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艷,王曉
(日照市東港區(qū)日照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山東日照 276800)
高血壓腦出血并發(fā)深靜脈血栓(DVT)的概率高達50%,大部分栓塞部位位于癱瘓下肢,該疾病嚴重威脅病人的肢體功能以及生命安全。目前有研究表明,抗凝干預療法對高血壓腦出血合并有靜脈血栓患者的治療有一定療效。為進一步的研究抗凝治療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影響,現(xiàn)該院以2018年10月—2019年6月為研究時段,開展深入探究,詳細報道如下。
經(jīng)患者和患者家屬同意以及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實施,選取來該院診療的100例高血壓腦出血合并DVT患者作為該次入選對象,年齡為37~69歲,平均年齡(54.34±13.22)歲,患者按照 1∶1 等分,共分為 2組。試驗組病患年齡:37~69歲,平均年齡 (53.43±12.14)歲,腦出血量在 9~48 平均出血量(24.45±9.20)mL;對照組病患的年齡為 40~59歲,平均年齡(55.67±14.33)歲,腦出血量在 10~55 mL,平均出血量(27.01±10.44)mL。上述病患進行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1)患者突發(fā)偏癱、頭痛、失語、嘔吐、意識障礙;(2)頭顱CT顯示患者存在腦實質(zhì)出血;(3)行開手術干預;(4)高血壓史。
(1)對照組。病患進行常規(guī)脫水、保護胃粘膜、營養(yǎng)腦部神經(jīng)等干預手段,每天定期測血壓,并配合進行相應的智力和肢體訓練。(2)試驗組:病患進行抗凝干預,患者予以低分子肝素鈣(國藥準字 H20052319)皮下注射,0.4 mL/次,qd。其余干預措施和對照組一致。
(1)顯效:患者在經(jīng)過藥物干預后,下肢腫脹、疼痛等癥狀顯著改善,相關檢查顯示下肢靜脈管壁光滑,血管口徑大致正常。(2)有效:患者在經(jīng)過藥物干預后,下肢腫脹、疼痛等癥狀顯著改善,相關檢查顯示下肢靜脈管壁欠光滑。(3)無效:治療后,患者上述癥狀未達標,相關檢查顯示下肢深靜脈內(nèi)沒有血流信號。
表2 組間血生化指數(shù)測定狀況對比(±s)
表2 組間血生化指數(shù)測定狀況對比(±s)
注:與對照組相比,aP<0.05,差異顯著。
組別 血小板計數(shù)(109/L)PT(S)APTT(S)D2 聚體含量(ng/ml) TT(S)對照組前后241.45±82.45 234.97±71.08 14.87±1.51 13.24±1.48 30.67±4.51 33.34±5.17 5528.49±3219.45 4917.59±2907.98 17.67±1.51 16.34±1.17試驗組前后247.45±82.45 233.59±70.98 14.09±1.45 13.25±1.68 30.56±4.21 34.18±5.08 5526.56±3219.81 1287.78±1870.56a 17.27±1.50 16.56±1.23
使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使用(±s)表示計量資料,使用[n(%)]表示計數(shù)資料。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jīng)過干預后,試驗組病患的有效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對比[n(%)]
干預前,組間血生化指標相似,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D2聚體均降低,APTT均升高,試驗組D2聚體降低幅度較對照組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詳見表 2。
干預后,試驗組發(fā)生并發(fā)癥概率和對照組相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n(%)]
高血壓腦出血在干預過程中極易并發(fā)DVT,并發(fā)DVP的患者中約有10.00%可發(fā)展為致命性的肺栓塞,且有部分病人由于未得到及時干預,最終進展成深靜脈血栓形成綜合征,嚴重影響病患健康[5]。目前普遍使用溶栓治療、抗凝治療、手術取栓及介入治療等手段干預DVP,由于對DVP患者使用抗凝藥物的安全性高于溶栓藥物,臨床多使用抗凝藥品治療該疾病。低分子肝素鈣為一類常用的抗凝藥物,該藥和普通肝素相比,有較多優(yōu)勢,具體如下:(1)抑制凝作用血因子II a能力弱,抑制凝血因子Xa能力強;(2)和普通肝素相比,不易和血漿中的肝素結合蛋白以及內(nèi)皮細胞結合,所以皮下注射的生物利用率(90.00%)高于普通肝素(30.00%)[6];(3)皮下注射后血漿再次吸收率高達 98.00%,半衰期較長,可 1 d/次用藥;(4)和Ⅳ因子的親和力較低,所以其作用不會受到血小板聚集的影響。
該次的研究表明,干預后,試驗組病患的有效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組間血生化指標相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D2聚體均降低,APTT均升高,試驗組D2聚體降低幅度較對照組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試驗組發(fā)生并發(fā)癥概率和對照組相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應用低分子肝素鈣干預高血壓腦出血合并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療效肯定,還可以改善凝血指標,建議在臨床進行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