元素上的拆分提取,再以一個全新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表現(xiàn)出個人精神與民族文化的和諧統(tǒng)一。只有進行理解重構后的設計才富有審美趣味,否則就只是元素堆砌,沒有精神價值的體現(xiàn)。
當今世界的文化交流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幫助下毫無壁壘,各地的信息都可以及時獲得,對于國外的設計思想幾乎可以足不出戶同步了解。這為我們在設計上的多元融合與創(chuàng)新提供了便利途徑,但是思想文化上的壁壘無法輕易逾越;每個國家有其自身的民族特色,對于不同文化的深刻理解是設計的必備要素。分析作品背后一個國家的文化底蘊和思想哲學對于設計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做到形神兼?zhèn)洌_到表現(xiàn)形式與內(nèi)在精神的有機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1]王麗艷,柳燕子.基于手繪藝術的校園文創(chuàng)產(chǎn)品開發(fā)與傳播[J].藝術與設計,2019,(7):114115.
[2]易彩波.日本浮世繪藝術初探[J].美術大觀,2015,(3).
[3]柳燕子,楊柯,張晶.竹材在現(xiàn)代包裝設計中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J].包裝工程,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