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誠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1-0-02
從2016年開始,很多省份高考由自主命題考試并入全國卷統(tǒng)考。詩詞鑒賞由兩道題構成,一道選擇題和一道問答題,共計9分左右,盡管分值不是很高,但是此題一直以來是許多考生害怕并且得分率比較低的幾道難題之一。如何做好詩詞鑒賞的兩道題,下面以寫景抒情詩為例,分別探討選擇題,主觀題的特點及其答題技巧。
首先,看選擇題
古代詩歌鑒賞選擇題是古代詩歌考查題型的變化,而非考查實質的變動。由主觀考查變客觀考查,讀詩容易了,試題難度變小了。
一、歷史沿革
古代詩歌鑒賞采用“選擇題+簡答題”的命題形式并非什么“創(chuàng)新之舉”,這種題型十幾年前就早已被大多數考卷采用過,北京卷近些年也一直在采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對原來選擇題型的回歸和升級。
閱讀下面這首寫景抒情唐詩,不恰當的一項是( ? )
烏夜啼
李白
黃云城邊烏欲棲,
歸飛啞啞枝上啼。
機中織錦秦川女【注】,
碧紗如煙隔窗語。
停梭悵然憶遠人,
獨窗空房淚如雨。
【注】秦川女:唐代李善注引《纖錦回文詩序》曰,“竇韜,符國秦川人。被徙沙漠,其妻蘇氏。韜臨去別蘇,誓不更娶,蘇氏織錦,作回文詩以贈之”。
A.起首兩句繪出一幅秋林晚鴉圖。“黃云城邊烏欲棲”一句突出城邊景色之暗淡,渲染了凄涼氣氛,奠定了詩歌之感傷基調。
B.詩人對秦川女的容貌服飾,稍做具體的描寫,讓人站在她的閨房之外,在暮色迷茫中,透過煙霧般的碧紗窗,依稀看到她伶俜的身影,聽到她低微的語音。
C.這個深鎖閨中的女子,她的一顆心牢牢地系在遠方的丈夫身上,追憶昔日的恩愛,感念此時的孤獨,種種的思緒涌上心來,不禁淚如雨下。
D.“獨宿空房淚如雨”,這如雨的淚水不僅表現(xiàn)思婦的悲痛,也沉重地滴到詩人的心上,促使讀者去想一想造成她不幸的原因。
解析B項,無中生有?!吧宰鼍唧w的描寫”應是“不做任何具體的描寫”。
二、命題實質
古代詩歌鑒賞選擇題,其考查落腳點仍是考綱規(guī)定的四大考點(形象、語言、表達技巧、思想內容和觀點態(tài)度),只不過變完全由考生來鑒賞的主觀題形式為命題者加入相關鑒賞信息(正確信息和錯誤信息)的選擇題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選擇題不僅降低了詩歌鑒賞題目的難度,而且間接降低了詩歌的閱讀難度,解決了閱讀理解上的部分障礙。
三、命題設誤
四大設誤角度:形象特點概括不準、語言鑒賞不當、表達技巧確認不準和效果分析不當、情感分析不當。
[經典回顧]對下面這首寫景抒情宋詞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江城子·癸酉春社
王炎
清波渺渺日暉暉,柳依依,草離離。老大逢春,情緒有誰知?簾箔四垂庭院靜,人獨處,燕雙飛。
怯寒未敢試春衣。踏青時,懶追隨。野蔌山肴,村釀可從宜。不向花邊拼一醉,花不語,笑人癡。
【注】①春社:祭祀土地的日子,以祈求豐收。周代用甲日,漢以后,一般用戊日,以立春后第五個戊日為春社。②王炎:生于宋紹興八年(1138),到癸酉寧宗嘉定六年(1213),此時他七十五歲。
A.開篇用“渺渺”“暉暉”“依依”“離離”,寫出陽光明媚、春水悠遠、草木泛綠的春日景致,于清幽淡遠之景中透出詞人的寂寞情懷。
B.“老大逢春,情緒有誰知”一句采用設問的方式,抒發(fā)自己內心孤獨寂寞的情懷。
C.“人獨處,燕雙飛”,以燕的“雙飛”與人的“獨處”相對比,無限情緒皆包含在種種形象之中,收到“言有盡意無窮”的效果。
D.“簾箔四垂庭院靜,人獨處,燕雙飛”一句動靜結合,既寫出庭院的靜謐,又寫出燕子雙飛的美妙。
解析D項,表達技巧確認不準、情感分析不當?!皠屿o結合”錯,應該是“以動襯靜”;“既寫出庭院的靜謐,又寫出燕子雙飛的美妙”錯,應該是,“襯托寂寞無聊的心緒”。
其次,看主觀題
一、寫景抒情詩考查角度
景物——特點——思想感情---手法
(意象)(意境)
1.準確把握意象
2.分析意象特點
3.體會作者情感
4.辨析寫作方法
二、常見命題角度與答題方法
(一)題型一:意象、特點、情感
提問方式:
1、詩中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答:此詩描繪了一幅明凈美好的春景圖:春天陽光普照,山河秀麗,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飛來飛去,沙地正暖,鴛鴦靜睡不動。表現(xiàn)了詩人愉悅閑適的心境。
2、景物描寫的作用
湘中
韓愈
猿愁魚踴水翻波,自古流傳是汨羅。蘋藻滿盤無處奠,空聞漁父叩舷歌。
【注】貞元末年,韓愈任監(jiān)察御史,因關中旱饑.上疏請免搖役賦稅,遭讒被貶為陽山(今廣東陽山縣)令,路經湘中,過汨羅江時寫下此詩。
問:詩的首句描繪的畫面有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答:詩歌首句描繪了一幅憂愁感傷的畫面;兩岸山猿哀愁,江中魚兒狂跳,江面波濤洶涌。
作用:營造出一種愁慘感傷的氣氛,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抒發(fā)詩人因饞遭貶的憤懣與無奈之情。
3、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感。
(2018年天津卷)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作答。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東晉]陶淵明
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
瞻望邈難逮,轉欲志長勤。
秉耒歡時務,解顏勸農人。
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
雖未量歲功,既事多所欣。
耕種有時息,行者無問津。
日入相與歸,壺漿勞近鄰。
長吟掩柴門,聊為隴畝民。
注:問津,指孔子讓子路向兩位隱士長沮、桀溺問路的典故。
問1:“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答:描繪了一幅春意盎然的農耕圖。
問2:“長吟掩柴門,聊為隴畝民”表達了哪些情感?
答:1、詩人躬耕田園、避世隱逸的寧靜淡泊之情。
2、濟世與歸隱相矛盾的復雜情感。
(二)題型二:常見手法
1.描寫手法
(1)常見手法:①多角度:多方位、多感官、多色彩②工筆與白描③動靜結合④點面結合⑤虛實結合(2)答題方法①手法及使用②表現(xiàn)內容③表達情感
沁園春·長沙
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問;這首詞運用了哪些描寫手法?抒發(fā)了什么情感?
答1:①多方位:從遠到近,從上到下,多色彩的詞有:紅色、碧等;②動靜結合:運用了爭、擊、翔等表動作的詞;③點面結合:橘子洲到萬類霜天,由點到面;④虛實結合: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回憶過去艱苦斗爭的歲月。
答2:這首詞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提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抒發(fā)了對中華民族前途的樂觀主義精神和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
2.抒情手法:
(1)情景同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天凈沙·秋思
[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分析:這首小令很短,一共五句二十八個字,全曲無一秋字,但卻描繪出一幅凄涼動人的秋郊夕照圖,并且準確地傳達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2)情景反向:以樂景寫哀情、以哀景寫樂情。抓住景物形象特點
景物形象可分為“樂景”(優(yōu)美閑適、色彩明麗、壯觀奇?zhèn)ァ鈩菪蹨啠┖汀鞍Ь啊保ɡ淝迤鄾?、色彩暗淡、低沉蕭瑟)兩類?!皹肪啊北硎尽皹非椤?,“哀景”表示“哀情”。不過特別要留意的是古詩詞常用“以樂景寫哀情”的寫法。如杜甫《旅夜書懷》中的“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用境界雄渾闊大的遠景(樂景)反襯詩人孤獨寂寞的哀情。
(3)以景結情(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2017年高考)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檻臨溪上綠陰圍,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斷橋人獨立,水涵幽樹鳥相依。
清游始覺心無累,靜處誰知世有機。
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風斜月釣船歸。
問1:第二聯(lián)描繪了怎樣的畫面?(2分)
答:人景相融的寧靜畫面,斷橋邊夕陽西下,樹影倒映水中,鳥在枝頭相互依偎,詩人獨自欣賞美景。
問2:簡析第三聯(lián)所表現(xiàn)的詩人心境。(3分)
答:正因為能“清游”“靜處”,享受清幽美景,詩人才能放下身邊的俗事,覺得心無掛礙。表現(xiàn)了詩人宅心事外,與世相忘的閑適之心。
(三)題型三:鑒賞分析類
鑒賞角度:
①解析句意。
②鑒賞方法。
③概括情感。
(2018全國卷1)《野歌》李賀
鴉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銜蘆鴻。
麻衣黑肥沖北風,帶酒日晚歌田中。
男兒屈窮心不窮,枯榮不等嗔天公。
寒風又變?yōu)榇毫?,條條看即煙濛濛。
問:詩中最后兩句有何含意?請簡要分析。(6分)
(1)答題角度:
①解讀句意
②(賞析方法)
③概括情感
(2)參考答案:①意為凜冽的寒風終將過去,和煦的春風拂柳,嫩綠的柳條好像輕煙籠罩一般搖曳多姿;
②表達了詩人雖感嘆不遇于時,但不甘沉淪的樂觀、自勉之情。
上面以寫景抒情詩為例,分別探討了選擇題,主觀題的相關特點和答題技巧。
題材不同,詩人表達的主旨和運用的手法也不盡相同,答題的內容和方式也會有些區(qū)別。但無論什么題材的詩,都要善于借用,借助詩題、詩人、注釋,它對我們有很多明示或暗示。這些句意和手法的分析,對主觀題的回答有極大幫助。
總之,要完成好答題,讀懂詩歌是前提,詩歌素養(yǎng)是基礎。讀好詩歌需要厚積薄發(fā),這與平時長期扎實的訓練是分不開的,因此該我們做的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