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文
[摘 要] 班主任是學校教育的基石,是班級管理的第一責任人。班主任及其班級管理工作直接決定每一個學生是否能夠健康成長,關乎教學工作和班級活動能否順利開展。
[關鍵詞] 班主任;管理;有效性
班主任是學校中比較特殊的一個角色,他不僅是學校最基層的一名管理者,而且是班集體的組織者和教育者。
一、傾注愛心,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但丁曾說過“愛是美德的種子?!卑嘀魅喂ぷ鞣彪s瑣碎,小學班主任工作更如此。因為這一階段的學生年齡尚小,自我控制能力、獨立能力差,加之新時代的少年兒童,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受到父母家長無微不至的關懷,甚至是嬌生慣養(yǎng)。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班主任教師應多與學生父母溝通交流,全面了解學生生活的環(huán)境和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情況。親其師,信其道。班主任教師需要對學生傾注愛心,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尊重及重視,讓學生愛戴教師,樂于親近教師,將教師視為依靠,才能為后續(xù)教育工作的開展做好鋪墊。
二、加強團結,樹立爭創(chuàng)先進的班魂意識
環(huán)境創(chuàng)造人,人也創(chuàng)造環(huán)境。每個班集體都有屬于自己的文化符號,學生身處其間,都會或多或少的受到影響。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應注重營造民主、團結、向上的班級氛圍。民主是強化班集體凝聚力、向心力的前提。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對班主任來說就是要能夠給予對學生公允的評價。班級是一個小團體。班主任要充分發(fā)揮班級工作的民主性。班級管理目標、規(guī)章制度、獎懲項目等應讓學生討論后決定。
作為班主任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民主、公平的思想,讓學生意識到自己與別人完全平等,自己是班級中不可缺少的一員。團結是班集體高效運行的重要推動力量。作為班主任教師,要鼓勵學生相互協(xié)作,團結友愛,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向上是班集體發(fā)展的目標,也是學生成長的方向。在一個班級內(nèi)部,學生之間既要相互合作,又要相互競爭。你追我趕,力爭上游,以向上的氛圍推動小學生努力學習,認真學習。
三、嚴愛結合,加強思想教育塑造學生
作為班主任教師,應注重在班級管理活動中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6至12歲的小學生,活潑可愛,天真爛漫。在學習及生活中,由于認知水平不高,學生在言行上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偏差。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學生在接觸網(wǎng)絡時,非常容易受到網(wǎng)絡上消極思想的影響,如享樂主義、金錢至上,讀書無用論等。思想單純的小學生,涉世未深,辨別信息真假的能力不強。一旦學生受到消極思想的影響,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危害尤甚。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應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讓學生養(yǎng)成惜時、自律、認真的良好學習習慣;養(yǎng)成早睡、早起、講衛(wèi)生、勤勞等良好的生活習慣。傳授學生辨別是非、真假、美丑的方法,讓學生能夠主動拒絕不良誘惑,抵制消極思想。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還需要向?qū)W生滲透誠信、正直、合作、分享、自強的思想意識。
四、善于引導,以激發(fā)鼓勵學生為主
教育的藝術不是強制的規(guī)定和僵硬的灌輸,而是甜蜜、柔和的引導。由于學生心智不成熟,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很難通過自我調(diào)節(jié)的方式合理釋放內(nèi)心的不良情緒。比如,有的小學生成績不好,但學生意識不到是自己的學習方法不科學所致,反而會沮喪地認為自己不適合學習。學生對學習自信心不足,長此以往,容易對學習產(chǎn)生畏難情緒,進而陷入惡性循環(huán)之中。對于學生學習方面的困擾,教師應多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并指出學生的進步,給予學生適宜的褒獎,讓學生肯定自己,增強對學習的自信心。有的小學生性格內(nèi)向,不擅長人際交往。鼓勵遠勝于批評,教師要幫助學生直面困難,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反思及總結,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五、因材施教,做好輔導全面育人
素質(zhì)教育理念下,作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教師,應重視更新教育思想,踐行因材施教的育人原則。因材施教,“材”指的就是學生群體。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生命體,有自我的意識、習慣、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學生的遺傳基因不同,性格秉性更是大相徑庭。對于學生群體,班主任不應“一刀切”,應結合學生個體的實際情況,循循善誘,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工作。全面地了解一個學生,需要班主任教師在課余多與學生溝通交流,多與學生接觸。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與學生做朋友,讓學生打開心扉,平等地與教師對話。此外,班主任教師還應當善于記錄。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應善于記錄學生的特點,捕捉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
參考文獻:
[1]潘惠萍.試析小學生班級自主管理能力培養(yǎng)策略[J].教書育人,2019(1).
(責任編輯: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