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小蕓
第一個評價教材的切入點選取了文化原則,這一原則要求教材設(shè)計和編寫過程中要增強目的語文化教學的意識,要處理好目的語文化教學的意識。之所以選擇這個切入點是因為文字之間傳遞的更是一個國家的文化,趙金銘先生的《論對外漢語教材評估》中提到為讓文章生動有趣需要提高教材的文化性來彌補欠妥的文化取向,這給了我對這本教材評定標準的一些新啟發(fā)。這本教材的編寫較好地貼合這幾個測評的標準:
1.以文字、圖畫傳播文化
文字與文化之間是相互影響的,文字是文化的載體,教材的字里行間會體現(xiàn)出一種文化的傳播。
在趙金銘先生的《論對外漢語教材評估》中,他提到如今的對外漢語教材編寫還存在版面不活潑、缺乏插圖的缺點。那么便也可以在添加圖畫的同時傳播中華文化,既激起了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又在潛移默化之中傳輸中華文化。
2.在傳播本國文化的同時尊重他國文化
劉靜文的《對外漢語教材編寫的文化性原則探析》中提到要處理好目的與文化和學習者母語文化之間的關(guān)系,這啟發(fā)了我重視起教材編寫者對不同國家文化差異的態(tài)度,制定了在傳播本國文化的同時尊重他國文化的評定標準。
在外國教材中時常會看到為了褒揚自己國家的文化而對他國文化進行貶低和鄙視甚至扭曲歷史事實來讓自己國家顯得十分高尚。但文化是不分高低貴賤的,他們都是平等的,不應該一味地遍地別國文化。這本教材語言中沒有去刻意地把中國文化凌駕于別國文化之上,而是就事論事,真實客觀地描述著時刻縈繞在我們身邊的文化氛圍。
一本教材最終編寫的目的都是為了能讓學習者在交際過程中學以致用,如果在編寫的過程中過于浮夸,就失去了其本來的意義。實用就是真真正正能夠用到的而不是上升到文學鑒賞的高度,與實際相脫離。在參考了裴秋莊所做的《越南學習者對高級漢語精讀教材的評價與需求》論文之后,發(fā)現(xiàn)前人對課文的篇幅、題材、語法、練習等方面進行了實用性的探究。
練習題種類的多樣有助于全面了解并提升學習者的能力,五種練習題涵蓋較全面的知識點,故定其分值為10 分;三種習題略顯單薄,分值為7 分;而一種習題則太過于片面,不利于學習者掌握完整的知識,分值為4 分。
1.這本教材的使用目的是提高使用者的言語交際技能,了解中國社會及其發(fā)展變化,學到鮮活的語言,而課后練習是教學目的的主要體現(xiàn),本教材練習題種類多達五種,符合10 分的標準。2.習題與教學內(nèi)容緊密連接,比如其中的閱讀理解,通過對與本課類似題材的文章設(shè)置問題,檢驗學習者的習得。3.文章后面的詞語表則體現(xiàn)了這本教材以用法為主的原則,著眼在“使用”,而擴大詞匯量是學習任何一種語言的基礎(chǔ),這本教材做了一個很好的示范:文章中出現(xiàn)的大部分詞匯對學習者了解中國文化以及漢語的交際用法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
關(guān)于文章題材的選擇,四種不同的題材能憑借其不同的語體帶給學習者不同的感受,所以標準定為10分;兩種題材還是較為枯燥的,比如記敘和議論兩種文體,標準定為7 分;而單單就一種文體來編寫就更不能激起學習者的學習興趣了,我將標準定為4 分。本教材選取了記敘文、議論文、散文、說明文等四種類型,符合10 分的標準。因為這本教材的定位是“對外漢語高級教程”,針對的教學對象是學習漢語的外國本科生,與初級教材有所不同,對于基本的漢字不再做過多的解釋,更注重于提升學習者的內(nèi)在素養(yǎng),所以,教材的編寫更偏向于不同類型的文章所能給學習者展現(xiàn)的語言的魅力,其使用價值還是比較大的。
在以上的研究中可以看出,《現(xiàn)代漢語高級教程》在教材編寫的使用目的和使用價值上基本符合標準,較好地提高了學習者的學習興趣。
對外漢語教育事業(yè)近幾年發(fā)展勢頭正好,其自身也就更需要精益求精,這次的教材品評讓我更加了解了這個專業(yè)所面向的廣大受眾及其需求,教材可以說是學習者系統(tǒng)地學習第二語言的搖籃,希望今后的教材編寫能夠更加深入的貼合實際語言技能培訓,摒棄過于濃厚的文化渲染,二者有效結(jié)合。也希望我的建議能夠給對外漢語教育事業(yè)帶來一些好的改變,祝愿對外漢語教育事業(yè)的未來一片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