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鳳
四川省滎經縣胡長保小學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由于小學生年齡偏小普遍存在著學習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學習興趣等問題,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注意力,增加小學數學教學的趣味性,教師應當創(chuàng)設有效的情境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有效的問題情境讓學生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并引導學生進行應用與實踐,實現數學學習效果的優(yōu)化,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需要教師在課堂伊始做好相關的教學計劃,同時結合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情境教學來讓學生融入到教學情境當中去,將新知識與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整合從而更好的理解和思考問題,找出問題的最佳解決辦法。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教學中尤其要關注問題情境是否具有針對性,這樣才能提升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效率,反之,問題情境難以起到任何的作用與效果。
眾所周知,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要充分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與發(fā)展規(guī)律,只要這樣才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學習能力,此外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還要將實際的教學資料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增加教學的趣味性,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樂趣與求知心理。
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不僅要考慮學生的興趣,同時還要包含實際數學概念。數學中含蓋的信息要全面且多樣才能有效的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才能讓學生學會從問題與認知矛盾中學會思考。在教學的情境中教師要把握好問題情境的深度,確保學生能夠捕捉到數學信息,同時避免直白的將主題呈現給學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迅速的融入到學習中去。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很多教師為了響應新時期的教學要求而在課堂上引入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教學方法,有效的提升了數學教學效率。但是有些教師在運用這種教學方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表現為教師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不夠了解,沒有深入分析和了解所選教學方法的作用以及目的,這樣就轉變了教學的方向。其次是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過程中沒有深入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的問題情境需要在支持學生思維活動平臺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設。由于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感興趣的點不同,教師在創(chuàng)設低年級問題情境時應當更關注故事或者是游戲的形式,在高年級中更偏向于實際,一定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無論是在教學方法的選擇還是教師教學過程中,都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堅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通過調動學生的認知興趣建立起數學知識與學生思維活動之間的橋梁。通常情況下低年級的學生比較喜歡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相反的高年級學生更關注生活中的實際與周圍發(fā)生的事情,所以說教師要牢牢把握好學生的心理才能創(chuàng)設出好的教學情境。例如在學習《百分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這一內容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A 和B 兩杯水,兩個水杯的容量以及杯中的水量都相同。在A 杯中放進去半勺白糖,在B 杯中放入同樣數量的白糖,那么哪一杯水會更甜呢?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互動情境教學,首先是實際操作,給學生留出時間親自動手操作并觀察猜想,最后讓學生品嘗杯中的水,最后得出結論:相同的水量下糖越多水越甜。另外一種方法可以通過采取電腦演示法,相同的水量放糖多的水更甜。第二種,電腦演示的方式。在甲杯中有 20 克的水,加入了 3 克的糖。在乙杯中有 25 克的水,加入了 4 克的糖,問哪杯水更甜?
然后讓學生進行小組探討,從而引出相應的結論,進而導入到本節(jié)課的主題。這兩種方法能夠吸引學生興趣,同時結合生活經驗很快的便可以分析出問題的答案。
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根據教師的教學內容以及具體的教學環(huán)境而不斷發(fā)生變化的一個過程,具有對知識的整合作用與遷移作用,因此教師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既要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又要發(fā)揮好其作用,引導學生發(fā)散性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解決遇到的問題,對知識有一個整體的認知與把握。例如在學習“小括號”這一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之前學過的加減乘除混合運算進行復習,讓學生通過復習回憶相關的知識點,然后試著解決下面的應用題:小明的爸爸上午工作了 4 小時,下午工作了5 個小時,每小時得到薪酬五十元,問小明的爸爸一天可以得到多少薪酬?有學生直接列出式子,50×4+5,但是計算的時候如果不先算加法結果就出現錯誤,這與之前學過的先乘除后加減產生了矛盾,這時候教師可以引出“小括號”這一教學內容,幫學生進一步理解和解決答題中的困惑。
良好的課堂互動是促進學生吸收知識的重要途徑,在互動過程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可以從中發(fā)現問題,教師能夠根據問題給予學生更多的幫助與鼓勵,同時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反思,只有這樣學生們才能從問題情境教學中獲得足夠的信心,才能更好的去學習知識。例如教師在進行“真分數假分數”相關內容的教學中,需要考慮到學生對真假分數的認識與理解,很多學生對于真假分數與1 之間的關系認識十分模糊,教師可以讓學生將硬幣帶到課堂中來,通過其位置的轉換來區(qū)分真分數與假分數。在這個過程中對于回答出現錯誤的學生教師不能基于批評,可以通過分小組討論來解決遇到的問題,如“3/4是真分數還是假分數呢,它使比1 大還是比1 小呢?”對于會正確以及回答不正確的學生,教師要給予不同的反饋,讓學生在教師的耐心引導下解決問題,形成一個完善的知識體系。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夠讓學生主動投入到課堂當中提升教學效果,教師應當加以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