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繪本是一種圖像和文字結合的藝術。它是一種新的閱讀材料,圖文并茂,語言簡潔明晰,符合兒童的認知水平,為語文課堂教學引來了新的“活水”。本文基于筆者在繪本教學實踐中的經歷和教學設計實例,為繪本教學提供經驗和借鑒。
關鍵詞:繪本;教學設計;經驗
根據瑞士學者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屬于具體運算階段。這階段的學生在認知上缺乏抽象邏輯等高級認知能力,注意持續(xù)性差,識字量小。繪本作為一種圖文結合的閱讀材料,是最適合低年級孩子閱讀的。它是由文字和圖畫合成的一個復合文本。每一頁都以圖畫為主,文字大,形式有趣,符合兒童認知的特點,所以深受兒童喜愛,繪本閱讀也成為低年級孩子閱讀經歷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huán)。
“生命教育”一詞出現于1999年,其主張生命是教育的出發(fā)點、落腳點?!耙匀说纳鼮楸尽笔且匀藶楸窘逃鲝埖倪M一步落實。生命教育強調生命是教育的基點,回到個體生命之中,關注個體生命的經歷、經驗、感受、體驗與感悟,凸顯教育對生命的關注。
筆者有幸參與了第二期生命教育繪本教學“走近生命教育,創(chuàng)造生命之美”項目。本次項目共選定了14本生命教育繪本進行同課異構。筆者負責的繪本是《謝謝傳遞給我生命的人》(東方出版社 草場一壽/文 平安座資尚/圖 吳爽/譯)。這本繪本講述的主要內容是:在一座島嶼上,春天到來,陽光燦爛,一座奇形怪異的石頭房子前,許多人聚集在一起載歌載舞地慶祝,向賦予我們生命的祖先們傳達感恩之情。闡明了我們的生命是無數的先人賦予我們的,在無始無終的時間長河中,我們與他們存在著廣袤無際的生命的聯(lián)系,缺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中的任何一個,都不會有我們的存在。
首師大的劉慧院長特地帶領我們進行了繪本生命意義解讀。通過這次解讀,筆者對這本繪本的生命意義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在寒假期間初步制定出了教學設計方案,授課年級段定在二年級。筆者姐姐家的女兒正好上二年級,通過與她溝通談話,發(fā)現她對繪本中的生命大圖很感興趣,對繪本圖片不是很感興趣。通過語文教研組的討論基于專家組耿老師的建議,確定授課方向為:老師讀故事,學生體會生命大圖,教學目標確定為:1. 了解故事內容。2. 能夠在閱讀過程感受和體會生命的偉大,生命的來之不易。3. 體會感恩賦予我們生命的人,做好生命的延續(xù)和傳承。
2018年3月12日,筆者在二(四)班進行了第一次試講。第一次試講的授課方向為:1. 學生觀察封面封底文字信息。2. 教師朗讀p3-p17,學生幫主人公小光算有多少個祖先,體會祖先很多,數不清,感受生命的偉大和來之不易。學生談一談看著這幅祖先圖自己的感受。3. 學生動手畫自己家的祖先圖,感受自己與祖先的關系。4. 我們中國也有祭奠祖先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節(jié)。拓展清明節(jié)的知識,并對中國其他傳統(tǒng)節(jié)日課下進行拓展和了解,弘揚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試講完畢,筆者發(fā)現了課程設置存在很大的問題。二年級的孩子識字量和理解能力有限,并不了解祖先的含義,對掃墓也沒有清晰的認識,在老師只讀一遍的情況下,學生不理解,理不清祖先圖關系,看著祖先圖的感受不深刻,說不出來。在拓展活動中,畫祖先圖時同學畫不出來。由于沒有深刻的理解,孩子對繪本中的生命意義理解不夠深刻。課后作業(yè)了解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也與繪本本身有脫節(jié)。
經過反思并總結這次課程的經驗教訓,確定了第二次試講方向:1. 從繪本題目破題,讓學生產生疑問,帶著問題走近繪本。2. 從自然界萬物復蘇的春天入手,讓同學們想象春天人們都會去戶外做什么事?再從繪本文本入手,繪本中的人們在做什么事?讓學生理解奇形怪異的石房子是什么?人們在石房子面前做什么事?祖先是什么?中國的清明節(jié)又是如何祭奠先人的,與文中的紀念方式做對比。3. 讓學生在理解祖先的基礎上,算一算主人公有多少祖先,在數量越來越多算不下去數量的情況下,再細細地感受祖先圖。4. 體會祖先數量很多,無法數清。從而感受到這么多的祖先中,如果少了任何一個,就沒有你的存在。5. 學生自己談對生命圖的感受,從而體會到生命的來之不易,生命的偉大。
第二次試講,比第一次有很大的進步,但依然存在著小問題。試講完評課過程中,語文教研組組長和項目組其他老師提出很多細節(jié)建議,希望能夠把春天的視頻和繪本內容聯(lián)系再緊密一些。課堂問題設置環(huán)節(jié)進行調整,使整體課堂能夠更加順暢。并設置了如何珍惜我們來之不易的生命這一問題,并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事危害到我們的生命,我們應該怎么做。
第三次試講,學生對繪本內容又有了更深的理解,體會到了生命的偉大和來之不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實例,紛紛表達了生活中哪些事對我們的生命有危害,我們應該怎樣做。學生從自然危害和人為危害兩個方面進行了表述,他們的回答讓筆者欣喜,還在課堂上動手把自己想到的危險狀況和自己的應對方法動手畫了下來,制作成了安全簡報。對不同于前兩次的課堂生成讓筆者開心并反思到,僅僅是讓學生體會到怎樣珍惜生命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讓學生體會到對祖先的感恩。沒有祖先賦予我們生命,就沒有我們的存在。
總結三次的試講經驗,經過反復的探討斟酌,筆者決定從繪本本身出發(fā),從生命入手,把清明節(jié)的環(huán)節(jié),畫祖先圖,把畫如何珍惜生命、遠離危險圖,拓展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等等環(huán)節(jié)全部去掉,最后決定同課異構的授課方向為:
(一) 1. 分析封面文字信息
2. 分析環(huán)襯頁
(二) 1. 閱讀:3~6頁
2. 分析石房子是什么?
3. 人們聚集在墓穴前在干什么?
(三) 1. 閱讀:第9頁
2. 什么是祖先?明確祖先的定義
3. 閱讀:10~17頁
4. 小光的祖先都有誰?
5. 分析小光的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
6. 小光的祖先有多少個?你幫他算一算
(四) 閱讀:18~21頁
1. 分析生命圖文字圖畫信息
2. 看著這張圖你有什么感受?說一說你的感受
3. 你想對祖先說什么?學生各抒己見
4.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對待生命?
5. 該怎么做到珍惜生命?
(五) 1. 閱讀:25~27頁
2. 對祖先說一句話
3. 回顧故事,感悟生命圖,找一找繪本中是怎么紀念祖先的。
(六) 活動
用手中的彩紙,為祖先們折一朵花,貼在黑班的卡紙上,并準備幾句你想對祖先說的話。
同課異構的講課方向我設計為這六大部分。全部從繪本本身出發(fā),從生命角度出發(fā),關注學生對生命的認知,培養(yǎng)關愛生命的意識和能力,提高個體生命生存力,促使其健康成長。
2018年4月20日,筆者對二(3)班的學生們進行了同課異構講解。課程講解很順暢。試講結束,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劉慧、夏鵬翔、大廠教育局小學研究室主任何柳、大廠縣一小特級語文教師李志剛、我校小學教研組長張麗麗老師對我的課進行了點評。劉慧院長肯定了課程設計思路,她點評到,這本繪本本身蘊含的生命意義很厚重,在處理掃墓的環(huán)節(jié)上很巧妙。這本繪本有三條主線可以抓,一:祖先;二:感恩(怎么感謝);三:珍惜(怎么活好)。旨在讓人們意識到每個生命都是寶貴的,獨一無二的。繪本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資源。張麗麗老師指出可以在如何珍惜生命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打開思維,從多維度去回答,從而感受生命的寶貴。老師們的建議更加明確了生命教育和繪本教學的結合能夠使學生對生命的理解、對生命意義的思考產生更深層次的體會。
本次繪本課程試講,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體會到學生在與繪本進行生命對話中,生命有了更深層次的認知。生命教育就是要引導學生“眼睛向內”,觸及人的心靈,深入人的心靈,影響心靈,震撼心靈,開啟心靈之會,為生命的健康成長提供有效能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小學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草場一壽.謝謝傳遞給我生命的人[M].平安座資尚繪,吳爽譯.北京:東方出版社,2012.
[3]劉慧,馬雪莉.生命教育導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4]孫秀娟.繪本閱讀在小學低段綜合性學習中的有效利用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4.
[5]閆學.繪本課程這樣做[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
[6]齊海燕.培智學校音樂教學之我見[J].課程教育研究,2018(40).
[7]林緒獎.從聽說讀寫入手,提高培智學校學生適應生活的語文素養(yǎng)[J].現代特殊教育,2018(23).
[8]梁好.淺談如何用好部編教材——以部編版培智學校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生活語文》一年級下冊為例[J].現代特殊教育,2018(15).
[9]吳西華,陳寶霞.深挖細掘巧設計 讓培智低年級數學課充滿趣味和溫度[J].基礎教育參考,2017(11).
[10]閆惠.培智學校生活語文有效教學的探索與思考[J].成才之路,2017(36).
[11]周旭德.提高培智學校繪畫與手工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2).
[12]沙鵬.心理教育量表在我國培智學校的功能應用與優(yōu)化建議[J].現代特殊教育,2019(1).
[13]張小燕.整合視角下培智學校生活適應的實踐研究[J].華夏教師,2017(19).
[14]徐婧.支持培智學校學生參與活動與增進溝通的策略研究[J].現代特殊教育,2018(9).
[15]楊中樞.培智學校校本課程的意義、內涵與開發(fā)[J].現代特殊教育,2018(11).
作者簡介:
李瑞娟,北京市,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