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玉
2017年1月19日,日本文學振興會宣布52歲的恩田陸憑借《蜜蜂與遠雷》一書獲得第156回直木獎。①幾個月后,被認為是“日本平民文學獎中最具影響力與市場價值”的本屋大賞也花落此家,成為史無前例的“雙冠王”。然而同為直木獎作品,《不道德的手術(shù)刀》《鐵道員》《嫌疑人X的獻身》等,讀者多多少少可以從書名中對內(nèi)容進行一些猜想,但這本《蜜蜂和遠雷》兩個意象并列,讓人很難理解作者到底想要講述一個怎樣的故事。翻到目錄,“第六屆芳江國際鋼琴大賽比賽曲目”“報名”“第一次預選”“第二次預選”“第三次預選”“決賽”“大賽評審結(jié)果”等字眼,難道作者想要講述一次鋼琴比賽?在筆者從前的認知里,這樣的大賽只是充滿了選手瘋狂練習的緊張,評委聽了重復曲目后的疲憊。這種比賽流程大同小異,不可能像懸疑或倫理小說存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以此為背景的書怎么會成為2017年日本文學類銷售冠軍,同時獲得兩項大獎呢?
一、群像小說的百花齊放
《蜜蜂與遠雷》屬于活動著眾多人物的群像小說一類,這類小說雖然角色之間有輕重之別,但人物們各有風采,從而形成了百花齊放的格局。②但不得不說,這類小說都無法避免一個硬傷,即往往在一開始由于人物過多所導致的讀者難以把握故事的框架,從而不太容易提起興趣。《蜜蜂與遠雷》也不例外,當筆者閱讀前面幾個章節(jié)時,總是一頭霧水,上一章是誰參加了比賽?這個評委在前面出現(xiàn)了嗎?這兩個人是什么關(guān)系怎么沒有印象呢?太多的人物讓人一時難以記清。
隨著情節(jié)的推進,人物的形象逐漸豐滿,故事從“比賽式流水賬”變得緊湊生動起來。具備不同身份和天賦的參賽者們在日本邂逅:跟著養(yǎng)蜂父親居無定所沒有屬于自己的鋼琴、師從著名音樂家的擁有卓越聽力的蜜蜂少年風間塵;年幼成名捧為神童、母親去世后臨場棄演再不登臺的天才少女榮傳亞夜;出身鋼琴世家擅長比賽、形象俊美的鋼琴王子馬賽爾;年少獲獎但為生活放棄音樂夢想、擔任丈夫和父親角色的參賽年齡最大的平凡上班族高島明石等等。以這四人為代表的參賽者們相遇于此,在賽場上用演繹各自曲目的方式互相切磋交流,不同風格作品的選擇較量,或是相同曲目大家的不同演繹,音符像是手持兵刃的小戰(zhàn)士從鋼琴中跳躍出來,舞臺變成了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看似平靜,實則波濤洶涌;看似清一色的流程,實則暗藏玄機。到了比賽后期對手變成朋友,大家都用心聆聽他人的演奏,通過他人的表現(xiàn)來彌補自己的不足,用感情重塑自我。音樂滋養(yǎng)著彼此,每個人都蛻變成了更優(yōu)秀的人。
二、細膩下筆的華麗與質(zhì)樸
雖然這是一本描寫鋼琴比賽的書,但對于非專業(yè)人士來說,并不是晦澀難懂,盡管全文涉及到許多作品,但作者并不采用專業(yè)性很強的詞語,反而是描繪片段充滿了各種修辭,非常富有戲劇張力。例如亞夜在演奏李斯特的《鬼火》時,“這首曲子纖細到極點,就像是顏色各異的珠子用細線串起來,真的能看到鬼火——冷冷的,在黑暗中搖動的火焰”。如此細膩的想象,或許是許多專業(yè)學生都不及的,這無疑很好地幫助非專業(yè)人士來理解作品的深奧之處。
對于音樂專業(yè)人士或古典樂愛好者,這本小說也不存在專業(yè)方面的硬傷,甚至為參賽經(jīng)驗不多的同學提供了“干貨”:作者通過對明石的形象塑造,表達了“曲目順序安排要和限定時長及自己的優(yōu)勢相結(jié)合”這一想法;通過描寫馬賽爾老師霍夫曼的內(nèi)心思考:“不管是他人的曲子,還是不同時代的曲子,都能拉向自己的內(nèi)心,通過編排曲目表達出自己的世界觀”。以此告誡廣大學生參賽時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然而就像明石一樣,即便天賦卓越且勤于練習,很多人想成為鳳毛麟角也是難之又難。想要成名就要參加各種各樣的比賽,練習從預賽到?jīng)Q賽的所有曲目,每天花費很長時間仍然很難避免出錯;除了考驗演奏能力外,比賽更是對心理素質(zhì)的測試,越是患得患失越容易發(fā)揮失常,如果在預賽發(fā)揮失誤而落選,剩下的曲子也都無法繼續(xù)演奏,本來準備了十幾首曲目,卻因一個無法預知的錯誤,在短短數(shù)分鐘就結(jié)束了,真的讓人難以接受。即便日后終于成功,作為演奏家生活,也是很難支撐起物質(zhì)壓力的,巡演的場地成本,宣傳的人力物力,錄制和發(fā)行碟片的復雜過程等等。
三、前進之路的曙光和黑夜
越讀下去筆者越發(fā)感到,擁有卓絕記憶力或根本不存在技術(shù)問題的天才神童們,都無法在這條藝術(shù)之路上一帆風順,資質(zhì)平平的我們僅僅因為熱愛又如何能夠走到最后呢?學習音樂的孩子越來越多,能夠站在舞臺上與樂隊合作的鋼琴家卻只能有一人,幾乎沒有成功的機會為何還要學習下去?音樂對我們這些普通的莘莘學子來說究竟是什么呢?
直到這場鋼琴大賽的第三場預選賽名單公布后,筆者才突然有所感悟。除了這四個代表人物外,還有一位出色的華裔選手詹妮弗·陳,她的演奏技術(shù)高超得令人震驚,被稱為“女郎朗”的她,“彈奏的時候,大鋼琴就像是特別定制的大奔馳,好像在開著車兜風”,卻遺憾的止步于第三次預選,陳不敢相信自己無緣獎項,帶著勢力強大的父親和很有名氣的老師質(zhì)問評委緣由,得到的回答是“你的技術(shù)很棒,并不是否認你的音樂才華,但不少評委都認為你無法進入第三次預選,這是事實,如果你不能理解這一點,恐怕就是你無法進入第三次預選的主要原因”。
郎朗只要一個就夠了。
或許筆者達不到鋼琴家的技術(shù)水平,但筆者要演奏出自己的音樂!
四、生命之歌中的蜜蜂與遠雷
每次演奏都會讓人陷入沉思的蜜蜂王子風間塵,被他的音樂家老師視為“上帝的禮物”,臨終前囑托風間塵“將音樂帶出去”,這位神選之子一開始并沒有理解老師的用意,可他卻在比賽過程中無形改變很多人:馬賽爾、亞夜、明石都從中找到了更好的自己,決定走上嶄新的道路。就連評委三枝子和納撒尼爾都低頭看著自己的雙手,感嘆功成名就后很少演奏,現(xiàn)在卻想要立刻彈琴?!澳苷嬲岩魳穾У酵饷鎭恚浅@щy。關(guān)起音樂的,不是音樂廳或是教堂,而是人的意識。光是帶到風景優(yōu)美的屋外,那種程度,是沒法真正把音樂帶出來的。那不是解放”③。
至此,比賽的結(jié)果似乎不是那么重要了,第幾名并不能作為評判一位音樂家水平的標準。每個人遇到不同的人或事都會創(chuàng)造出獨一無二的音樂。技術(shù)水平越高的人,他的本質(zhì)、他的根越會通過演奏浮現(xiàn),與他們密切相連的家人朋友,都會從成串的音符中走出來。我們從他們的音樂中能聽見蜜蜂的振翅,也能聽見遠雷的轟鳴,能看見殘酷的阿修羅,也看得見繁花似錦的春天。
比賽的結(jié)果似乎又很重要,因為不同于其他三位天才,這位比賽前需要大量的練習,要為平衡工作與練習而犧牲睡眠時間,上場前會緊張,聽到別人的演奏會自卑,狀態(tài)不好時會患得患失的“普通人”高島明石,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和對創(chuàng)作曲目的獨特理解,獲得了唯一的“日本作曲家演奏獎”。可以說如果沒有高島明石,《蜜蜂與遠雷》就是一本瘦削的瑪麗蘇杰克蘇小說,天才們帶著主角光環(huán)一路所向披靡,最后拿到屬于他們的大獎。我們依舊會認為,金字塔尖是屬于那些上帝的寵兒,我們這些沒有含金湯匙的普通人只能站在塔底過著千篇一律的普通生活。但明石的存在會讓平凡的筆者去思考,筆者或許無法成為最優(yōu)秀的人,但是不是通過不懈的努力可以達到一個相對較高的高度?
這大概就是為什么很多人在臺下需要承受無法想象的壓力和辛酸,卻還是勵志成為音樂家,憧憬有朝一日可以演奏自己的音樂。有著“溫柔版村上春樹”之稱的恩田陸的這本《蜜蜂與遠雷》,盡管選取獨特的鋼琴比賽設(shè)定,但依舊治愈廣大讀者的心靈,成為年度最受歡迎的作品。畢竟,無論在怎樣的環(huán)境,從事何種職業(yè),即便不是天賦異稟,即便已經(jīng)不再年輕,我們面前的依舊是一條寬敞的道路,而不是生滿了青苔的羊腸小道。道路雖然寬敞,但并不輕松,競爭依舊激烈。前面是不成道路的道路,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開路!
注釋:
①《上半年那些重要的獎和矚目的人》,《國際出版周報》,2017年07月03日。
②張如法:《群像體小說及其在四十年代的回歸與發(fā)展》,《河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第05期,第44-49頁。
③恩田陸:《蜜蜂與遠雷》,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