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詩憶 華東師范大學附屬幼兒園 20062
對于角色主題的設立,中班孩子早就摒棄了“小吃一條街”的固定思維,教師也不再制作各種仿真的材料。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隔斷、一張桌子和一個各種材料的“百寶箱”。每天孩子們會開設各種各樣的小店,小吃店一定是班里孩子免不了的店鋪。本次案例中小吃店主題是面館,為什么會有這個主題的設置呢?原因是游戲前一天,打印了很多大小不一的格子,讓孩子們練習沿著線剪。在剪的過程中,孩子們看到長長的格子就像面條一樣,就想要明天用這些“面條”來煮面,開一家面條店。果然第二天,孩子們一大早來園準備開店。
一開始孩子們分配角色,大家都想當面店的大廚師或是服務員,但是后來發(fā)現(xiàn)沒有顧客來吃飯了,于是矛盾開始,大家不愿意退出。最先到店的伶伶說:“先到先得,早來的人先選!”孩子們雖然不愿意退讓,但是迫于輿論的壓力,只能當客人。但客人還有“大廚夢”,也想自己動手,不想吃做好的食物,才衍生成為了火鍋面店——這種客人也可以動手的店鋪。
火鍋店正式開張,大廚師們都在紛紛忙碌著:伶伶大廚用白色的紙剪出長長的面條。婧婧大廚師剪的是小小的紙片,我問婧婧在準備什么好吃的,婧婧想了一想,看看這橙色的小紙片,回答“我在剪胡蘿卜!”伶伶還用粉色的邊角剪出方形的小紙片,心心說:“我剪的是肉片?!泵让日f:“我做的是蔬菜。我們今天做蔬菜肉圓湯鍋底!”
婧婧大廚一本正經的開始做鍋底:先把水壺里的“水”倒入鍋中,等水煮開,加入橙色的小紙片——胡蘿卜丁,用筷子進行攪拌,等了好一會,加入粉色小紙片——肉片,再不斷攪拌。又等了好一會,終于上菜啦!婧婧大廚師還準備了很多配菜,圓形積木替代蘑菇、方形積木替代各種顏色的蔬菜。大廚還補充說:“這種綠色的方塊是臭豆腐。”
為了招攬客人,伶伶大廚師還在門口畫了一張火鍋面的廣告。果然熱熱鬧鬧的店里工作吸引了很多客人,在大廚們準備的過程中,客人們也在做著準備:心心問服務員要來米老鼠小碗,在兩個耳朵里放入不同的醬料;雙雙也問服務員要來筷子勺子。準備工作終于做好了,擺了滿滿一桌子,大廚和客人開始共同用餐,大家紛紛往鍋里放入自己喜歡的食材:面條、豆腐、蔬菜,不斷攪拌,放了滿滿一鍋子。小客人早已按奈不住想要夾菜,但是被大廚攔了下來:“還沒有熟呢!”大家只能耐住性子,一邊說自己已經餓扁了。又過了很久,大廚終于開鍋,大家紛紛從鍋里夾菜,還干杯喝著“果汁”。為了方便客人付錢,火鍋店里還放有自制的二維碼,讓客人掃一掃,手機扣費。
中班孩子好模仿、思維開始具體形象等特點,決定了對角色游戲的需求。比較小班而言很多方面都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1、游戲時的專注力
能看出大廚師在制作面條的時候都非常認真,大家分工合作很快就把材料準備完成。大廚師在制作鍋底時,用時很長,每一步都一絲不茍,看得出非常專注。
2、角色的模仿力
大廚師在準備材料之前就已經穿戴好大廚師的衣服,目的明確。在做鍋底時,大廚師運用已有經驗,模仿所有下面動作:燒水、放菜,攪拌等等。平時吃火鍋時,所有的食物都是分盤裝的,所以在這家火鍋面店里,材料也是分開裝盤的??腿嗽诿桌鲜蟊P子的耳朵里放的是蘸醬,熟的食物要放在大碗里等等。平時的觀察才能讓在游戲中進行模仿,模仿才能讓游戲變得真實。
3、情景帶入能力
在等面條變熟的時間里,小客人紛紛說自己已經餓扁了。小客人要自己去拿調料的時候,大廚表示上了廚房客人不能進來。這種情感和動作仿佛是正在吃飯,正在體驗肚子餓一樣。在游戲分享時,給孩子們看大廚師做鍋底的視頻,一個孩子提出大廚用手抓食材很燙也不衛(wèi)生,我本來以為大廚會回答:這是游戲不是真的。結果她回答我已經放涼了,在用手拿出來的。先不說合理與否,這大廚是真的覺得自己在煮面條,并不是游戲。
從孩子的主動性來說,開始是這家店是大廚做,客人吃的面店。后來改為客人自己動手的火鍋面店,客人不甘心被動游戲,而是要拿回游戲的主動權。自己放想吃的材料到鍋子里,自己想吃什么就自己動手裝進碗里等等,都能體現(xiàn)出孩子渴望自主和自由。
我們班級的孩子在游戲中具備了一定的創(chuàng)造意識。雖然還有以物代物的情況,但是他們已開始用不相似的物體做替代物材料。比如:開店前期廚師和服務員在做準備,運用不同顏色的紙對應各種食材剪出各種形狀,長條是面,大塊紅色是肉,小塊綠色是菜等等。在火鍋的配菜中,有圓形積木替代蘑菇、方形積木替代各種顏色的蔬菜,綠色的方塊是臭豆腐。能看出這些火鍋的主要食材都已經用低結構代替,百寶箱中的仿真材料基本已經無人問津。在店里還有積木做的刷卡機、畫出來的二維碼、貼在門口的海報等等。這些低結構的材料,從設計到創(chuàng)造,從制作到用法都是孩子說了算,真正做到游戲的主人。
在后續(xù)角色游戲中多投入低結構材料,低結構材料是能夠激發(fā)幼兒想象,并創(chuàng)造出多種玩法,可以是各種拼搭玩具,可以是來自與生活中隨手可取廢舊物品。這種材料可使幼兒憑借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感覺與想象。雖然對于孩子而言,這種低結構的材料更有難度、更難操作、更有挑戰(zhàn)性,但也是符合孩子需求的,因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對所選材料進行再塑造、再創(chuàng)作,使得角色游戲的情景更為充實和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