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凌佳,張健鋮
(1.紹興市柯橋區(qū)中醫(yī)醫(yī)院,紹興 312030;2.江蘇省漣水縣人民醫(yī)院,淮安 223400)
痛經是指女性在經期或經行前后,出現小腹疼痛,或伴有惡心嘔吐、乏力、腰酸等的一組臨床癥狀[1]。臨床上將痛經分為原發(fā)性及繼發(fā)性兩大類,其中原發(fā)性痛經占痛經90%以上[2]。痛經嚴重者可導致劇烈腹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F代醫(yī)學認為痛經主要是由子宮內膜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 PG)含量增高引起,此外痛經還受精神、神經、心理及藥物等因素影響[3-4]。臨床治療多數給予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劑或口服避孕藥等,但有研究指出,此類藥物易導致患者內分泌紊亂,且患者依從性差[5]。近年來,研究人員發(fā)現中醫(yī)針灸治療痛經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其見效快、操作簡單且安全無不良反應。因此筆者應用百笑灸治療原發(fā)性痛經,探討其治療效果,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選取2016 年1 月至2018 年1 月醫(yī)院收治的202例原發(fā)性痛經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法將患者分為 A 組 67 例、B 組 70 例和 C 組 65 例。3 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本研究獲得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表1 3 組一般資料比較
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婦產科學》[6]中原發(fā)性痛經標準;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yī)婦科學》[7]寒凝血瘀型痛經的診斷標準。
①生殖器官有器質性病變;②診斷為繼發(fā)性痛經者;③妊娠或近期準備妊娠者;④伴有精神障礙,不能配合完成操作者;⑤灸治部位皮膚有潰破或感染者;⑥伴有惡性腫瘤者。
取三陰交、命門、關元。患者仰臥位,充分暴露肚臍,將百笑灸用膠布粘貼在三陰交,裝好灸芯,點燃,約 30 min,以相同手法灸關元穴及命門穴,月經來潮前10 d 開始,持續(xù)7 d,連續(xù)灸治3 個月經周期。
灸治時間為 15 min,其余治療同 A 組,月經來潮前10 d 開始,持續(xù)7 d,連續(xù)灸治3 個月經周期。
給予患者布洛芬緩釋膠囊(福建太平洋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691),每日0.6 g,月經來潮前后出現痛經時開始服用,直至疼痛緩解,連續(xù)服用3 個月經周期。
3.1.1 血清學指標
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前列腺素 F2α(PGF2α)水平(試劑盒購自上海嵐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3.1.2 子宮微循環(huán)檢查
采用LOGIO E9 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患者采取仰臥位,膀胱輕度充盈,在髂內動脈1 cm 處檢測子宮動脈血流指標,包括收縮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 PSV)、舒張末期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 EDV)、動脈阻力指數(resistance index,RI)及搏動指數(pulsatility Index, PI)。
3.1.3 疼痛評分
采用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評估患者疼痛情況,VAS 評分范圍0~10 分,分數越高,疼痛越劇烈。
3.2.1 即時療效[8]
治療1 個月經周期觀察即時療效。
有效:結束后30 min 內疼痛及癥狀消失。
好轉:結束后30 min 至1 h 內疼痛明顯減輕,癥狀消失。
無效:結束后30 min 至1 h 內疼痛稍有緩解,癥狀稍減輕或無改變。
3.2.2 近期及遠期療效評價[9]
治療3 個月經周期后觀察近期療效,治療結束后3個月隨訪觀察遠期療效。
痊愈:癥狀消失,連續(xù)3 個月經周期未復發(fā)。
顯效:疼痛減輕,癥狀好轉,不服用止疼藥能夠工作。
好轉:疼痛減輕或消失,但維持時間不足3 個月。
無效:疼痛未見改善。
惡化:疼痛加重。
采用SPSS19.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服從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SNK檢驗,重復測量資料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計數資料用例(%)表示,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4.1 3 組臨床療效比較
3 組即時療效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5.395,P<0.001),A 組總有效率為 94.0%,明顯高于 B 組(χ2=4.143,P=0.042)及 C 組(χ2=14.907,P<0.001);B 組即時療效總有效率高于 C 組(χ2=4.197,P=0.041)。詳見表2。
3 組近期療效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6.576,P<0.001),A 組總有效率為 97.0%,明顯高于 B 組(χ2=4.518,P=0.034)及 C 組(χ2=15.666,P<0.001);B 組近期療效總有效率優(yōu)于 C 組(χ2=4.636,P=0.031)。詳見表3。
3 組遠期療效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0.992,P<0.001),A 組遠期療效總有效率為95.5%,明顯高于 B 組(χ2=4.711,P=0.03)及 C 組(χ2=18.535,P<0.01);B 組遠期療效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 C 組(χ2=6.000,P=0.014)。詳見表 4。
表2 3 組即時療效比較 [例(%)]
表3 3 組近期療效比較 [例(%)]
表4 3 組遠期療效比較 [例(%)]
3.4.2 3 組不同時間VAS 評分比較
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各組VAS 評分,結果顯示,各組患者治療前后 VAS 評分有時間效應(F=21.382,P=0.027),即各組 VAS 評分在觀測期間有隨時間變化而下降的趨勢;3 組間有組別效應(F=47.128,P=0.023),即 3 組間 VAS 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 組 VAS 評分低于 B 組及 C 組(P<0.05),B 組低于 C 組(P<0.05);3 組間有時間和組別交互效應(F=13.163,P=0.006),即各組 VAS 評分組間差異有隨時間變化的趨勢,其中A 組變化最明顯,高于B 組及C組(P<0.05),B 組高于C 組(P<0.05)。詳見表5。
表5 3 組不同時間VAS 評分比較 (±s,分)
表5 3 組不同時間VAS 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后3 個月A 組 67 8.92±0.97 3.01±0.35 2.44±0.32 B 組 70 8.89±0.95 3.88±0.43 3.20±0.41 C 組 65 8.90±1.01 4.67±0.46 4.05±0.58
3.4.3 3 組治療前后子宮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3 組治療前 RI、PI、PSV、EDV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 組治療后 RI、PI 均下降(P<0.05),A 組低于 B 組及 C 組(P<0.05),B 組低于 C 組(P<0.05)。3 組治療后 PSV、EDV 均升高,A 組高于 B 組及 C 組(P<0.05),B 組高于 C 組(P<0.05)。詳見表 6。
表6 3 組治療前后子宮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s)
表6 3 組治療前后子宮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A 組比較2)P<0.05;與B 組比較3)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RI PI PSV(cm/s) EDV(cm/s)A 組 67 治療前 0.83±0.14 1.26±0.09 142.23±24.77 59.22±15.03治療后 0.71±0.061) 0.85±0.051) 169.37±28.041) 82.94±19.331)B 組 70 治療前 0.84±0.08 1.27±0.05 145.25±24.06 60.02±13.27治療后 0.75±0.071)2) 0.94±0.071)2) 159.30±27.051)2) 73.42±18.451)2)C 組 65 治療前 0.85±0.10 1.28±0.08 144.83±23.15 58.31±14.77治療后 0.79±0.061)2)3) 1.09±0.121)2)3) 147.13±27.582)3) 63.78±18.562)3)
3.4.4 3 組治療前后PGF2α水平比較
3 組治療前 PGF2α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 組治療后 PGF2α水平均降低(P<0.05),A 組低于 B 組及 C 組(P<0.05),B 組低于 C 組(P<0.05)。詳見表7。
表7 3 組治療前后PGF2α水平比較 (±s,ng/L)
表7 3 組治療前后PGF2α水平比較 (±s,ng/L)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A 組比較2)P<0.05;與B組比較3)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A 組 67 89.32±9.15 57.18±6.151)B 組 70 88.79±8.94 69.33±5.891)2)C 組 65 89.35±9.05 78.56±6.061)2)3)F - 0.083 208.901 P - 0.902 <0.001
原發(fā)性痛經為婦科常見疾病,其發(fā)病原因較為復雜[10]?,F代醫(yī)學認為痛經的發(fā)生主要是由于內分泌引起。既往研究顯示,痛經婦女子宮內膜和經血中 PGF2α濃度高于正常婦女,PGF2α可引起子宮平滑肌過度收縮而產生痛經[11-12]?,F代醫(yī)學上常用PG 合成抑制劑用于治療痛經,但有研究指出,此類藥物能引起胃腸潰瘍及出血、皮疹及過敏等不良反應,因此不易被患者接受[13]。原發(fā)性痛經在中醫(yī)學上屬于“經行腹痛”范疇,認為其病理機制為不通則痛。經血因氣滯、寒凝或血瘀等受到阻礙,致使胞脈不暢,引起疼痛,故中醫(yī)治療以溫經散寒、化瘀止痛為主[14]。本研究根據辨證施治原則,采取百笑灸治療原發(fā)性痛經,觀察治療療效,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
灸法主要是通過溫熱性刺激,借助經絡腧穴的作用,達到治療目的[15]。本研究結果顯示,百笑灸治療即時療效、近期療效及遠期療效均優(yōu)于布洛芬緩釋膠囊治療。百笑灸在治療過程中,可借助熱力起到治療作用,且灸法能夠刺激皮膚,增強機體反應,增加產熱,提高患者免疫功能。觀察患者VAS 評分顯示,A 組及B 組患者 VAS 評分下降明顯,提示灸法治療緩解患者疼痛的速度較快。灸法利用熱量灸治穴位,可提高患者痛閾,減輕疼痛,取穴為雙側三陰交、關元、命門等,灸治關元具有快速止痛之效,灸治三陰交可健脾益氣、調肝補腎,肝腎脾經血充盈,經絡通達而疼痛緩解。且灸治30 min 患者VAS 評分下降程度高于灸治15 min 患者,百笑灸為利用熱力及艾草的藥效緩解患者疼痛,灸治的時間越長,熱量在穴位的滲透越多,緩解疼痛時間更加持久。本研究觀察患者治療前后子宮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發(fā)現,灸治患者治療后RI、PI 明顯降低,PSV及EDV 明顯升高,表明患者子宮微循環(huán)得到明顯改善,瘀堵的經絡順暢,達到通則不痛的效果。艾灸時產生的熱量,是一種適用于機體的物理因子,具有較高的穿透能力,可促進血管擴張,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 3 組患者 PGF2α水平均降低,且灸治30 min 組及灸治15 min 組低于藥物組,表明百笑灸法治療能夠抑制 PGF2α合成釋放,進而達到抑制子宮平滑肌過度收縮、緩解血管痙攣、減輕疼痛的作用。其中灸治30 min 組患者下降幅度最大,說明灸治30 min對患者血流阻力的調節(jié)作用更加顯著,明顯地消除子宮微循環(huán)障礙,抑制子宮平滑肌收縮,從而對前列腺素的合成形成負反饋,抑制PGF2α的釋放,降低其濃度。
綜上所述,百笑灸治療原發(fā)性痛經療效顯著、持續(xù)時間久,能明顯減輕患者疼痛,改善子宮血液循環(huán),且灸治時間以30 min 為佳。下一步本研究將延長觀察時間,探討患者治療后復發(fā)情況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