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玲姣,鄧曉楊,徐 蕾,朱曉鶯,鄧 潔,吳海燕,徐 瑤
(成都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婦科,四川 成都 610500)
子宮內膜異位癥(endometriosis,EMs)是子宮內膜間質及腺體異位生長,以疼痛、不孕及盆腔包塊為特征的疾病[1]。腹腔鏡是臨床治療EMs的重要方法,且具有療效好、微創(chuàng)等優(yōu)勢[2]。研究發(fā)現(xiàn),盡管該術式可有效切除較大病灶,但難以清除非典型病灶或微小病灶,術后常易復發(fā)[3]。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可促進EMs病灶萎縮,藥物停用后即可恢復排卵,與腹腔鏡聯(lián)合可有效避免EMs術后復發(fā),且不影響正常妊娠[4]。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使用腹腔鏡聯(lián)合GnRH-a治療有生育要求的EMs患者,取得較滿意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入住我院的有生育要求的EMs患者164例,納入標準:符合《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診斷與治療規(guī)范》中EMs診斷標準[5]患者;月經周期規(guī)則患者;性生活正?;颊?;知情同意患者;手術適應證患者;已婚患者。排除標準:輸卵管梗阻;排卵障礙疾?。蛔訉m腺肌?。黄渌辉谢颊?;男性因素不孕;生殖器畸形影響受孕;子宮手術史;肝腎等臟器功能異常;免疫機制異常;合并重癥內科疾?。缓喜盒阅[瘤;未婚患者。本組患者年齡22~39歲[(29.34±3.24)歲];BMI 20.76~26.62 kg/m2[(22.71±2.35)kg/m2];病程17~25月[(20.58±2.19)月];孕次0~4次[(2.18±0.24)次];產次0~2次[(1.28±0.14)次];病理類型:卵巢型71例(43.29%),腹膜型67例(40.85%),深部浸潤型26例(15.85%);AFS-r分期[6]:I期53例(32.32%),II期46例(28.05%),III期41例(25.00%),IV期24例(14.63%);盆腔粘連152例(92.68%)。依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EMs患者分為聯(lián)合組與腹腔鏡組各82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颊呔浞种椴⒑炇鹬橥鈺?,本研究符合倫理學要求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表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1.2 方法①腹腔鏡組:行腹腔鏡治療。患者全麻,仰臥,頭高腳底膀胱截石位,患者置入舉宮器,于臍下切出切口(約1 cm),建立氣腹,然后于麥氏點做出兩個穿刺的(均約0.5 cm),依次穿刺后將相關器械置入,腹腔鏡探查,明確病灶情況后行相應手術切除。卵巢內EMs,行剔除術,若EMs直徑>5 cm,病灶切除后縫合。骶韌帶、腹膜位EMs,直接以電凝燒灼病灶,至病灶組織完全破壞。盆腔位EMs,若輸卵管異常,行輸卵管造口。術后3天給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療,1片/次,1次/天,連續(xù)服用3周,停藥一周后,連續(xù)6個月。停藥30天后嘗試自然受孕。②聯(lián)合組:行腹腔鏡與GnRH-a聯(lián)合治療。腹腔鏡治療同腹腔鏡組。GnRH-a:術后3天給予患者醋酸亮丙瑞林,肌內注射,3.75 mg/次,1次/4周,連續(xù)6個月。停藥30天后嘗試自然受孕。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術前及術后6個月血清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黃體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等性激素水平;血清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組織抑制因子-1(TIMP-1)及骨橋蛋白(OPN)等腫瘤相關因子水平;以ELISA法檢測性激素及腫瘤相關因子水平,檢測均嚴格依據(jù)說明書進行。
1.4 療效評價依據(jù)《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診斷與治療規(guī)范》[5]判斷療效,完全緩解:陽性體征完全消失,盆腔結節(jié)無觸痛;部分緩解:陽性體征完全消失,盆腔結節(jié)觸痛緩解;無效:陽性體征及盆腔結節(jié)觸痛均未見改善或加重;復發(fā):B超可見盆腔包塊,再次出現(xiàn)陽性體征。有效=完全緩解+部分緩解。以視覺模擬疼痛評分法(VAS)[7]評價痛經程度,劃一條10 cm直線,一端為0,代表無痛,一端為10,代表劇痛,囑患者按照自我疼痛情況在直線上劃記號,以表示疼痛程度。術后隨訪2年內妊娠情況(包括妊娠率及其他)。
1.5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α=0.05為檢驗水準。
2.1 兩組性激素水平比較術前兩組FSH、LH、E2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術后6個月,兩組FSH、LH、E2均降低,且聯(lián)合組FSH、LH、E2低于腹腔鏡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性激素水平比較
a與術前比較,P< 0.05
2.2 兩組腫瘤相關因子及痛經VAS評分比較術前兩組MMP-9、TIMP-1、OPN、痛經VAS得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術后6個月,兩組MMP-9、TIMP-1、OPN、痛經VAS得分均降低,且聯(lián)合組MMP-9、TIMP-1、OPN、痛經VAS得分均低于腹腔鏡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腫瘤相關因子比較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聯(lián)合組有效率(92.68%)高于腹腔鏡組(73.17%),復發(fā)率(2.44%)低于腹腔鏡組(14.6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7619;χ2=10.9580P< 0.05)。見表4。
表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n(%)]
2.4 兩組妊娠情況比較聯(lián)合組妊娠率、活胎率均大于腹腔鏡組,未孕率低于腹腔鏡組(P< 0.05);在妊娠患者中,聯(lián)合組剖宮產率小于腹腔鏡組(P< 0.05),兩組流產率、胎兒窘迫率、早產率、新生兒窒息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5。
腹腔鏡治療EMs具有下述優(yōu)勢[8~11]:①視野清晰,可經電視系統(tǒng)放大病灶,便于徹底切除病灶;②創(chuàng)傷小,麻醉劑用量少,機體應激反應弱,可避免發(fā)生術后并發(fā)癥,有助于術后恢復;③手術瘢痕面積小,可避免病灶復發(fā);④術中可實現(xiàn)精細操作,避免破壞卵巢血供,且可在分離盆腔粘連時,維持盆腔生理結構;⑤術后皮膚瘢痕小,局部美容效果好。因EMs病理病機不明,腹腔鏡難以有效清除微小病灶,故術后常易復發(fā)[12]。
表5 兩組妊娠結局比較 [n(%)]
EMs為雌激素依賴癥,降低機體雌激素水平可有效抑制EMs[13]。GnRH-a為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可影響下生殖軸,抑制雌激素分泌,促進EMs變性、壞死[14]。GnRH-a可抑制分泌VEGF,在阻止EMs細胞增殖的同時,促使其凋亡[15]。GnRH-a可競爭性結合促性腺激素受體,激活JNK、PKC及ERK等激酶及信號交聯(lián)通道影響細胞增殖及浸潤[16]。GnRH-a可干預COX-2、IL-8等免疫因子分泌,改善機體免疫,增強子宮內膜細胞抗感染能力,抵抗EMs進展[17]。GnRH-a具有較強的蛻膜化能力,可有效刺激子宮內膜間質增殖、分化為蛻膜組織,促進胚胎著床,建立并維持妊娠的正常進行[18]。
研究證明,EMs具有類似于惡性腫瘤的生物學特點,常易導致腹膜及盆腔臟器種植。MMP-9、TIMP-1、OPN均為腫瘤相關因子,在EMs發(fā)生、進展中具有重要作用[19]。MMP-9可降解基底膜及細胞外機制,促進EMs形成、病灶解離及擴散。MMP-9可經生成VEGF參與腫瘤血管生成[20]。TIMP-1是MMP-9抑制劑,與MMP-9建立動態(tài)平衡共同維持細胞外基質重建及分解,二者失衡常易導致子宮內膜異位生長,導致EMs[21]。OPN為磷酸化糖蛋白,可促進腫瘤血管形成,抑制腫瘤細胞凋亡。OPN具有較強的黏附作用,可促進EMs細胞黏附并誘導其侵襲盆腔組織器官,導致EMs異位病灶形成。OPN可誘導分泌MMPs并促進其參與EMs種植[22]。本研究術后6個月聯(lián)合組各觀察指標均優(yōu)于腹腔鏡組,提示腹腔鏡與GnRH-a聯(lián)合治療EMsGnRH-a可有效抑制EMs,干預腫瘤相關因子生成,避免術后復發(fā)較單純腹腔鏡更具優(yōu)勢。
綜上,腹腔鏡與GnRH-a聯(lián)合治療EMs可有效清除、減滅病灶,降低雌激素水平,改善妊娠結局,抑制腫瘤相關因子,避免術后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