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元紅
浙江省寧波國家高新區(qū)梅墟中心小學
“生活即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而教育”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育理念。對于處于初步接觸英語的小學生來說,他們對英語的認知還處于初級發(fā)展階段。所以,必須要重視生活化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實施應用,以生活實踐為基礎,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點,發(fā)展語言運用能力。
任何教學活動的實施都需要依托一定的情境,只有以一定的知識情境為基礎,才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時常會出現(xiàn)由于英語單詞、句子晦澀難懂而導致學生放棄學習的情形。針對這一困境,教師就可以適時引入生活教學法,根據(jù)知識內(nèi)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近的生活化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置身于知識情境之中理解句子,從而達到發(fā)展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例如,在教學《Breakfast》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播放一家人共用早餐的溫馨畫面,并在畫面的熏染下,引導學生回憶早餐中的食物和菜肴,并要求學生參考視頻中的對話,盡量用英語表達食物和菜肴,能運用“There be….”句型和同學進行語言交流。如此一來,學生就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經(jīng)驗,把knife、fork、egg 等新學單詞運用到“There be…”句型中,并且能聯(lián)系生活來運用及交流。
小學生的認知能力還處在一個初級化的階段,他們在認知事物時也習慣停留在感性的認識上,這使得他們在理解英語問題時往往會缺乏深入的理性思考。為了能夠進一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英語知識,教師有必須根據(jù)學生已有的認知特點,找到英語知識的原型,為學生創(chuàng)設原型式的生活化問題情境,啟發(fā)學生結合原型學習英語知識,從而實現(xiàn)對知識的內(nèi)化。
以《What would you like》一課為例進行分析:教師就可以在課始之時,為學生播放動態(tài)視頻:芳芳和小伙伴們一起去餐廳點餐,他們在點餐前,進行了一場關于食物的對話,對話如下:“T:My favourite food is fish.Its fresh.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S:My favourite food is…Its…T:Today,well talk about the nice topic:food.”那么在如此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情境之中,結合之前學過的知識點運用“What would you like?”“My favourite food is…Its…”句式進行對話,這不僅復習了舊知,還揭示了本課的閱讀主題,為教學作鋪墊。
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當前的小學英語課堂仍舊存在“滿堂灌”教學弊端,學生在此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無法得到有效體現(xiàn),學生的綜合能力發(fā)展受到了阻滯。英語學習實質是語言輸入和促成產(chǎn)出的過程,教師在課堂上要想幫助學生將學習所得內(nèi)化為自身的語言,轉化為語言輸出,就必須要回歸生活實踐,讓學生可以加強英語知識的應用,實現(xiàn)知識的拓展應用,實現(xiàn)英語學科的教育價值。
例如,在學習完《Holiday fun》這一單元后,為了能夠深化學生對“Holiday”這一主題的認識,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周末的時間和家人共同度過一個“Happy Holiday”。那么在周末回來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篇與假期有關的短篇作文,使學生能結合假期,根據(jù)自己的個人經(jīng)驗,結合英語詞匯和句型,完成一篇小作文。這樣不僅能豐富學生的經(jīng)驗積累,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信心,而且能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領會知識的魅力。同時,這種結合生活進行的學習活動,不僅使英語學習活動脫離過去的刻板印象,還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活動中學會知識點的應用,有效地實現(xiàn)了“知識學習”向“知識應用”的轉型。
實踐證明,生活化教學模式是一種十分適用小學英語學科的現(xiàn)代化教學法,其能夠化平淡為神奇,幫助英語教學實現(xiàn)質的突破。故此,小學英語教師應結合英語教學生活化的內(nèi)涵,立足于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適時引入生活化教學模式,以表現(xiàn)課堂的精彩,讓英語教學課堂綻放異彩,實現(xiàn)質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