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曉潔
摘要:值五四運動百年之際,通過開展五四紀念活動、加強課堂教學、發(fā)揮互聯(lián)網(wǎng)和新媒體的作用,進一步挖掘五四精神的深刻內(nèi)涵,不僅是由五四運動的歷史地位決定的,也是由當代大學生群體的思想、心理、社會特征決定的,符合當今歷史發(fā)展和時代進步的要求。通過分析五四運動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當代大學生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華夢的信心,引導當代大學生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道路上越走越堅定,越走越有力量。
關(guān)鍵詞:五四運動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7—0141—02
“100年前,中國大地爆發(fā)了震驚中外的五四運動,這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個重大事件?!盵1]五四青年所展現(xiàn)出來的是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奉獻社會的高度責任感、追求民主科學的進步精神、把握時代命運的偉大精神,他們是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了我們國家的繁榮和富強,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人生際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時代使命。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但是100年前的五四運動的歷史,我們不能忘;自100年前傳承下來的五四精神,我們不能丟。新時代的大學生要用發(fā)展的目光看歷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遠大的理想信念和奮斗目標;新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繼續(xù)深入挖掘五四精神的歷史作用和時代價值,深入分析五四運動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深入挖掘五四運動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必要性
1.五四運動的歷史地位
首先,“100年前爆發(fā)的五四運動,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2]1919年5月4日,廣大青年學生舉行集會要求政府“外爭主權(quán),內(nèi)除國賊”卻反遭鎮(zhèn)壓,因此游行示威,痛打章宗祥,火燒趙家樓,陸續(xù)在全國成立學生聯(lián)合會,號召大家奮起救國。其次,五四運動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高舉“民主”和“科學”的大旗,為中國人民帶來了一場徹底的思想洗禮,使人民重新認識了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的黑暗本質(zhì),開啟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斗爭的歷程。再次,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奠定了基礎。1919年6月3日,上海工人罷工響應學生,無產(chǎn)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奠定了階級、群眾基礎;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工人運動相結(jié)合,在全國各地領(lǐng)導成立共產(chǎn)主義小組,促進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為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干部基礎。最后,五四運動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一個歷史起點?!敖⒅袊伯a(chǎn)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是五四運動以來我國發(fā)生的三大歷史性事件,是近代以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里程碑?!盵3]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奠定了基礎;同時五四精神與我們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相輔相成,中國夢的實現(xiàn)離不開五四運動的重要貢獻。
2.五四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
五四精神是愛國主義的偉大象征。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傳承五四愛國主義精神,能夠激發(fā)新時代大學生的愛國情懷,引導大學生樹立與祖國命運共進退的責任意識,在時代潮流中自覺弘揚民族精神。五四精神是追求真理和進步的偉大代表。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傳遞追求真理與進步的五四精神,能夠引導大學生更新知識儲備,勇于破舊立新,弘揚時代精神;能夠引導當代大學生堅決奉行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體系,追求真理與進步,豐富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五四精神是永久奮斗的偉大標志。在高校中傳揚永久奮斗的五四精神,能夠引導大學生不斷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引導大學生自覺肩負起時代使命,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做好“小麥灌漿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意義深遠的國家工程、未來工程,五四精神在這一偉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二、五四運動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時候都至關(guān)重要。五四運動激發(fā)了當代大學生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五四精神激勵當代大學生志存高遠,砥礪前行。
1.堅定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而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列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給苦苦探尋救亡圖存出路的中國人民提供了全新選擇,引導中國有志之士選擇了正確的革命方向,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新中國的誕生、新時代的到來奠定了基礎。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當代大學生承受著多元文化的滲透和沖擊。對高校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宣揚五四精神,不僅能夠讓大學生了解革命先烈為中國今日之崛起所做的貢獻與犧牲以及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從而向五四優(yōu)秀青年學習;而且可以引導他們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的本質(zhì)與內(nèi)涵,而不僅局限于對馬克思主義的泛泛認識和空洞了解,從而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2.堅定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
在當代中國,愛祖國與愛社會主義是一致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相互貫通的邏輯體系,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本質(zhì)上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五四運動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為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人民建立新中國、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奠定了理論基礎;五四運動推動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jié)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時俱進,賦予馬克思主義以鮮明的中國特色;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nèi)涵的五四精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輔相成,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扒嗄昀硐脒h大、信念堅定,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無堅不摧的前進動力?!盵1]新時代下,向大學生宣揚五四精神,使其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是歷史發(fā)展的需要,更是時代進步的要求。
3.堅定大學生對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
五四運動作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打破了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幻想,調(diào)動了群眾參與革命的積極性,加快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人民建立新中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我們今天取得的成就離不開五四運動的歷史作用和時代貢獻?!靶聲r代中國青年運動的主題,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的方向,新時代中國青年的使命,就是堅持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同人民一道,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盵1]對當代大學生進行五四精神教育,一方面可以幫助大學生了解五四青年的志向與精神,為大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激勵大學生向先進榜樣學習;另一方面,能夠幫助大學生深入了解五四運動在中國歷史進程中的重大作用,引導大學生明白青年群體在國家發(fā)展中的重要性,使當代大學生準確定位自己在實現(xiàn)中國夢進程中的位置,從而對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充滿信心。
三、弘揚五四精神,培育堅定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1.廣泛開展五四紀念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diào),“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廣泛開展文明校園創(chuàng)建,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diào)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各類社會實踐?!盵4]一方面,高校組織大學生集體參觀新文化運動紀念館、五四運動火燒趙家樓遺址等地,傾聽專業(yè)人士的講解,讓大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五四青年的愛國情懷和抗爭精神所給予的感觀與精神上的震撼。另一方面,高校組織開展黨團知識競賽等活動,把五四歷史融入活動,引導大學生了解五四歷史,鼓勵大學生向五四愛國青年學習,激發(fā)大學生的愛國情懷,提供前進動力。
2.充分發(fā)揮好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
高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門課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首先,高校要為大學生配備專業(yè)輔導員,由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有效疏導大學生的心理,潛移默化地向?qū)W生宣傳五四精神,鼓勵大學生向優(yōu)秀青年學習;其次,高校要積極響應中央號召,由專業(yè)的思政課教師組織開展黨課學習,激發(fā)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五四歷史的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五四精神;最后,高校要配備專業(yè)教師隊伍,充分發(fā)揮課程思政的力量,將思想政治教育和五四精神教育潤物細無聲地融入課程教學,引導大學生強化政治意識,提升愛國情懷。
3.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與多媒體宣揚五四精神
向新時代大學生“灌輸”五四精神,要因勢而新,充分發(fā)揮互聯(lián)網(wǎng)與新媒體的作用。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基本每個人都被互聯(lián)網(wǎng)包圍著,單純文字已不能吸引廣大學生的注意力,高??梢詫⑽逅臅r期的歷史做成小視頻,圖文并茂地通過微信、微博等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展現(xiàn);高??山M織大學生開展有關(guān)五四的各種比賽,設置優(yōu)厚獎勵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賽,讓大學生運用歌曲、視頻、PPT等講述五四歷史,在全校展示優(yōu)秀作品,既能使參賽學生在準備比賽的同時了解五四歷史,也能使觀眾通過易接受的方式了解五四歷史;高校組織學生為令他們望而卻步的歷史人物設計一個生動而又不失特色的網(wǎng)絡卡通形象,讓書本上的人物走進學生生活,拉近學生與歷史人物的距離,讓學生真正走近歷史。
四、結(jié)語
蒼茫風雨矗豐碑,義氣凜然樹國威。青年熱血當此任,復興偉業(yè)看吾輩。一代代青年勤于追求、敢于創(chuàng)新,在民族復興的路上,用智慧和熱血標示出青春的價值刻度。五四運動為一代代中國青年和學生開辟了愛黨愛國的嶄新途徑,新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自覺融合五四精神,新時代的大學生要繼續(xù)弘揚五四精神,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負我們這個偉大時代。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J].共產(chǎn)黨員(河北),2019(9):1+4—8.
[2]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diào)加強對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的研究激勵廣大青年為民族復興不懈奮斗[N].人民日報,2019-04-21.
[3]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12-19(02).
[4]吳晶,胡浩.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diào)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J].中國高等教育,2016(24):5—7.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