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少鵬
爐火,帶著時代的烙印悄悄地在千家萬戶發(fā)生著變化,中間不知演繹著多少故事。
上世紀(jì)八十年代初,我還是胸前系著紅領(lǐng)巾的少年兒童,我們周圍的大部分人家靠一個煤火眼做飯,是那個時代小城人家生活的一個縮影。那時我家住在一個居民區(qū)的舊樓房里,與別人家一樣,散煤堆在屋角。當(dāng)時的煤是按人口憑煤本供應(yīng)。家里一個煤火眼,供全家五口人做飯。每天清晨不到五點(diǎn),祖母就開始用爐釬捅火。因晚上是用濕煤封火,留下一個火眼,到早晨火眼周圍都是硬硬的。祖母捅不動,就用錘子從爐釬的頂端往下敲,她怕聲音大吵醒了我們,就在爐釬的頂端墊一團(tuán)布。清晨聽到沉悶的嗵嗵聲,我便知是祖母捅火做飯了。
這種煤火極易發(fā)生煤氣中毒。那時我正上小學(xué),與祖母睡在一屋,一天夜間覺得頭痛似裂,口苦難忍,便掙扎著下地找水喝,另一間屋挨著廚房,是父母親的住室。我恍惚看見他們屋桌上有個碗,端起就往嘴里送,隨后怎么摔倒昏迷就全然不知,醒來時全家已亂作一團(tuán)。原來母親見我摔倒下地拉我時也倒下了,雖然后來我們?nèi)嫁D(zhuǎn)危為安,但這一場驚嚇使全家對這種煤火總是心有余悸。后來由散煤改為蜂窩煤方便了許多,但仍要往樓上吃力地搬煤餅,為了省錢,我們也學(xué)著別人家自己打煤餅。一次在外面空地上好不容易打好了煤餅待晾干,突然一場雨襲來把煤餅澆得一塌糊涂,讓人哭笑不得。
九十年代的光景一年好似一年,液化氣爐代替了蜂窩煤爐,做飯快當(dāng),其干凈是煤火所無法比的,只要開關(guān)“吧噠”一聲響,火焰可大可小,任意選擇,但換煤氣瓶還是感覺麻煩了些。“別不知足了,跟過去比好到天上了!”母親總是說我們。原本以為“好到天上了”,誰知還沒幾年工夫,進(jìn)入二十一世紀(jì),我們溧陽首家燃?xì)夤菊Q生了。此時的我也已經(jīng)成家立業(yè),就在我們住的樓房剛接上天然氣之時,妻子就催我趕緊去辦天然氣接通手續(xù)。這下可太方便了,高效優(yōu)質(zhì)的綠色能源天然氣又以新的姿態(tài)走進(jìn)了我的家門,不但方便燒水做飯,熱水器隨時提供熱水……
時間是一條無形流動的長河,往事悠悠,歷歷在目?,F(xiàn)代化的飛速發(fā)展,使電磁爐、微波爐又應(yīng)時而生?,F(xiàn)在的年輕人也許不以為然,可經(jīng)歷過滄桑的老人們還總是對我們念叨著:過去的皇帝也沒有享受到這樣的日子,你們真是好福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