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
在日常帶孩子過程中,有些家長的帶娃行為或許是為了逗孩子開心,自認為沒什么大事。但有些帶孩子的行為實則暗藏風險。
用力搖晃
小嬰兒哭鬧在所難免,部分家長會在煩躁的情緒下用力搖晃孩子。由于嬰兒腦部發(fā)育仍未穩(wěn)固,當受到強力搖晃時,腦部組織容易受到撞擊,而出現(xiàn)血管撕裂及腦神經(jīng)纖維受損。如果寶寶被搖晃后,有以下不適反應:拒絕吃奶、頻繁嘔吐、嗜睡或情緒敏感,甚至突然昏迷、呼吸困難、全身或四肢抽搐等,建議立刻帶著寶寶去正規(guī)的醫(yī)院檢查,以防延誤最佳治療時間。孩子哭鬧時,正確的安撫方式是輕拍后背,讓寶寶得到安全感。
拉拽手臂
小兒的橈骨上端發(fā)育未成熟,家長要避免用猛力提拉孩子的胳膊以至脫臼。如果孩子有過一次脫臼的情況后,以后易復發(fā)。在生活中的這些情況要避免:提著孩子的胳膊走路、上臺階;抓住孩子的雙手轉(zhuǎn)圈玩耍;孩子賴床時,使用強制手段幫他們套衣服等。
拋高
有些家長喜歡拋高孩子來哄孩子開心,但在拋孩子時,因為一時高興,用力較大,拋得過高,導致下墜時沖力太大,從而頸部肌肉損傷,最嚴重的可能沒有接準,讓孩子掉在地上。因此在這里提醒家長,如果沒有必要,盡量不要做這種危險的游戲,尤其是對1歲以內(nèi)的寶寶。
模仿網(wǎng)絡短視頻
現(xiàn)在很多短視頻網(wǎng)站上有親子視頻,有些短視頻看上去十分有趣,有的視頻是高難度的動作。不少網(wǎng)友躍躍欲試,但模仿起來還是存在不小的風險。比如武漢有一位爸爸,帶著2歲的女兒模仿熱門視頻中的空中翻轉(zhuǎn),沒想到在翻轉(zhuǎn)的過程中手沒有抓穩(wěn),導致女兒頭部著地。家人立即將其送醫(yī),經(jīng)醫(yī)生檢查后發(fā)現(xiàn),女孩脊髓已嚴重受損,導致四肢活動障礙。
1歲內(nèi)輔食加鹽
對6~12個月的寶寶來說,從天然食物和母乳中獲取的鈉就可以滿足身體對鈉的需要量,因此,1歲以內(nèi)的寶寶,只要保證正常的飲奶量和輔食量,不需要額外在食物里加鹽。過早添加食鹽,會影響寶寶對食物味道的感受,也會加重寶寶的腎臟負擔。對1歲以上的寶寶,可以適量加一點鹽,但仍要以清淡口味為主,同時也要注意“隱形鹽”的攝入,比如一些零食、醬油等。
給孩子蘸點酒喝
兒童的消化系統(tǒng)發(fā)育不完善,胃的消化能力有限,肝臟的解毒和代謝功能有限,對乙醇的耐受力和分解力較差。如果攝入酒量大的話,還會因乙醇中毒而造成腦損傷。一些節(jié)假日或者親朋好友聚會時,有些人拿筷子蘸點酒給孩子嘗,甚至哄逗小孩喝酒,美其名曰“練酒量”,但作為爸爸媽媽,還是要堅持說“不”。
總之,上述行為家長們要避免,以免引起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