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榮
(濟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護理部,山東濟寧 272000)
拇外翻是指腳趾的第一跖趾關節(jié)處由于長時間外力作用導致的向腳趾外側偏移而易位的現象,此現象被認定為一種解剖畸形,臨床治療方面存在一定困難性。拇外翻患者主要表現為心情易煩躁、容易產生恐慌、對他人依賴感增強等[1]。根據拇外翻病人的癥狀表現,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對處于圍手術期的患者而言至關重要。該研究以2017年1月—2018年7月為研究時段,對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老年拇外翻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評價內容如下。
該文研究對象選至該院收錄治療的94例拇外翻患者,采用隨機選擇法將94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年齡范圍為52~78歲,平均年齡為(64.34±4.2)歲,患者疾病嚴重程度可分為:嚴重 14例,中度18例,輕微15例?;颊吣粗赶蛲夥D角度范圍為 26°~48°,平均角度為(33.29±3.90)°[2]。 觀察組患者年齡范圍為 53~79歲,平均年齡為(65.22±3.6)歲,患者疾病嚴重程度可分為:嚴重15例,中度19例,輕微13例,患者拇指向外翻轉角度范圍為24°~49°,平均角度為(35.11±3.88)°。
47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服務,47例觀察組患者給予優(yōu)質護理服務。優(yōu)質護理服務具體內容主要分為以下兩方面。
1.2.1 術前護理 拇外翻患者大多為老年人群,因此,術前對于患者心理輔導至關重要。護理人員需詳細耐心向病人講述拇外翻治療依據、治療手段以及大多成功案例,使病人心理能夠放松[3]。術前護理人員需協(xié)助醫(yī)生掌握患者身體狀況,對各項指標如血壓、血糖、過敏史等一一進行檢查并做好詳細記錄,將此記錄清楚告知醫(yī)生,針對患者生理指標進行相應治療,改善病人心肺功能,保證患者身體滿足手術各項條件,從而增大手術成功率。術前為患者修剪指甲去死皮,并以清水仔細清潔,術前使用75%酒精或碘伏對足部進行消毒,減少術后感染的風險,從而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
1.2.2 術中護理 主治醫(yī)師實施手術期間,護理人員需在旁協(xié)助積極配合,并及時對患者家屬情緒進行安撫,消除家屬急躁情緒,配合患者手術實施。
1.2.3 術后護理 (1)對于老年患者,術后并發(fā)癥出現概率相對較高。因此,護理服務周到至關重要。對于患者手術創(chuàng)口處,換藥前應使用酒精消毒保持無菌操作,并適當使用抗生素,密切關注創(chuàng)口部位滲出液情況,以免傷口感染的發(fā)生。對患者患病肢體每日進行適量按摩,加快局部血液循環(huán),防止褥瘡的形成?;颊呋贾珣潭ㄌЦ?,促進身體血液循環(huán),以防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此過程中如出現局部皮膚溫度灼熱或腫脹,可采用冷敷的方式進行消腫降溫。(2)術后,需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嚴密監(jiān)測,以免出現心肌功能異常情況。護理人員需對患者足部傷口及時觀察,如出現皮膚顏色變化或滲血等異常情況,應立即報告主治醫(yī)師[4]。隨著術后麻醉作用逐漸消失,患者會漸漸產生疼痛感,此時護理人員需采用聊天或觀影的方式及時轉移患者注意力,如患者出現疼痛異常,可根據疼痛程度注射或口服止痛藥。(3)另外,護理人員需對患者飲食進行指導,指導家屬為患者準備高蛋白、高鈣以及纖維含量豐富的食物,如芹菜、大豆、菠蘿等,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取。(4)術后適當鍛煉對于患者足部恢復至關重要。根據患者術后恢復情況,增加適量運動鍛煉,運動量應循序漸漸,以免急于求成對創(chuàng)口穩(wěn)定性造成影響。隨著治療時間延長,患者可行走時,應首先在病床周圍活動,如出現問題可及時摻扶床邊。1~2周患者病情基本穩(wěn)定后,可增加鍛煉時間,對跖砋關節(jié)適當正確拉伸,并利用手指將外翻拇指搬向內側,叮囑家屬為患者準備柔軟寬松舒適的鞋子,練習行走時盡量將拇指抓地,以達到促進踝關節(jié)功能恢復的目的,切忌進行跑跳等劇烈運動[5]。術后2~3個月后,可采用負重行走的方式進行鍛煉,以保證良好的恢復效果。對于女性患者,切忌穿著高跟鞋,以防拇外翻的再次發(fā)生?;颊叱鲈汉?,應進行健康宣傳教育,使患者了解出院后自行鍛煉恢復的重要性以及預防拇外翻二次發(fā)作的重要性。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家屬積極配合并輔助患者康復訓練,并定期復查,如出現異常情況,切忌自行簡便解決,應及時就醫(yī),防止疾病嚴重性增加。
統(tǒng)計兩組患者拇囊炎、雞眼腳墊、神經受損、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并計算發(fā)生率;根據患者術后恢復情況,統(tǒng)計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效果;采用調查問卷填寫的方法統(tǒng)計并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利用SPSS 21.0專業(yè)統(tǒng)計學軟件對該次護理結果進行分析,分別利用 χ2值檢驗計數、用[n(%)]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38%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并發(fā)癥概率組間比較[n(%)]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后治療有效率為74.47%,觀察組為91.4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臨床治療效果組間比較[n(%)]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為93.62%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拇指外翻屬于足部常見疾病,患病人群多為老年女性,伴隨著患者年齡的增長,足部受到長期擠壓,患者足部疼痛感會逐漸加強,并為日常生活帶來極大不便,提高老年患者摔倒和骨折的概率,從而影響患者生存質量。拇外翻患者的癥狀表現主要為行走困難、劇烈疼痛、下肢血液循環(huán)減慢并使組織愈合能力下降,增加骨折、摔倒的風險,心理常常表現為對他人依賴性的增加并伴隨著焦慮急躁的情緒[6]。此類疾病常見誘因除鞋子不適外,還包括關節(jié)炎、扁平足等足部常見病。拇僵直屬于疼痛性關節(jié)炎疾病之一,發(fā)生部位為第一跖趾關節(jié),主要癥狀為第一跖趾關節(jié)無法進行背部拉伸,從而對日?;净顒雍驼P凶咴斐删薮笥绊憽L嵘赐夥颊邍中g期護理質量對于避免姆僵直并發(fā)癥發(fā)生至關重要。對于拇外翻患者,臨床常用治療手段為跗跖關節(jié)小切口術,利用手術治療,可明顯改善患者生存質量,術后優(yōu)質護理服務能夠充分利用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能,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為病人服務,提供良好的康復環(huán)境,有利于患者術后健康的恢復。
該研究對老年拇外翻患者術后護理過程中并發(fā)癥概率、護理滿意程度以及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從數據可以得出,給予優(yōu)質護理服務能夠使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降低,臨床治療效果好轉,患者對于護理人員給予的服務滿意程度提高,從而使患者術后生存質量改善,康復速度加快。因此,該研究對于老年拇外翻患者臨床治療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