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施曉宇
中華民族自有以漢字為主的文字以來,書寫了無比燦爛的文化,積累了無比豐富的知識,創(chuàng)作了無比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打下了無比殷實的財富基礎,使堂堂中華民族能夠雄立于世界的東方而熠熠生輝。而所有這一切,都是以漢字為基礎才能做到的。不幸,隨著電腦的普及和手機的廣泛使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由于少寫字和不寫字,普遍出現提筆忘字和不會寫字的現象。甚至,許多中文系的大學生就連“的地得”的運用也漏洞百出,令人哭笑不得。這也影響到了文學創(chuàng)作。
比如,在《水滸傳》第二回魯達拳打欺行霸市的“鎮(zhèn)關西”時,看著鄭屠戶道:“灑家始投老種經略相公,做到關西五路廉訪使……”中,很多人把老種(chóng)經略相公錯念成老種(zhòng)經略相公。類似如樸字,是個多音字,有四種讀音。樸素,念做樸(pǔ)素;樸樹,念做樸(pò)樹(可制藥);樸槿惠,念做樸(piáo)槿惠;樸刀,念做樸(pō)刀。有一個中國歌手樸樹,以演唱《生如夏花》聞名。樸樹,本名濮樹,改名為樸樹,改名后理應念做樸(pò)樹??墒沁B央視播音員和主持人都讀不清楚樸字的四種讀音。
還有,更多的時候,正規(guī)的出版物和中央電視臺的字幕也時常出錯。比如,備受鼓舞,錯寫成“倍受鼓舞”;矯揉造作,錯寫成“矯柔造作”;趨之若鶩,錯寫成“趨之若騖”;出其不意,錯寫成“出奇不意”;飲鴆止渴,錯寫成“飲鳩止渴”……
因此,要想做到正確書寫漢字,掌握豐富詞匯,必須從掌握漢字基本知識,夯實漢字的基礎開始。
上古時代的人類祖先,在尚未發(fā)明文字之前,已懂得利用結繩的方式來記事。正所謂:“大事做大結、小事結小結?!焙髞?,人類祖先發(fā)明了文字,用來記錄語言符號,這誰都懂。但是,文和字開始是不一樣的,卻不是什么人都懂得。
東漢許慎認為“文”是“字”的父母,“字”是“文”的孩子。從許慎的《說文解字》這個書名就可知道,“文”只能“說”,不能分解,而“字”則可以“解”,可以拆開。那么何謂文字?許慎說獨體字為“文”;合體字為“字”。統(tǒng)而泛指文字。譬如:
山、水、日、月、且、也等獨體字為文;
明、嶺、錢、鐘、概、權等合體字為字。
關于“文”字,在甲骨文的繪畫中像一個正面的“大人”,這是原意。就像“好”字,原意為“女子貌美”。
關于“字”字,從“子”,在“宀”下,原意為女人在家生孩子。
三國魏時張揖編的《廣雅》曰:“字,生也?!北硎尽白帧笨梢韵裆⒆右粯釉丛床粩鄤?chuàng)造出來。動,從力,重聲。原意為用力搬東西。思,從田,從心。“田”指農田,引申指糧食?!靶摹敝笭繏臁⒖紤]?!疤铩迸c“心”合起來原意表示“記掛谷物收成”,就是“考慮吃飯問題”。引申義就是考慮、思索。
異體字,指的是字形不同,讀音和字義相同的字。如:峯是峰的異體字;隄是堤的異體字;攷是考的異體字。如:報紙《參攷消息》。
變體字,指的是有圖案意味或裝飾意味的字。如:年年有余。
古今字,指的是不同時代使用不同形體的字。如:莫,暮;景,影;辟,避;灋,法。
通假字,指的是通用、借代,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如:蚤通早;女通汝;說通悅;知通智。
倉頡(約公元前4200年),傳說為黃帝的史官,漢字的創(chuàng)造者,被道教尊為中華文字始祖,后人尊稱“造字圣人”,享年111歲。
所以許慎在《說文解字·敘》記載:
“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遮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遠,萬品以察?!?/p>
說的是倉頡把流傳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傳說中,倉頡生有“雙瞳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國史書上記載只有三個人,虞舜、倉頡、項羽。虞舜是禪讓的圣人,倉頡是著名的文圣人,項羽則是武圣人。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劉備的長相是:
“身長七尺五寸(施注:約1.75米),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p>
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所著《三國演義》第一回也寫到劉備的長相:
“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p>
從而被古人認為是典型的大富大貴的帝王之相。如今醫(yī)學家認為,劉備手長腳長表明他可能患上了“馬凡氏綜合征”,又稱手指腳趾細長的“蜘蛛人”。所以劉備只活了62歲。生下個兒子劉禪(小名阿斗),是一個草包,反而活了64歲。鄧艾滅了蜀漢以后,阿斗被接到魏國國都洛陽軟禁。一天,魏國大將軍司馬昭請阿斗喝酒、觀看蜀國歌舞。問他:“您還想念蜀地嗎?”阿斗回答:“此間樂,不思蜀也?!边@就是成語“樂不思蜀”的由來。
總之,我們的祖先認為異人必有異相,倉頡擁有四只眼睛并不奇怪。而人一旦有名,大家跟著爭搶。關于倉頡的籍貫,有多種說法,主要的有兩種:其一,倉頡是今天的河南省南樂縣吳村人(葬吳村西北)。其二,倉頡是今天的陜西省白水縣楊武村人(葬史官村)。
2001年6月,倉頡廟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在要來說說漢字的繁體字和簡化字。由于繁體字筆畫太多,書寫困難,早在1935年8月,中華民國教育部就公布了《第一批簡體字表》,收簡體字324個。這是中國最早的一次大規(guī)模推行簡化漢字,引起廣泛的反對意見。結果1936年2月,中華民國教育部奉行政院命令:“簡體字應暫緩推行?!?/p>
到了1949年10月10日,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第10天,中國文字改革協(xié)會宣告成立,以后更名為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屬于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管理部門。在第一批報給中央的擬定的《常用漢字簡化表》中,最終選定517個簡體字,于1956年2月1日分四批推向社會。在1964年5月,又將簡化字增加到2236個,向全國公告推廣。而1986年修訂的《簡化字總表》確定為國家標準,共收2274個簡化字。
漢字簡化以后,書寫固然簡單方便了,卻也產生了新的問題,就是繁體字多為會意字,一看筆畫結構就能知道字的原意。而簡化字往往不知所云。譬如“東”字,繁體字為“東”:初升的太陽照在樹中間,故而寫作“東”。而簡化字去除了“東”字原意,簡化為“東”字,真的不知道這是什么東東。
又譬如“權”字,繁體字“木雚”:左邊是“木”字旁,象征印章;右上邊是“草”字頭,代表百姓;中間是兩個“口”字,代表眾口;下面是個“佳”字,表示老百姓都說好的權力才是公眾認可的權力。如今“木雚”字簡寫成“權”字,等于是隨便一只手抓住一枚公章——“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由于缺乏群眾監(jiān)督,沒有百姓認可,濫用職權的現象比比皆是。這是不是當今貪官污吏層出不窮的一個關鍵原因呢?
要知道“錢”這東西,固然是個好東西,誰都喜歡,但請注意繁體字的“錢”:本義是一種農具名稱,即鐵鏟。上古時期曾經以農具作為交易媒介,然后鑄造貨幣又“仿其形為之”,因此“錢”引申為貨幣、錢財。于是,“錢”的左邊是寶貴的“金子”,右邊是兩支鋒利的“戈”。說明金子必須用兩支“戈”來保衛(wèi);無論何人,撈取或者硬搶,是要受到“戈”的懲處的?,F在簡化為“錢”字,沒有了兩支“戈”保衛(wèi)“金子”,就恣意妄為,巧取豪奪,結果貪婪者大多鋃鐺入獄。
但譬如“安全”二字,無論繁體字和簡化字,寫法都一樣,都是會意字,這就好辦了?!鞍病保瑥摹芭痹凇板病毕隆f的是古代男人外出干活、狩獵,女人守在家里,表示沒有危險。無危為安。而“全”字,從入,從王(指的是玉)。表示古人交納的玉完整無缺。故而《說文解字》曰:“全,完也?!睙o損為全?!鞍踩币辉~由此而來。
“落”是一個多音字,它有四種讀音:
1.落 luò,落后,落難;
2.落 là,丟三落四,落下兩個字;
3.落兒 lào r,落價,沒落兒(窮困),沒著沒落;
4.落 luō,大大落落,大大方方的意思。
還有七種讀音的字,“和”字:
1.和 hé,和睦,和諧,和平;
2.和 hè,應和,和詩,同和;
3.和 hú,麻將用語,意為贏;
4.和 huó,和面,和泥;
5.和 huò,和藥,兩和(量詞);
6.和 huo,暖和;
7.和 hàn,我和你,臺灣人普遍用和“hàn”音取代和“hé”音。這是晉西北、陜北、內蒙古和北京老話的讀音,被臺灣人保留下來了。所以,“和”字是漢字讀音最多的一個字。
現在來說說人的名字。現代人介紹自己,通常是把自己的名和字當作一回事介紹。但是在古代,名和字有明顯的區(qū)分。古人出生三個月后,確定這個小孩能活下來,才由父親正式取名,不分男女。待到男子20歲,弱冠之年,正式取字;女子則到15歲,及笄(jī)之年,就可以取字了。
比如諸葛亮字孔明;張飛字翼德;朱熹字元晦;周樹人,字豫才,筆名魯迅;李清照無字,號易安居士。
《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約1715—約1764年),原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圃、芹溪。祖籍遼寧遼陽,后居北京。
《水滸傳》作者施耐庵(1296年—1371年),原名彥端,字肇瑞,號子安,亦號耐庵。祖籍泰州海陵縣,住蘇州閶門外施家巷。一說浙江錢塘或江蘇興化人。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原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山西并州(今太原人)。一說浙江錢塘或江西吉安人。
《西游記》作者吳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
時至今日,中國人基本只取名,不取字了,所以名字合二為一,倒也簡單。
中國的漢字成千上萬,許多字都有一個或者多個含義。我們從“萬俟”說起。
萬俟,這是一個復姓(音mò qí)。萬俟源于鮮卑族,萬俟本來是鮮卑族的部落名稱,北魏有十大貴族,“萬俟”為其中之一。北魏(386年—557年)的開國皇帝是道武帝拓跋珪。其子拓跋嗣繼位,即北魏明元帝;其孫拓跋燾繼位,即北魏太武帝;曾孫拓跋晃繼位,即北魏景穆帝;玄孫拓跋濬繼位,即文成帝;來孫拓跋弘(后更名元宏)繼位,即北魏孝文帝;到孝靜帝元善見止,亡于北齊。171年里共傳位16個皇帝。
萬俟卨(音mò qí xiè)(1083年—1157年),南宋初期的奸臣。萬俟卨是河南省開封市原陽縣人,南宋時依附秦檜,任監(jiān)察御史。高宗紹興十一年(1133年)秉承檜意彈劾岳飛,誣陷岳飛,致使岳飛、岳云父子和張憲等被害。萬俟卨后與秦檜爭權,被罷黜。秦檜死,被召回,升任宰相。繼續(xù)執(zhí)行投降政策,為人民所恨。所以在杭州西湖畔的岳飛墓前,至今跪著秦檜、王氏、張俊、萬俟卨四人鑄像。
頁:紙張數量的意思。另一個意思為:頭,頭部,念作“謝”(xiè)。恢復高考后有一年的高考語文試卷考到“頁”字,很多考生答不全面被扣分。因此頭部很多字詞都是“頁”字偏旁:顴骨、下頷、額頭、面頰;顢頇(糊涂)、顏面、無顏、顏行(先鋒)。北京大學中文系裘錫圭教授在河南大象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裘錫圭自選集》第185頁,就舉過“顏行”的例子,說的是士兵爭先搶著走在前面:
“管子《輕重甲篇》曰:‘士爭前戰(zhàn)為顏行?!?/p>
稽,念作“機”(jī),稽查;稽,還有一個意思,稽首,念作“起”(qǐ)。輕者拱手跪拜;重者頭手著地跪拜。拜謝時,雙手按在地上,額頭磕地?!妒酚洝ろ椨鸨炯o》記載鴻門宴中,項羽賜酒給樊噲。
“噲拜謝。起,立而飲之?!薄绊椡踉唬骸n之彘肩?!瘎t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p>
樊噲飲酒、吃肉的動作豪放瀟灑,讓項羽佩服不已,把殺劉邦的大事都耽誤了,因為不忍心下手。劉邦趁機借口上廁所,溜走了。
一個“人”,長大了,把手伸開來,就是加一橫,變成“大”,說明成“大人”了。而人再大也大不過天,所以就在大字上加一橫,變成“天”。同時人又定要勝天,與天斗,其樂無窮。于是就把“天”字捅破了,變成“夫”,變成了男子漢大丈夫。
“夫”字,在甲骨文表示男子20歲了,長大了,行加冠禮。就是把頭發(fā)挽起來插上一根簪。而妻子的“妻”字,先人造字時,是用一只手(又)抓住一把頭發(fā)為“妻”。在甲骨文里,女字是一個跪著的女子形象,還有一只手伸向女子的頭發(fā)。說明人類祖先實行的是野蠻的搶婚制度。
砦,這個字誰能認識?它念作“寨”(zhài)。冷兵器時代的工事,如鹿砦,鹿寨,“砦”也與“寨”的意思相同;另外“砦”還做姓氏用。在從鄭州去開封的路上,用“砦”做地名的也很多。
匣,這個字大家都知道意思,但未必人人都念得準確。匣,音“俠”(xiá)。很多人念作“甲”。
黠,狡黠。這個字的意思大家也都懂,但讀音未必準確。黠,音“俠”(xiá)。很多人念作“斜”。
珅,一種玉。凡是“王”字旁的字大多指的是一種玉。清乾隆皇帝信任的大貪官叫和珅,很多人念作“坤”(kūn)。坤指的是地,是陰,也指女性,所以女性挎的包都叫“坤包”。坤和乾對應,乾指的是天,是陽,也指男性。陰陽交泰是古人講究的一門大學問。
嵒,巖的古體字。北大教授裘錫圭認為“嵒”在甲骨文里應為“囁”的異體字,多口即多嘴,形容啰嗦;也指口吃。
慳,吝嗇,欠缺。緣慳一面。音“千”(qiān)。很多人念作鏗鏘的“鏗”。
戕,殺害的意思。戕害。音“槍”(qiāng)。很多人不會念這個字。
吾,這個字大家都懂得意思,音“吳”(wú)。但很多人念作“午”。
蹇,跛足,拐腳;也有不順的含義。跛足走路自然是不順利的。蹇念作“剪”(jiǎn)。很多人不會念,也不懂意思。
謇,口吃;也含有正直的意思。謇音“剪”(jiǎn)。張謇,江蘇南通人,清光緒狀元。創(chuàng)辦近代工業(yè)企業(yè),辛亥革命后曾任孫中山臨時政府的實業(yè)總長。
騫,高舉的意思。騫音“牽”(qiān)。張騫,西漢大外交家。漢武帝派他出使西域,開辟了“絲綢之路”。
彀,彀中,箭射到的范圍。彀音“夠”(gòu)。
轂,車輪,轱轆。轂音“谷”(gǔ)。
榖,谷子;也指俸祿。榖音“谷”(gǔ)。
觳,發(fā)抖。觳觫,發(fā)抖之意。觳觫音“胡肅”(hú sù)。
縠,有皺紋的紗??e音“胡”(hú)。
疋,同匹,一疋布;也含有雅的意思。疋音“匹”(pǐ)。
夼,洼地。夼音 kuǎng。
凷,土塊。凷音“快”(kuài)。疋、夼、凷這三個生僻字不常用,但應該認識。
另外,我們在學習文言文的時候,會發(fā)現古代和今天,同一個字,讀音也相同,但是含義是大相徑庭的,千萬不能想當然地混為一談。
比如“訪”字,在古代經常是咨詢的意思;“勸”字,在古代經常是鼓勵的意思;“該”字,在古代經常是完備的意思;“謝”字,在古代經常是道歉的意思。
在代代相傳的文字中,有時會出現以訛傳訛的情況。
比如“鴨”和“鳳”?!傍啞弊直緛響撌恰傍P”字,由甲、鳥兩個字組成,不是優(yōu)秀的鳥嗎?而“鳳”字本來應該是“鴨”字,“鳳”的繁體字是“鳳”,由凡、鳥兩個字組成,不就是平凡的鳥嗎?
比如“?!焙汀棒~”。“?!弊直緛響撌恰棒~”字,“牛”字橫過來就是象形的魚骨架,不就是“魚”字嗎?而“魚”字頭上長角,中間一個田字,下面四個點,表明牛的四只腳踩在田里面在耕田,不就是“牛”字嗎?另外一種說法是“?!焙汀鞍搿弊峙煜?,因為,“?!睆淖中紊峡粗挥邪脒呌幸黄玻驹撌恰鞍搿弊?;而“半”字頭上生雙角,像是牛頭,應該是“?!?。
比如“矮”和“射”?!鞍弊直緛響撌恰吧洹弊郑纱?、身兩個字組成,一寸的身高不就是“矮”字嗎?而“射”字本來應該是“矮”字,“矮”字是一個人手里拿一支矢,“矢”就是箭,“委”是放棄的意思,把手里的箭放出去不就是“射”字嗎?
比如“出”與“重”。“出”字本來應該是“重”字,“出”字由兩座山重疊,不是很“重”嗎?而“重”字由千、里組成,真的是出遠門了,不是“出”字嗎?
還有“炊”與“煙”?!按丁弊钟汕?、火組成,欠火可不就生“煙”?而“煙”字由因、火組成,因火方成“炊”啊。
又比如“方”和“圓”字,“方”根本不方正,像“元”的同胞兄弟。而“圓”字方方正正,不識字的人還以為是“方”字。
南朝梁武帝時的詩人王籍有名句傳世:“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蓖醢彩宰髀斆魃米詫⑵湫薷摹M醢彩斈暌菜阒脑娙撕臀膶W家了,卻將此名句錯改為“一鳥不鳴山更幽”,頓時詩意大減。另外一個也是非常著名的詩人領袖黃庭堅,他毫不留情地批評王安石這是“點金成鐵”之舉。可見在對錯之間,我們不能自以為是。
關于“錯”和“對”字,人們通常都認為“對”比“錯”重要、正確,其實不然,從先人造這兩個字的字義就能看出?!板e”,由“金”與“昔”組成,指金子一樣寶貴的過去?!皩Α保伞坝帧迸c“寸”組成。指的是手中的葉子。葉子顯然不如金子值錢。所以,在人生旅途中,錯誤有時候比正確更能體現價值。因為總是正確的人容易跌大跟斗。
同樣的道理,“知”與“無知”,“無知”的人往往比“知”的人更能保全安全和性命。因為,“知”字由“矢”和“口”組成,指箭射入口中。所以,“知”有時候是一種傷害,一個人知道的越多,可能生命越有危險。歷史上所有的“文字獄”都是針對有知識的人來的。目不識丁的人就沒有這些殺身之禍。所以有一個成語叫做“禍從口出”。也因此,有人說,“知”是射出口的箭,常常你一開口,就傷到了人,所以又有一個成語叫做“出口傷人”。
應該說,詞匯量掌握越多越有助于寫作。但如果你不能正確理解詞的含義,你就不能正確應用,寫出來謬誤百出。譬如——青睞,和青眼有加這個成語意思相同,就是偏愛的意思,很多人錯誤地寫作親睞?!扒嘌邸?,乃晉代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所長。尊重之人,他報以青眼(正眼);對討厭的人則報以白眼(斜視)。青,為正視;睞,為斜視。青睞,就是正看、斜看,怎么看都滿意。
粗糲,指糧食很粗糙的意思,但是絕對不能寫作“粗礪”。字典、詞典里根本沒有這個詞。這個詞十個人有九個人寫錯。
家具,很多人喜歡錯誤地寫作“傢俱”,更從廣東人那里學來“傢俬”,更是大錯特錯,純粹杜撰。
棘手,很多人錯誤地寫作“辣手”,而棘手和辣手意思很不一樣。棘手形容事情難辦;辣手形容手段毒辣,如辣手摧花,有這個成語。
貿然,很多人錯誤地寫作“冒然”;
脈搏,很多人錯誤地寫作“脈博”;
松弛,很多人錯誤地寫作“松馳”;
重疊,很多人錯誤地寫作“重迭”;
沉湎,很多人錯誤地寫作“沉緬”;
平添,很多人錯誤地寫作“憑添”;
發(fā)軔,很多人錯誤地寫作“發(fā)韌”;
宣泄,很多人錯誤地寫作“渲泄”;
寒暄,很多人錯誤地寫作“寒喧”;
針砭,很多人錯誤地寫作“針貶”;
砝碼,很多人錯誤地寫作“法碼”。
很多人將“藍天”錯寫成“蘭天”;
很多人將“服帖”錯寫成“伏貼”;
很多人將“裝潢”錯寫成“裝璜”;
很多人將“游弋”錯寫成“游戈”;
很多人將“部署”錯寫成“布署”;
很多人將“緣分”錯寫成“緣份”;
很多人將“震懾”錯寫成“震攝”;
很多人將“逡巡”錯寫成“梭巡”;
很多人將“驚蟄”錯寫成“驚蜇”;
很多人將“蜂蜇”(音zhē)錯寫成“蜂蟄”(音zhé)。
此外,還有“露臉”,很多人錯誤地寫作“露面”。而“露臉”和“露面”意思很不一樣?!奥赌槨敝傅氖秋L光,出風頭;“露面”指的是出現、隱現。
如:“很給張藝謀露臉了?!?/p>
又如:“那個逃犯又露面了?!?/p>
類似似是而非的例子很多。如“滿好”,很多人錯誤地寫成“蠻好”。這與江浙人、上海人把“滿”念作“蠻”有關,起誤導作用。美滿才是好,野蠻如何好得起來?
煞車,很多人習慣地寫作“剎車”。過去寫“剎車”是錯誤的,現在通用了。其實,煞,結束的意思。煞尾,指的是文章結尾。而“剎”固然含有停止之意,但更多時候用作佛教用語,音“岔”(chà)。一剎那,按古代印度《僧只律》解釋:一剎那即為一念,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二十彈指為一羅預。二十羅預為一須臾,一日一夜為三十須臾。照此計算:一須臾為48分鐘,一羅預為114秒。一彈指為7.2秒,一瞬為0.36秒,一剎那為0.018秒。
還有過去“從容”只能念作“聰容”,現在改為“從容”了。但是——“創(chuàng)傷”還是只能念作“窗(chuāng)傷”,而不能念作“創(chuàng)(chuàng)傷”。
“粘貼”念作“沾(zhān)貼”,而不能念作“年(niān)貼”。
“殷紅”念作“淹(yān)紅”,而不能念作“因(yīn)紅”。
“瀕臨”念作“賓(bīn)臨”,而不能念作“頻(pín)臨”。
“丟三落四”念作“丟三拉(là)四”,而不能念作“丟三落(luò)四”。
伉儷,很多人會寫,也知道大概意思,但不會念,也不懂真意。伉(kàng):相對,對等,高大。儷(lì):相稱,成雙。伉儷指的是夫妻。
還有,過去“笑咪咪”,現在也可寫為“笑瞇瞇”了。笑咪咪強調的是笑起來咧嘴,所以用口字旁;現在似乎強調笑起來后眼睛的表現更突出。
下面再講幾個生僻的名詞,它們使用得很少。
狴犴,音“畢岸”(bi àn)。傳說中的走獸,似虎,經常畫于牢門之上,是守門的。
赑屃,音“畢細”(bì xì)。傳說中的動物,據說是龍王的第九個兒子,模樣像龜。傳說赑屃力大無窮,故而古時大石碑的底座經??桃恢悔P屃馱碑。
鶬鶊,也寫作倉庚,音“倉庚”(cāng gēng),就是通常說的黃鸝鳥。
嫪毐,音“澇矮”(lào ǎi),秦國咸陽人。自幼父母雙亡,幸得義父嫪逞收留,撫育成人。呂不韋把持朝廷,又與秦始皇生母、太后趙姬偷情。他見秦王政(后來的秦始皇)日漸年長,故把長得牛高馬大的假宦官嫪毐獻給太后趙姬,結果太后趙姬生下了兩個私生子,算是秦始皇同母異父的弟弟。假宦官嫪毐亦以王父自居,封長信侯,自收黨羽。
公元前238年,嫪毐發(fā)動宮廷政變,秦始皇派昌平君、昌文君率兵圍剿長信侯嫪毐,并懸賞說:“有生得毐,賜錢百萬;殺之,五十萬?!彼鞂⑴褋y者一網打盡。第二年,又借嫪毐事件,免去“仲父”呂不韋的相國職務,把朝政大權收回到自己手中。
詞組多數就是成語,因為說的人多了,約定俗成就變作成語了。兩個詞以上為詞組,如“新社會”“打掃衛(wèi)生”“整頓紀律”等。
很多成語人們容易讀錯。譬如:心寬體胖,很多人錯誤地把“胖”念作“胖”,其實這里應該念作“旁”(páng)?!芭帧?,此處意為“廣”,“心寬體胖”指心情舒暢,身體健康的意思。
大雨滂沱,很多人錯誤地把“滂”念作“旁”,其實這里應該念作“乓”(pāng)?!按笥赇桡?,形容雨大而多的樣子。
方興未艾。方:正在;興:起始,興起;艾:停止,完結。事物正在發(fā)展,還沒有停止。
自怨自艾(音Yì)。怨:怨恨,悔恨;艾:割草,比喻改正錯誤。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錯誤,自己改正,現在只指悔恨自己。
期期艾艾(音qī qī ài ài),形容口吃的人吐辭重復,說話不流利,這是由兩個典故組成的成語。漢朝司馬遷在《史記·張丞相列傳》里記載:周昌,沛縣(今屬江蘇)人,與劉邦是一個縣的老鄉(xiāng)。官至御史大夫,封汾陰侯。周昌為人正直,敢于直言。但他口吃,說起話來很費勁。漢高祖劉邦得天下后,有一個寵妃叫戚姬,戚姬生了個兒子叫如意。劉邦就想廢掉原來的太子,立如意為太子。于是上早朝時,劉邦說了這件事。不料,眾臣皆反對。周昌也出來說話,明確表示反對無故廢太子。周昌本來說話就有點口吃,表達意思很吃力,最后說急了,他脫下官帽道:“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在這里,期是“必”“決定”的意思。周昌這一結巴,反而把滿朝文武百官都逗笑了,劉邦也跟著笑了,于是這件事暫且被擱在一邊。
“艾艾”來自三國時魏將鄧艾的故事。南朝宋國的劉義慶在《世說新語·言語》里記載:“鄧艾口吃,語稱艾艾?!?/p>
鄧艾,義陽郡棘陽(今河南新野)人。公元263年,他與鐘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鄧艾率先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鄧艾被勝利沖昏了頭,他竟擅自以天子的名義,任命大批官吏,因此遭到司馬昭的疑忌而被殺。不過在此前,他與司馬昭的關系挺好。鄧艾有口吃的毛病,說話時稱自己是“艾……艾……”。有一次他在洛陽參加司馬昭的聚會,交談時,他又開始“艾……艾……”。司馬昭就跟他開玩笑:“你老說艾艾,到底是幾個艾?”“期期艾艾”的成語就這么產生了。
虛與委蛇(音xū yǔ wēi yí)。虛:假;委蛇:順隨,應付。指對人虛情假意,敷衍應酬。明代馮夢龍編的《東周列國志》,里面有這么一個典故,說齊桓公在一個大澤邊打獵時撞鬼了,回來后一蹶不振,長臥不起,他的丞相管仲到處尋找高人,希望能知道他的主人遇到的是一個什么鬼,結果有一個荷笠懸鶉的人說他知道。荷笠懸鶉是什么意思?荷就是背著鋤頭,笠就是戴著斗笠,懸鶉就是穿著破爛衣裳。真是人不可貌相,就是這樣一個人,對著桓公侃侃而談。
桓公曰:“然而有鬼否?”對曰:“有之。水有‘罔象’,丘有‘峷’(shēn,傳說中的獸名),山有‘夔’(傳說中的一種龍形異獸),野有‘彷徨’,澤有‘委蛇’?!被腹唬骸叭暝囇晕咧疇睢!睂υ唬骸胺蛭哒撸浯笕巛?,其長如轅,紫衣而朱冠。其為物也,惡聞轟車之聲,聞則捧其首而立。此不輕見,見之者必霸天下?!被腹毴欢?,不覺起立曰:“此正寡人所見也!”
于是齊桓公頓覺精神開爽,不知病之何往矣。這就是“虛與委蛇”的由來。
不過,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還容易寫錯詞組——成語。
將“優(yōu)哉游哉”錯寫成“悠哉悠哉”;
將“好高騖遠”錯寫成“好高鶩遠”;
將“伶牙俐齒”錯寫成“伶牙利齒”。
備受鼓舞,很多人錯誤地寫成“倍受鼓舞”。備,指的是無所不至——到處都受鼓舞。而“倍受鼓舞”僅僅是一倍的鼓舞。
白頭偕老,很多人錯誤地寫成“白頭攜老”。偕,是“一同”的意思,不是攜帶的意思。
矯揉造作,很多人錯誤地寫成“矯柔造作”。矯是把直的弄彎了,揉是把彎的弄直了,和柔字沒有關系。
拈花惹草,很多人錯誤地寫成“沾花惹草”。這大概是很多人錯把拈(niān)字讀作沾(zhān)字的緣故。
趨之若鶩,很多人錯誤地寫成“趨之若騖”。鶩,指的是野鴨,鴨子。騖,指的是野馬,馬。跑得像鴨子一樣亂糟糟的,怎么變成跑得像馬一樣迅疾?
竭澤而漁,很多人錯誤地寫作“竭澤而魚”。一個是動詞,漁,抓魚——把水舀干了抓魚;一個是名詞,魚,沒有抓魚的意思。
歡度春節(jié),很多人錯誤地寫作“歡渡春節(jié)”。度是度過,不是渡過,過年又不是過河,你加水干什么?
《咬文嚼字》雜志2005年1期19頁指出:“在現代漢語中,度、渡逐漸形成的分工是:‘度’的對象是時間,如度日、度假、光陰虛度;‘渡’的對象是空間,如渡河、渡江、渡過難關。”
出其不意,很多人錯誤地寫成“出奇不意”。
飲鴆止渴,很多人錯誤地寫成“飲鳩止渴”。鴆是傳說中的一種鳥,它的羽毛有毒,用它的羽毛泡出來的酒毒性很大。所以鴆泛指毒酒。而斑鳩的羽毛是不會有毒的。
戛然而止,很多人錯誤地寫成“嘎然而止”。戛(jiá)然,鳥鳴嘹亮,突止。
聲譽鵲起,很多人錯誤地寫作“聲譽雀起”。卞自在《說“雀”道“鵲”》一文寫道:“‘雀’是個會意字,下面是‘佳’——短尾巴鳥的統(tǒng)稱;上面再著一‘小’字。鳥之小者,麻雀也,當然,也可泛指小鳥?!o’則是個形聲字,因這種鳥尾巴長,故以鳥作形符;鵲和雀不同,它敏捷,善飛,飛行速度極快……所以,形容一個人的知名度迅速提升時,便可以比之為‘聲名鵲起’?!o起’不能誤為‘雀起’,否則贊揚豈不成了嘲諷?”
食不果腹,很多人錯誤地寫成“食不裹腹”。
一諾千金,很多人錯誤地寫成“一諾千斤”。
不能自已,很多人錯誤地寫成“不能自己”。
迫不及待,很多人錯誤地寫成“迫不急待”。
額手稱慶,很多人錯誤地寫成“額首稱慶”。
美輪美奐,很多人錯誤地寫成“美倫美奐”?!懊垒喢缞J”只用來形容建筑物高達華美,不能用來形容燈光、圖畫,更不能用來形容人。
睚眥必報。睚(yá),指的是外眼角;眥(zì),指的是內眼角;睚眥指的是瞪眼發(fā)怒的樣子,眼角都瞪裂開了;睚眥必報,指的是被人瞪一眼這樣的仇都一定要報。
書聲瑯瑯。瑯,指的是一種美玉,形容讀書之聲如金石之聲,鏗鏘有力,十分悅耳。現在改作書聲朗朗。朗是月字旁,原指的是有月亮的夜晚很明亮,后引申為光線明亮、天氣晴朗,和書聲不搭界?,F在這樣改我是不贊同的。
還有一種錯誤是架床疊屋、畫蛇添足。比如:懸殊很大,“懸殊”已經包含了相差很大的意思,所以只要“懸殊”即可;凱旋而歸,“凱旋”已經包含了勝利歸來的意思,所以只要“凱旋”即可;最后終因,“終”字已經包含最后的意思,所以只要“終因”即可;還有“約身高一米七左右”,要么去掉“約”字,要么去掉“左右”兩字才準確。
另外,有人把很多成語用錯了而不自知,比如“耳濡目染”。聽先烈的事跡介紹,只有耳濡,沒有著目染。如果你看見了烈士,說明你也不在人間了。還有“如火如荼”,人們喜歡寫成“紅旗招展,如火如荼”。紅旗可以如火,卻不能如荼,因為“荼”是茅草開的白花。又如炙手可熱,比喻氣盛權大,專門用來形容人,不能說成“炙手可熱的題材”。
有時候,我們即便不會寫錯字詞,但未必真正理解它的含義。比如“沆瀣一氣”:比喻氣味相投的人連結在一起?,F常表示臭味相投的人勾結在一起,含貶義。
典故出自唐僖宗李儇(xuān)當政期間,在京城長安舉行了一次考試,有個叫崔瀣(xiè)的考生很有才華。主持這次考試的官員名叫崔沆(hàng),他批閱到崔瀣的卷子,越看越覺得好,就把他錄取了。發(fā)榜后,門生要去拜訪恩師,崔瀣自然也不例外。崔沆作為座主,見崔瀣這位與自己同姓的門生,顯得格外高興。也真是巧合,“沆”“瀣”二字合起來是一個詞,表示夜間的水氣、霧露。于是,愛湊趣的人就把二字合在一起編成兩句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币馑际撬麄儙熒鷥扇巳缫归g的水氣連在一起。后來傳走樣了,成了同類之間走后門,就變成貶義詞了。
又如“稗官野史”。稗官:古代的一種小官,專給帝王搜集街談巷語,道聽途說,以供愉悅和考察民風。后稱小說或小說家為稗官。指舊時小說和私人編撰的史書。
總之,要想成為真正有文化的人,要想寫出優(yōu)秀作品,必須從讀準漢字讀音,寫好漢字筆畫,夯實漢字基礎,做好基本功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