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過閩粵沿海的人,一定迷戀那里的綠。多年前我在廈門大學讀書,常常越過山坡到海里逐浪。路邊有一叢叢青翠的樹,樹葉實如鴨舌,光潔如洗,烈日里常在它的疏影下納涼,或采幾簇頂在頭上,卻一直沒留意它的芳名。年前回母校,才聽朋友見告:那是臺灣相思。
我在香港也見到過很多這樣的樹。它靠海生長,嫩黃的葉子高高地翹起,在山坡上臨風裊娜。西北風吹到南國的時候,才見它吐出一串串的小黃花。一位臺籍青年朋友告訴我,它原是臺灣之特有。多少年前,東風為媒,把臺灣相思樹種吹越海峽到了閩南沿海,從此落地生根,隨風繁殖。閩臺民間在戰(zhàn)火離亂的年月,常常托物寄情,互相寄送,誓言相思,生死不忘。
當北國瑞雪初降的時候,香港秋風秋雨。從臺灣海峽彼岸傳來訊號:臺灣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將有成群結隊的去臺人員,經香港走上回故鄉(xiāng)之路。
為了采訪,整整兩天我坐在尖沙咀中旅社的臺胞接待室,認識了一副副陌生而又似曾相識的面孔,希望從這些風雨兼程的歸鄉(xiāng)客身上發(fā)現點什么。
那天夜幕初落,我遇見一位匆匆從啟德機場趕來的老人。透過陌生生的眼神,我發(fā)現他的瞳孔仍像燃燒著一堆火。當他顫顫巍巍的手取出證件時,我的眼睛一亮:那因多少次折疊而磨損的信紙里,竟然夾著一束相思樹葉!
暌別40年的思親淚,也曾滴落在這枯黃的樹葉上么?
□高中語文實驗課本現代文選讀(下冊)1994年版
掃碼閱讀原文
九龍啟德機場的候機室里,天天擠滿匆匆趕路的人。有的飛內地,有的回臺灣,38年物事變化,感受因人而異。
王先生的一段心路歷程:
“像我這樣年齡的人,還能看到白發(fā)皤然的老母親是幸運,今生今世不能夠留下來奉養(yǎng)她,又不能接走她,流一場眼淚再回臺灣也心甘!”
“回到家鄉(xiāng),每天都有很多人來問候,30多年不見,大家好像是一下子老了幾十歲。臨走時那個難忘的夜晚,兄弟們聊天到三點。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著。約莫過了一個鐘頭,起床上洗手間,經過廚房時聽到里頭有動靜,一靠近聲音就沒有了。再回睡房似乎又聽到了響聲。迷迷糊糊睡著了,早上起來才發(fā)現,桌上有一盤熱騰騰的餃子。原來我妹妹和弟媳們?yōu)榱俗屛页缘蔑栵柕纳下罚貌蝗菀椎任覀兊苄謧兯X后,才偷偷到廚房里剁餡、包餃子,一直忙到天亮。一邊兒趕著弄,一邊擔心吵醒我,怕我知道了會阻止她們。近40年的鄉(xiāng)愁換回這些細心的動作,已經夠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