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明
據(jù)《舊唐書·蘇味道傳》中記載:蘇味道自小聰穎過人,9 歲時便能題詩屬辭。高宗乾封年間,他便進士及第,此時剛剛20 歲。在武則天當政時期,他三度拜相,居相位9年,但卻尸位素餐,在朝廷政務上無所建樹,只是一味地察言觀色,逢迎媚上,阿意取容,圓滑自保,從不多說話、亂說話,對問題的正反兩方面意見,往往是這樣也好,那樣也行。不僅如此,他私下里還大言不慚地對人說:“處理事情不要那么一清二楚、明明白白地表示自己的意見。否則,一旦出現(xiàn)差錯,必然后悔,而且還會留下遭受處分和被譴責的后患。因此,凡事只要模棱兩可就行了?!庇谑?,人們就給他起了個綽號“蘇模棱”。
不難看出,蘇味道之所以能混跡于官場,且如魚得水,左右逢源,靠的就是這種模棱之術。他雖然早已作古,但他的模棱之術卻并未銷聲匿跡,一直影響著后人,甚至成了某些人為人處世的準則。不可否認,在我們的干部隊伍之中,的確還存在一些“蘇模棱”式的干部,比如:有的奉行“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官場哲學,生著一副“溜肩膀”,長著一副“軟肩膀”,怕負責任,怕?lián)L險,矛盾面前不敢上,風險面前不敢闖,熱衷于玩太極推手,相互推諉,滿足于做“太平官”,當起了“甩手掌柜”,生怕引火燒傷自己;有的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學,好人主義思想嚴重,在想問題、辦事情時太顧慮人情,抹不開面子,常說“橡皮話”,甘當“和事佬”,寧可留下隱患、貽誤事業(yè)也不做“惡人”;有的采取“明哲保身,見風使舵”的處世哲學,一事當前,首先考慮的是個人得失,對自己有利的就上,沒利的就躲,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場搖擺,態(tài)度曖昧,甚至故意?;^、當“墻頭草”。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試想一下,如果任由這種“蘇模棱”式干部混跡于干部隊伍中,既得勢又得利,不僅會形成破窗效應,造就更多的庸官懶官,而且還會極大地挫傷那些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干部的積極性,嚴重敗壞黨風政風,貽誤事業(yè)發(fā)展。君不見,在一些地方和部門,深化改革久推不動,事業(yè)發(fā)展“濤聲依舊”,可以說跟這些“蘇模棱”式干部的存在不無關系。對此,我們絕不能熟視無睹,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整治,在制度上多想辦法,多出實招,精準發(fā)力,著力構建“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選人用人機制,大力營造為敢擔當?shù)母刹繐敗楦邑撠煹母刹控撠煹臐夂穹諊?,切實樹立“有為者有位、無為者失位”的鮮明導向,持續(xù)擰緊履責擔當?shù)陌l(fā)條,給不擔當者戴上緊箍咒,讓其無處遁形,從根本上鏟除“蘇模棱”式干部滋生蔓延的土壤。
古人云:“為官避事平生恥。”為官從政就應在其位、謀其政,就要以敷衍塞責、怕事躲事為恥。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我們做人一世,為官一任,要有肝膽,要有擔當精神,應該對‘為官不為’感到羞恥,應該予以嚴肅批評。”這既是諄諄告誡,更是明確要求。對于黨員領導干部而言,是否有肝膽、敢擔當,是檢驗其黨性官德的試金石,也是判斷其胸懷、勇氣和格調的鐵標尺。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任務艱巨而繁重,領導干部尤其需要弘揚敢于擔當、攻堅克難的奮斗精神,面對矛盾敢于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于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于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于堅決斗爭,絕不做“蘇模棱”式干部。惟其如此,行至中流的改革發(fā)展之舟,才能邁過山重水復的艱難險阻,駛進豁然開朗的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