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冰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yī)院,河南洛陽 471000)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即各種原因所導致的額低通氣、頻發(fā)睡眠呼吸暫停而引發(fā)的睡眠頻繁中斷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變的綜合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也成為一種常見的慢性睡眠型疾病,該疾病的具體發(fā)病原因尚不明確,由于患者通常在夜間反復出現(xiàn)低通氣或呼吸暫停情況,會導致全身各系統(tǒng)處于缺氧狀態(tài),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循證護理是一種新興的護理模式,主要是指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通過獲得循證證據(jù)并與臨床經(jīng)驗和專業(yè)知識相結合,給患者制定和實施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2]。為了解循證護理應用于雙下肢骨折并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效果,該文以2017年1月—2019年5月為研究時段,對其研究如下。
收集病例100例,均為該院收治的雙下肢骨折合并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相關診斷標準,均知曉該研究并同意配合,排除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精神疾病和惡性腫瘤患者。根據(jù)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兩組,研究組(循證護理)5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 23 例,年齡為 47~68 歲,中位年齡(53.2±4.9)歲。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50例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為48~69歲,中位年齡(53.3±4.7)歲。研究組與對照組的性別、年齡等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符合對比要求。
對照組給予健康教育、心理護理、飲食指導、用藥護理以及出院指導等常規(guī)護理干預,研究組給予循證護理,組建循證護理小組,負責查找文獻資料,獲得循證支持,在知網(wǎng)、萬方等數(shù)據(jù)庫系統(tǒng)搜索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護理、骨牽引護理以及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及護理等關鍵詞,通過整理所收集文獻查找實證,并對文獻護理方法的可靠性及可行性進行分析,將循證護理內容與患者病情、護理需求相結合,制定和實施護理方案,具體循證護理方法為:(1)保持患者呼吸道暢通,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的臨床癥狀與睡姿具有較大關系,正確的睡眠體位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癥狀。所以,在保障患者有效牽引的基礎上,可協(xié)助患者上半身右側臥并在背后使用三角墊進行支撐或調高床頭20°,使患者脖頸能夠有效伸展,改善患者通氣狀況。另外,還可以通過使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無創(chuàng)呼吸機操作簡便,且安全性較高,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改善患者通氣情況。(2)病情觀察,嚴密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和血氧飽和度等變化情況,對患者的神志和精神狀態(tài)進行綜合評估,認真傾聽患者主訴,一旦發(fā)現(xiàn)患者出現(xiàn)異常情況應及時報告醫(yī)生處理。加強對病房的巡視,尤其是零點以后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相關危險因素較多,患者較容易出現(xiàn)心律失常、低氧血癥以及血壓升高等情況,所以應注重加強對患者的夜間巡視,減少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協(xié)助患者選擇合適的面罩,調整好松緊度,并注意定期檢查患者面罩與臉部是否吻合良好,防止出現(xiàn)漏氣的情況并及時調整,保障患者舒適度。(3)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患者由于疾病和無創(chuàng)呼吸機缺乏了解,很容易出現(xiàn)抵觸情緒,護理人員應給患者詳細講解無創(chuàng)呼吸機的作用原理和優(yōu)勢,增強患者依從性。對于患者無法耐受或活動受限等導致的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及時給予有針對性的疏導,通過深呼吸、播放音樂、轉移注意力等方式穩(wěn)定患者情緒,使患者能夠保持良好心態(tài)積極配合臨床工作。(4)并發(fā)癥預防,指導患者深呼吸,開展縮唇呼氣、閉嘴鼻吸氣的腹式呼吸訓練,改善患者呼吸狀況。指導患者及早開展雙下肢功能鍛煉,促進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有效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遵醫(yī)囑給予患者抗生素類藥物抗感染治療,每天用碘伏對雙下肢骨牽引針消毒2次,用75%的酒精擦拭面罩,盡可能降低患者感染風險。指導患者睡前不服用鎮(zhèn)靜安眠藥物和含酒精的飲料,避免睡眠呼吸暫停加重,增加患者并發(fā)癥。(5)出院指導,根據(jù)患者恢復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出院指導,叮囑患者出院后應注意的事項,告知患者合理飲食的重要性,制定科學飲食方案,控制體重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呼吸暫停綜合征等疾病發(fā)生風險。叮囑患者出院后應保持良好飲食習慣和作息習慣,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督促患者睡眠時取側臥位。出院后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應及時到院復診。
采用自制調查問卷評定兩組滿意度,總分為100分,得分低于70分為不滿意,得分為70~90分為基本滿意,得分高于90分為滿意,以滿意和基本滿意患者所占比重為總滿意度。
該研究數(shù)據(jù)用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生活質量評分等數(shù)據(jù)用(±s)表示,組間采用t檢驗,護理滿意度用[n(%)]代表,組間采用 χ2檢驗,用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護理前睡眠呼吸暫停生活質量各項目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護理后的情感功能、日?;顒?、晨起癥狀以及社會關系等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研究組與對照組睡眠呼吸暫停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1 研究組與對照組睡眠呼吸暫停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注:與護理前比較,*P<0.05;與同期對照組比較,#P<0.05
指標 研究組(n=50)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n=50)護理前 護理后情感功能晨起癥狀社會關系日?;顒?.5±0.8 3.8±0.9 4.6±0.5 4.9±1.2(6.3±0.6)*#(5.9±0.4)*#(6.8±0.7)*#(6.2±0.5)*#4.4±0.7 3.7±0.8 4.7±0.6 4.8±1.0(5.2±0.8)*(4.5±1.1)*(5.5±0.9)*(5.4±0.7)*
評定兩組滿意度可知,研究組患者中對護理工作滿意35例,基本滿意13例,其總滿意度為96.0%,對照組中滿意和基本滿意共39例,不滿意11例,對照組滿意度為78.0%,與研究組比較顯著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1618,P<0.05),見表 2。
表2 研究組與對照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具體發(fā)病原因尚不明確,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睡眠呼吸疾病,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白天嗜睡、夜間睡眠打鼾伴呼吸暫停等癥狀,由于患者呼吸暫停反復發(fā)作,很容易造成高碳酸血癥和夜間低氧,從而增加患者的糖尿病、高血壓以及冠心病等疾病發(fā)生風險,嚴重時還有可能導致患者死亡[3]。雙下肢骨折合并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不僅會出現(xiàn)反復呼吸暫停,患者還要忍受骨折所致疼痛和不適,對患者生活質量影響極大,因此,加強對該類患者的護理干預具有必要性。
傳統(tǒng)護理模式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但是護理操作具有較強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缺乏全面系統(tǒng)性地規(guī)劃。循證護理是一種基于循證醫(yī)學的護理模式,循證護理通過對大量文獻資料進行分析整理,獲得循證證據(jù),并結合患者病情和臨床經(jīng)驗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能夠有效保障護理方案的專業(yè)性、系統(tǒng)性和可行性,能夠更好地滿足患者的多樣化護理需求[4]。有研究證實,循證護理在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護理中具有較高應用價值,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睡眠狀況,提高患者生活質量[5]。該研究中通過對研究組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護理后的睡眠呼吸暫停生活質量評分各維度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均顯著較低,且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達到了96.0%,顯著高于常規(guī)護理對照組的78.0%,說明循證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且較容易被患者所接受,有助于提升患者滿意度。
綜上所述,在雙下肢骨折并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中應用循證護理,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增強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可在臨床加強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