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
陜西省延安市志丹縣教育局教育教學研究室 陜西延安 717500
新時代的要求把信息技術在中國小學教育中的融合。“微課”是指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教學實踐的要求,基于多媒體課程平臺的視頻設計,內容形式豐富,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不同知識點要求的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而且可以增強和鞏固知識,它是傳統(tǒng)課堂學習的重要補充和擴展資源。微課是在教師的內部和外部教育與教學過程中注冊的,并圍繞一定的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進行單獨輔導,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微課程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的輔助方式,不僅適合于移動學習時代的知識傳播,而且適合學生發(fā)展個性化和深度學習。
利用微課技術進行語文教學,可以創(chuàng)建獨特的語文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意識,讓學生積極進行對課文的學習探索。小學生受年齡的影響本身就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在教學中就很難集中精神專心學習。因此,通過使用微課,可以生動地展示課文中描述的情景,先聲奪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主動探索課文內容,加深學生的印象。例如,在小學語文《秋天的雨》的三年級課程中,單純的語言講述不能夠將秋雨的景象進行詳細的表達,需要教師通過對信息技術的運用,將秋雨到來的各種特點進行詳細的分析和制作,成為一個簡短的課件,在課前進行播放,讓學生可以極大的開拓眼界,加深學生對這篇課程的印象,促使學生積極進行對課文的學習和探索,并組織學生進行朗讀,促進學生對其中秋雨的特點和作者的情感進行分析。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積極的開展師生互動的問題探究,運用微課引導學生并探討課文中的矛盾之處。學生更好地理解教科書知識點的因素和興趣點,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內部學習的動機,還能讓學生具備終身學習、自主學習的技能與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教科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三單元“藝術家”自主學習板塊,讓學生自學微課后組成小組討論這個問題:藝高膽大的“泥人張”、“樂圣”貝多芬、對己“小氣”對人“大方”的常香玉、繪畫巨匠達?芬奇,他們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先在小組內討論,然后請同學結合自學微課的感受,談一談我們要學習這些藝術家身上哪些獨特的人格魅力。
小學教師使用信息技術開展微課教學,為學生提供生動直觀的教學畫面和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了引導學生積極學習,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教學的內容引起學生的興趣時,學生才會主動探索他們所學到的知識內容,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質量。通過將微課課件引入到小學課堂,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將課文中的景象通過視頻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真正體會到詩詞、文章中所描寫的語境。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深刻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同時激發(fā)語文學習的興趣。例如,教科版小學語文課本,第二冊快樂讀書屋《家》,根據“藍天是白云的家,樹林是小鳥的家。小河是魚兒的家,泥土是種子的家。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是我們的家。”給學生播放關于“家”的影視資料,比如圖片、自然風光影像等,從中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懷,調動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學會用優(yōu)美的語言表達情感,鍛煉學生的語文綜合表達能力。
結束語:本文從小學語文課堂結合了信息技術的微課模式教學上提出,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微課有效運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更好地應用微課程,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培養(yǎng)教師和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