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素質教育已經逐漸發(fā)展成為學校教育發(fā)展的方向。為了更好的進行素質教育,學校應當重視音樂鑒賞課程的建設。音樂鑒賞課是高中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學習音樂興趣,并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它能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記憶力和對音樂的鑒賞力、發(fā)展想象力,豐富情感、陶冶情操,在學生全面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音樂鑒賞方法;審美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1-0-01
一、教師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美學理論認為,人類的審美意識是以審美對象的存在為前提的,先有審美對象才有審美意識,沒有音樂藝術的美就沒有音樂審美意識。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必須先讓學生接觸大量的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而音樂鑒賞就是接觸大量音樂作品的主要方式。目前隨著我國高考制度的不斷改革,音樂也成為藝術學考生的重要考試科目,使得音樂也逐漸成為了高中階段學生學習的一門重要科目。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帶頭人應當深刻認識到,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發(fā)展,美學教育越來越成為人們立足于社會的重要能力。在未來社會,可能每一個人都有著高超的技能,但是欣賞美的能力卻不一定是每個人都可以具有的,這就很好地將人才進行了劃分。音樂教師作為學生靈魂和精神的導師,要深刻認識到音樂欣賞對于學生的重要性,從教學實際出發(fā),樹立全新的音樂教學理念,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將音樂課上好。教師首先自身要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音樂修養(yǎng),通過不斷接觸各種類型的音樂,將自己熏陶成為具有高超音樂鑒賞力的人,使自己的業(yè)務能力不斷提高。當然,高超的業(yè)務能力只是做好高中音樂鑒賞的第一步,還需要教師培養(yǎng)良好的職業(yè)道德,把高中音樂鑒賞作為事業(yè)來對待,真正從內心中重視音樂教學,從多個方面做好教學工作。
二、多元化音樂體驗
音樂鑒賞課作為一門藝術性課程,其教學內容本身就是藝術傳播的一個過程。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通過采用多元化音樂來提升學生的體驗,讓學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音樂體驗,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也是對于美學教育的貢獻所在。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審美取向和愛好,對于音樂也有自己的偏好,有的學生喜歡聽民謠,有些學生喜歡聽搖滾,這些不同的音樂類型帶給學生的體驗是完全不同的,能夠從不同角度帶給學生完全不同的音樂感受。音樂鑒賞課程在高中階段對學生來說是進一步培養(yǎng)美育意識的引導性科目,教師在這個階段內應當利用好音樂鑒賞課的機會,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音樂鑒賞環(huán)境,接觸各種不同類型的音樂。例如,學習《對祖國山河的禮贊》時,這是一首芬蘭民歌,作者西貝柳斯在芬蘭人民深受俄國沙皇壓迫的背景下創(chuàng)作了這首民族樂派經典曲子,其中體現(xiàn)了芬蘭人民對于祖國山河深沉的熱愛。教師在讓學生欣賞這首曲子時,要讓學生結合作曲的時代背景來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既實現(xiàn)了對學生音樂水平的陶冶,又進一步為學生普及了相關歷史知識,可以說是一舉兩得。同時通過這首深沉的民族樂派的曲子,學生能夠進一步理解不同音樂流派的風格特點,提高對于音樂的鑒賞能力。
三、音樂鑒賞的技巧和方法
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其鑒賞能力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具有的,也并不是輕易就能擁有的,教師應該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傳授相關音樂鑒賞的技巧和能力。高中階段的音樂欣賞課程應當圍繞為學生打開眼界、培養(yǎng)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目標展開。讓學生通過高中音樂欣賞課程學會作曲等高深的音樂能力顯然不太現(xiàn)實,教師只要能夠教會學生適當鑒賞音樂,對于音樂有大體的認識就達到了教學目標。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普及音樂鑒賞的方法,總體來說音樂鑒賞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感官欣賞、聯(lián)想欣賞、理智欣賞。這三個層次是一個層層遞進的過程,也是音樂鑒賞過程中最重要的三個方法。例如在欣賞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沿著上述三個層次進行逐步深入的欣賞。首先在感官上來欣賞《命運》交響曲時,會感覺到整首曲子曲調激昂,給人一種雄宏的感覺,讓人在感官上感受到非同凡響的刺激。這是因為《命運》交響曲創(chuàng)作于貝多芬一生中最為困難的時期,此時的他已經失聰,而且愛人離他遠去,讓他感覺到生活的無助;在理想欣賞層次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想象貝多芬在命運最黑暗的地方雖然被命運緊緊扼住喉嚨,但他并沒有退縮,而是用堅韌意志去面對,同時引導學生想象其他如貝多芬一般具有鋼鐵意志的偉人,形成感情共鳴;最后在理智欣賞層次,教師要讓學生理智分析曲調中反映出的不屈意志,并內化到自己的心里。用過這樣完整的分析,學生對于音樂的鑒賞能力會進一步提高。
四、注重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人類對音樂作品有了審美體驗和審美理解時,所得到的快感是人生其他體驗極少能提供的,分享那快感是審美教育的重要任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為學生進行音樂欣賞打下良好基礎,同時也為學生未來良好的美學意識奠定基礎。例如,在欣賞巴赫的有關曲目時,教師要在這個過程中為學生普及美學的相關知識。巴赫作為音樂史上著名的作曲家,對于世界音樂發(fā)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其作品對于后世的莫扎特和貝多芬等著名音樂家均有很深的影響。因此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欣賞時,要為學生普及巴赫音樂的特點和其中的出彩地方,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有效提高審美能力。
高中音樂欣賞作為一門藝術性科目,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有著重要作用,是學生未來藝術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音樂鑒賞課程,從多個方面入手,采用多樣化的方式,既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又為學生在緊張忙碌的學習生活中帶來一些放松,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以提高其學習成績,做到音樂欣賞和學習成績兩不誤。
參考文獻
[1]黃宇紅.審美教育中的高中音樂欣賞教學技巧探析[J].藝術評鑒,2017,(02):132-133+151.
[2]林翰羽.高中音樂欣賞教學探析[J].黃河之聲,2018,(1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