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俊
四川省德陽市廣漢市實驗小學,四川德陽 618300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肯定小學語文在小學教學階段的重要性的基礎上,對語文古詩詞的閱讀量和內(nèi)容上的要求也都提高了不少。教師在教學語文古詩詞的時候,所用到的教學方法基本上都是一層不變的,即先介紹作者的大概情況,古詩的寫作背景,然后對整個詩詞進行翻譯,最后總結(jié)作者的思想情感、要求學生背誦全文。本篇文章主要就是談久了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意義和存在的一些不足以及解決的辦法。
毫無疑問的是,古詩詞是文人先輩給我們留下來的寶貴的文化財富,是中華名族歷史的見證。古詩詞完美的將意境與情感,哲理等等聚合在一起,給人一種不同的審美理念,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也會頗有感觸。古詩詞中的句子優(yōu)美,蘊含哲理,給人一種深刻的情感啟發(fā),讓學生在學習的整個過程中,去了解到了我們中華名族的古老文化。為此,古詩詞的教學是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小學階段的學生都還是剛剛與社會有一點接觸,這一群活潑的孩子他們對于世間的一切,都是憑借表像去感知,沒有能力去對其內(nèi)部價值進行深入的研究。教師在教學古詩詞的整個過程之中,教師可以講解古詩詞的蘊含的豐富情感,讓學生體會到古詩詞蘊含的豐富情感。古詩詞是文人先輩們對于哲理的一種認識,是智慧的果實。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學習古詩詞的最終目的就是弘揚我們國家的優(yōu)秀名族文化,陶冶情操。
古寺詞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古詩的詞句都少會有一點生澀,學習起來也沒有白話文那么簡單,因此,這也就導致有一部分學生不喜歡學習古詩詞,對古詩詞的教學沒有一點興趣。他們通常都只是盡可能的去背誦古詩的內(nèi)容,對于其中所蘊含的哲理,并沒有真正理解。
古詩詞就是古代文人先輩們對當時社會以及哲理的一種認識,是中華名族歷史的見證。詩人把自己當時的想法,情緒和眼睛所看見的畫面,使用古詩的形式表達,記錄下來。假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注重讓學生對其意境的感受,學生必然學覺得學習古詩詞是一件非??菰锏氖虑椋荒軌蜃寣W生感知到古詩詞的獨特魅力。
文本就是語文教學的基礎。教師在教學古詩詞的時候,應該從文本著手,唯有如此,才能夠引發(fā)出更多的含義。在教學《游園不值》這一篇古詩詞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領略詩人融合場景的寫作技巧,領略“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的深意。只有回歸文本,才能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學生才能更好的學習古詩詞。
在小學語文古典詩詞中,根據(jù)所表達的同一情感主題,可以將一些不同背景、不同作者的作品分為同一類。例如,送別主題的古詩詞就有李白的《贈汪倫》和《送孟浩然之廣陵》。《贈汪倫》是汪倫通過池水向朋友告別,并表達他對朋友的深情;《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目送朋友,并通過長江之水表達了彼此之間無盡的友誼。教師在教學中對資源進行整合,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學生理解和記憶古詩詞都有很大的幫助。
想象是在過去經(jīng)驗的基礎上對記憶進行加工和轉(zhuǎn)換。古詩中沒有想象,就沒有藝術(shù)美的表現(xiàn),也就沒有完整的審美觀。在古詩教學中,讓學生進入想象空間,在古詩的想象意境中產(chǎn)生情感共鳴,最終實現(xiàn)聯(lián)想,從而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反映古詩中的形象。例如,在《示兒》中,我們可以抓住悲這一個字,為什么詩人會感到悲?學生們會聯(lián)想到什么悲傷的畫面?帶領學生們進入悲傷的境地后,讓學生們看到詩人那雙死氣沉沉的眼睛和老淚的畫面,理解詩人“收復中原,還我河山”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懷。
古人有一句話:詩讀百遍,其意自明,其情自抒。在古詩詞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教師要營造課堂朗讀的氛圍,讓學生通過朗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從而達到與作者的精神聯(lián)系和情感共鳴。這樣,學生不僅可以了解古詩的內(nèi)容,而且可以提高人格、美學和文化的綜合素質(zhì)。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誦詩歌時,應注意詩歌的節(jié)奏、韻律和語調(diào),正確表達其蘊含的情感。
古人留下來的古詩詞是非常多的,但課本基本上都是經(jīng)典的,學習到的資源有限,如果學生只學這些,那么能力提升也會有限。在語文教學中,聽、說、讀、寫是連貫互補的。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在課本上學習古詩,而且要豐富學生的閱讀視野,閱讀一些課外古詩。例如,在學習王安石的《登飛來峰》時,我們可以在課后同時學習王安石的其他詩歌。例如,當教授《送圓二使安西》時,學生們可以假設離開親人的場景,也許有些學生可以寫出屬于自己的第一首詩。
在古寺詞的教學中,讓學生去感受其中的背景,對學生更好的理解和學習古詩詞有很大的幫助。結(jié)合新的課程改革標準,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凸顯出學生的主體性,堅持以學生的教學的主體為原則,使學生參與其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讓學生自己收集信息,在收集數(shù)據(jù)的過程中鍛煉整理和理解信息的能力。在教學古詩詞之前,可以讓學生預覽詩歌創(chuàng)作的背景,然后采用提問的方式要求學生回答詩歌創(chuàng)作的背景。
總的說來,小學階段的學生,其年齡都是非常小的,此階段的學生正剛是處在身心發(fā)展的關(guān)鍵時期。因此,教師需要注意的就是,在日常進行古詩詞教學的時候,不能夠一層不變的進行教學,即先介紹作者的大概情況,古詩的寫作背景,然后對整個詩詞進行翻譯,最后總結(jié)作者的思想情感、要求學生背誦全文。這樣的教學方法過于傳統(tǒng),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應當利用歸類解讀文本,進行資源的整個,幫助學生,引導學生去理解古詩詞的深刻含義。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唯有如此,才能夠提升教學的質(zhì)量,推動我們國家小學語文教學事業(yè)的穩(wěn)定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