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瑞霞
一、《岳陽樓記》閱讀
【甲】(選文略,見課本)
【乙】有自岳陽至者,以滕侯之書、洞庭之圖來告曰:“愿有所記?!庇璋l(fā)書按圖,自岳陽門西距金雞之右,其外隱然隆高以長者,曰偃虹堤。問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為也?!眴柶渌宰髦?,曰:“洞庭天下之至險,而岳陽,荊、潭、黔、蜀四會之沖也。昔舟之往來湖中者,至無所寓,則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遠且勞,而叉常有風(fēng)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無患?!眴柶浯笮≈?,用人之力,曰:“長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而殺其上得厚三分之二,用民力萬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時以成?!薄?/p>
蓋慮于民也深,則其謀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險不測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荊、潭、黔、蜀,凡往來湖中,無遠邇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陽四會之沖,舟之來而止者,日凡有幾!使堤土石聿久不朽,則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數(shù)計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壞。蓋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繼者常至于殆廢。自古賢智之士,為其民捍患興利,其遺跡往往而在。使其繼者皆如始作之心,則民到于今受其賜。天下豈有遺利乎?此滕侯之所以慮。而欲有紀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聞當(dāng)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時,嘗顯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無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
(節(jié)選自歐陽修《偃虹堤記》)
[注]①沖:交通要道。②虞:憂患。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屬予作文以記之。 (2)前人之述備矣
(3)薄暮冥冥 (4)愿有所記
2.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微斯人,吾誰與歸 云歸而巖穴暝
B,或異二者之為 而或長煙一空
C,感極而悲者矣 南極瀟湘
D,嘗顯用之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2)滕侯志大材高,名聞當(dāng)世。
4.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
A,“政通人和,百廢具興”是【甲】文作者對滕子京雖遭貶謫卻政績顯著的充分肯定。
B,【甲】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已無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
c,【乙】文作者認為,滕侯對偃虹堤的周密策劃和精心施工,是出于他對百姓深切的關(guān)懷和熱愛。
D,滕子京被貶官,而能勤勞政事,為民興利,可謂“處江湖之遠而憂其民”,這的確是難能可貴的。
5.歐陽修的《偃虹堤記》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堪稱姊妹篇,內(nèi)容相得益彰。請你結(jié)合【甲】、【乙】兩文評價滕子京是一個怎樣的人,說說他具有怎樣的情懷。
6.有人認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偉大的事,與我們普通人無關(guān)。對此,你怎么看?(2019年甘肅天水市中考語文試題)
二、《醉翁亭記》閱讀
【甲】(選文略,見課本)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歐陽公作州之二年,構(gòu)③亭曰“豐樂”,自為記以見其名之意。既又直④豐樂之東幾百步,得山之高,構(gòu)亭曰“醒心”,使鞏記之。
凡公與州賓客者游焉,則必即豐樂以飲?;蜃砬覄谝?,則必即醒心而望,以見夫群山之相環(huán),云煙之相滋,曠野之無窮,草樹眾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聞,則其心灑然而醒,更欲久而忘歸也……噫!其可謂善取樂于山泉之間也,而名之以見其實,又善者矣。
雖然,公之樂,吾能言之。吾⑥優(yōu)游而無為于上,吾民給足而無憾于下,公樂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豈公樂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節(jié)選自曾鞏醒心亭記》)
[注]①涯:岸邊。②歐陽公:歐陽修。③構(gòu):搭建。④直:當(dāng),臨。⑤灑然:灑脫的樣子,形容毫無拘束。⑥吾君:指皇帝。⑦優(yōu)游:悠閑自得。⑧無為:清靜自然。⑨曾鞏: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應(yīng)其師歐陽修之托而寫的。
1.下面句中對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寄托
B,傴僂提攜 傴僂:駝背,指老年人
C,頹然乎其間者 頹然:衰老的樣子
D,則必即豐樂以飲 即:就,靠近,到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吾君優(yōu)游而無為于上,吾民給足而無憾于下。
3.判斷下列文言句式,請在句子后面的括號里填寫對應(yīng)選項。
A,判斷句 B,倒裝句 C,省略句 D,被動句
(1)太守與客來飲于此( )
(2)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3)山之僧智仙也( )
4.如何理解“太守之樂其樂”?選出分析不恰當(dāng)?shù)倪x項( )
A,是為了襯托前面的“山水之樂”和“人之樂”。
B,是作者被貶滁州后一種苦悶抑郁的扭曲反映,作者是以樂寫哀。
C,是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D,是點睛之筆。作者在這里含蓄地抒發(fā)了自己復(fù)雜的感情,既包含娛情山水排遣郁悶的歡樂。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績——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5.《小石潭記》《岳陽樓記》《桃花源記》與《醉翁亭記》一樣,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懷之作。請根據(jù)下面的提示,在空白處填上與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點相關(guān)的詞語。
《岳陽樓記》回蕩著憂樂天下的恢宏之音,《醉翁亭記》洋溢著——的和諧之音?!缎∈队洝窂浡?/p>
的凄寒之風(fēng),《桃花源記》飄逸著寧靜、祥和的理想之風(fēng)。
6.【甲】文的“太守之樂”與【乙】文中的“公之樂”分別指什么?(2019年山東棗莊市中考語文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