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瑜
【摘 要】本文以語文版語文三年級上冊《23大禹治水》一課為例,授人以漁,有效地引領學生通過捕捉關鍵字詞句,運用詞語積累,感受重點字詞句刻畫人物形象的魅力。
【關鍵詞】重點字詞句;人物品質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1-0-01
《語文課程標準》標準指出:學生應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p>
《23大禹治水》是一篇神話傳說,是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單元學習要求中指出“閱讀神話傳說,要通過默讀初步把握故事的主要內容,感受故事中人物的精神品質”;課后練習提出“朗讀課文,說一說:鯀和禹是怎樣治水的?禹為什么能治水成功”的學習要求,如果教師沒有交付學習主動權,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個性積累,有效指導學習,學習效果會事半功倍甚至徒勞無功。而抓重點字詞句,感悟人物精神品質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一、查找重點段落
第二課時一開始,老師和學生對第一課時“鯀和禹是怎樣治水的”的學習進行簡單復習之后,通過課件出示了問題“默讀課文,找一找課文里哪些自然段是描寫禹治水的?”。披文入境,老師在指導學生讀文時注意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進行情感體驗,懂得文本的每個自然段并都不是全部突出表現(xiàn)主題,而要篩選出能為中心服務的重點段落。在通過討論后,學生找到了對應的答案:確定第4、5、6自然段為重點段。
二、挖掘關鍵句子
情動而辭發(fā)。這時,需要學生細細地品讀段落的語句,與文本進行深入對話,說說讀出了什么,感受文本的內涵,進一步甄選出更能表情達意的句子。
在查找第6自然段禹治水的句子時,有的學生是第1句,有的學生說是第2句,有的學生說是第3句,還有的學生說是第4句,眾說紛紜。面對孩子們的疑慮,老師先讓孩子們集體朗讀文段,初步感知文本;接著,讓學生2人小組逐句討論每個句子寫的是什么。然后,老師對學生進行了提問與引導,知道了第1句寫的是大禹治服了洪水,第2句寫的是人們又過上了安定的生活,第3句寫的是大家尊稱大禹的原因,第4句是大禹的名字代代相傳。通過排查與分析,結果是不言而喻的,描寫大禹治水的句子是第1句,老師把學習進行了小結:“我們可以用排除法逐句找到我們想要的答案。”
三、發(fā)現(xiàn)核心字詞
核心字詞,就是我們常說的“文眼”,它是句子的精髓,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是作者的用意所在。這時,需要學生入情入境再讀句子或在老師適時的點撥下,咬文嚼字,知其“味中味”,第一時間感知核心字詞的傳神入意。如第4自然段共有4句話,在學習第4個句子“他帶領百姓鑿開了幾座大山,疏通了幾條大河,在湖的沿岸壘起堤壩,希望用這樣的辦法把洪水引向東邊的大海?!睍r,老師是這樣引導學生感悟人物品質的。
老師先讓學生查找、圈畫出這個句子的動詞,在學生經(jīng)過2人小組交流后以提問的方式明確知道了是“鑿開、疏通、壘起”3個詞語。接著,老師又因勢利導,“禹的辦法只有‘疏通嗎?”同學們有的說“是”,有的一臉茫然。面對大家的困惑,老師不慌不忙地用“”畫出“在湖的沿岸壘起堤壩”這一部分內容,讓大家讀一讀并找到了“壘起”這個動詞,然后,老師讓大家聯(lián)系生活,說一說“壘起”的意思,
“壘起就是把磚、石等重疊砌起來”突然,一個女孩子清脆的打破了教室的沉寂,“簡單地說,就是圍起來;圍起來后,水就堵住了?!?/p>
老師又問“為什么要把水堵住?”
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把洪水引向東邊的大?!?。
這時老師輕輕地點擊了課件,一道練習題出現(xiàn)在屏幕上:
4人小組討論開始了,大家如蠶吃桑葉般竊竊私語。交流開始了,一個小組代表發(fā)言“善于思考、有智慧”,另一個小組的代表說是“眼光卓越”……三個孩子的見解都很獨到,讓人不得不佩服。
最后,老師以完成學習卡,全班匯報交流的方式讓大家品味大禹的崇高品質。
四、落實寫話訓練
為了加強學生運用重點詞刻畫人物品質的掌握,老師結合課堂的學習,給學生布置了關于寫話的課外作業(yè),加強抓關鍵詞練習寫話體會人物品質的學法與運用。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只要我們有恒心、有耐心、有方法,學生就能通過關鍵字詞句的品讀感知文本深意,感悟人物品質,不斷提升閱讀能力,情感得到熏陶和升華。平時,我們在指導學生做練習讀題時,也可用“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方法,指導學生提取題目中的關鍵信息,熟知要求,清楚明了有針對性地作答。
參考文獻
[1]戴亞芳.感受語言文字,感悟人物品質[J].閱讀,2017(71):32-34.
[2]張靜.借提示語感悟人物品質——特級教師教學片段賞析[J].江西教育,2011(26):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