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碩
【摘 要】小于四年級英語教學是有一定難度的,由于英語是一種語言,缺乏語言環(huán)境的學生在學習興趣以及學習效果上都不盡如人意,一旦學生努力得不到收獲,就會產生厭煩,從而讓學習成績下降,形成惡性循環(huán),本文主要是對英語教學中故事教學進行探索,這種方式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
【關鍵詞】四年級英語;故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31;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1-0-02
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漸深入,當前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求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使用更多樣化的方式讓學生去學習知識,因此在當前的教學中,很多教師開始使用故事教學的方式,初步的實施過后,學生成績以及上課時候的專注程度有了明顯的提升,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好奇心旺盛,故事教學能夠很好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從而讓學生能夠對知識產生興趣,進而能夠有更好的學習成果。
一、四年級英語故事教學
四年級是一個特殊的階段,很多的學生學習英語是三年級開始的,在三年級的時候學生已經打好了英語學習的基礎,到了四年級的時候,學生已經能夠進一步進行英語的學習,因此四年級的時候,教師的主要目標就是讓學生能夠進一步打好基礎,從而對英語有著更好的學習效果。其中故事教學是非常好用的一種手段。
到了四年級的時候,學生已經對英語有了一個初步的概念,這個時候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阻礙就是學生興趣以及接受能力,小學階段學生各項知識沒有形成體系,并且在這個階段的學生掌握的漢語知識也較為薄弱,因此在這個階段的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主要有以下的問題,首先是注意力難以集中,其次就是精力不足,尤其是英語的學習很多時候和漢語重合,但是國內又缺乏相對應的語境,這就導致了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興趣不夠高,一旦處理不好就會讓學生產生逆反的心理,從而產生厭學的情緒,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意這樣的事情發(fā)生。
在這樣的情況下,故事性教學能夠很好解決上述問題,故事性教學主要是通過故事的方式對知識進行灌輸,四年級學生好奇心強,因此對故事天然有一種喜愛,因此利用故事的方式讓學生學習,第一點好處就是學生的接受程度較高,在學習的時候,學生會主動進行相關的了解,這樣就解決了注意力的問題。其次就是小學生在交流上更喜歡一些故事方面的交流,因此學生在這個時候就會主動對故事內容進行交流,這樣就能夠在學生范圍內形成一個小的語言環(huán)境,有助于學生對英語知識的鞏固。
二、故事教學在四年級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1.故事中使用詞匯盡量簡單
四年級學生在英語上雖然有了一年的學習,但是掌握的知識依舊有限,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使用的英語詞匯應該簡單,這樣學生在聽故事的時候就不會有太多的障礙,學生自然能夠更好的學習。例如在四年級上冊Unit One中,主要是對學生介紹教室,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將課文中出現(xiàn)的生單詞如“school bag、computer、chair、windows”等進行學習,可以將這些事物擬人化,在教室內講述的時候可以借助教室的陳設等,讓學生能夠更好的進行了解,一旦需要用到一些較為艱深的詞匯,教師可以用漢語代替,不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陷入混亂,這樣才能夠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2.講故事注重英漢對照
在四年級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在講故事的時候是講一個單詞,翻譯一下,生怕學生接受不了,這樣的方式是教師擔心過度了,甚至由于這樣的講述方式,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產生了割裂感,從而影響學生的語感等培養(yǎng)。所以教師在講故事的時候,應該先將英語故事講述一遍,并且根據(jù)學生的接受情況調整自己將故事的語速,隨后用漢語進行翻譯,在翻譯的過程中注意生動,這樣才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隨后教師再進行英語故事的講述,讓學生根據(jù)剛才的漢語翻譯和英語故事形成對照,這個過程中學生自然能夠對英語知識有著更加深刻的接受,例如在四年級英語上冊Unit5中,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是食物,教師可以講一些食物制作的故事,將這些食物插入其中,也可以將食物擬人化,讓食物講述自己的事情,也可以讓學生將一個關于食物的親身經歷,教師進行翻譯等,通過這些故事的講述,應該讓學生建立一個關于食物單詞初步的印象,這樣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自然能夠事半功倍,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同時教師應該注意,故事的講述應該是靈活多變的,四年級學生在接受能力上非常強,但是與之相對的是學生的興趣轉移非常快,因此教師在講述的過程中,應該盡量多變換一些故事的情節(jié),這樣才能夠激發(fā)學生不斷的進行學習以及創(chuàng)造。
3.讓學生上臺講故事
隨著當前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班級中的主體地位已經從教師轉化為學生,因此在英語的教學中,教師應該給學生更多的表現(xiàn)機會,這樣才能夠鞏固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進行故事的講述,學生主動的進行講述,首先是建立在學生對知識有一定掌握的基礎上的,其次就是在講述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發(fā)現(xiàn),并且有針對性的提出解決方案,甚至通過部分學生的講述,教師能夠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的接受程度,對學生的學習來說,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在講述故事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形成一個小組,自己則從旁提供一些協(xié)助,例如四年級下冊Unit3中,主要是對季節(jié)進行講述,教師這個時候可以用這樣的童話故事“四季是四個兄弟姐妹,但是因為性格不合,所以四個人再也不見面,這才導致了四季現(xiàn)象”,這種情況能夠讓學生對四季有一個更加清晰的了解,并且在講故事的同時,學生能夠學習四季的單詞,理解四季之間的不同,有了這樣的故事,學生能夠有著更多的興趣的同時,增強想象力,在學生編故事的時候,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將四季的特征與故事進行結合,如:冬天(winter)和雪(snow)、冷的(cold)結合起來,既讓學生滿足興趣,又能夠讓學生學習單詞,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激發(fā)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一舉多得。
綜上所述,故事教學主要應該注意的就是這幾個問題,一旦開始實施,能夠短時間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通過學生的講述以及聽故事等行為,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掌握更加深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擁有自己的一個小語言環(huán)境,從而讓英語知識成為學生的知識體系之一,這樣學生學習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徐旭倩.帽子戲法:利用“思考帽”優(yōu)化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策略[J].教育科學論壇,2019(25):206-208.
[2]夏子翔.繪本在小學四年級英語教學中運用的個案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