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迎
[摘 ? 要]中國家長參與教育的力度正在不斷加大,程度也在不斷加深,同時也有很多家長產生了前所未有的焦慮,對家校協(xié)同的內涵不夠了解或存在誤解。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qū)拉薩路小學參加了對小學生學習素養(yǎng)的全國調查,并對學生的學習素養(yǎng)發(fā)展進行了跟蹤了解,通過與全國同年級、本地同年級學生的對比,發(fā)現(xiàn)了本校學生學習素養(yǎng)的發(fā)展特征;通過成立家長成長學院、設置家長學習課程,促進了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與成長,使家校協(xié)同發(fā)揮出巨大能量。
[關鍵詞]學習素養(yǎng)評估;家長成長學院;課程設計;家校協(xié)同
今天的中國,家長參與教育的力度之大、程度之深是前所未有的,同時家庭教育的集體焦慮也是前所未有的。從“不做作業(yè)母慈子孝,一做作業(yè)雞飛狗跳”的網絡段子,到“母親因為教孩子作業(yè)導致心梗急救”的真實事件,“陪公子(公主)讀書”似乎已經成為很多家庭教育的主旋律,也成為了家庭教育的“定時炸彈”,而“家校協(xié)同”也被“陪孩子學習”剝奪了原本更豐富的內涵。家校協(xié)同真的就只是督促孩子完成作業(yè)嗎?怎樣的陪伴才能真正幫助孩子提高學習素養(yǎng)?大數(shù)據(jù)調查的結果督促著教育者們對此進行更深入的思考。
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qū)拉薩路小學于2017年10月參加了《基礎教育參考》家校協(xié)同項目,并成為首批實驗學校。在項目組組織的針對小學生學習素養(yǎng)全國調查中,對全校2至6年級全體學生進行了跟蹤調查,并通過與調查樣本中本地區(qū)及國內其他地區(qū)同年級學生的對比,發(fā)現(xiàn)了本校學生學習素養(yǎng)的發(fā)展特點與存在的問題。為此,學校創(chuàng)新家校協(xié)同方式,成立了家長成長學院,開設了一系列家長學習課程,促進了家長和孩子的共同成長。
一、家長成長學院,舍“盯”求“伴”
“有什么樣的家教就有什么樣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家長特別是父母對子女的影響很大,往往可以影響子女的一生”,中國的家長對這樣的觀點并不陌生。但是當家長成為“唯分數(shù)”論者,成為急躁的學習監(jiān)督者時,對孩子會有什么樣的影響呢?
家長要陪伴孩子長大。“陪”指從旁協(xié)助;“伴”指同伴或與之同行。但事實上,有很多家長,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家長,把自己變成了孩子學習的監(jiān)督者和指揮者,而非陪伴其成長的同行人。一些家長常常憤懣地對孩子說出指責的話,如“我當年很出色,你怎么就不像我”“這么笨,怎么連這個都不會”等。這些家長用成年人的知識儲備和生活閱歷來要求成長中的兒童,卻沒有意識到他們已經變成了孩子的“豬隊友”,不但不能激勵孩子,還打擊了孩子的興趣與信心,錯過了幫助孩子培養(yǎng)良好學習素養(yǎng)的機會。
陪伴,是一種同進共退的隨行。家長的陪伴應是孩子迷惑時的引導,是孩子焦慮時的安慰,是孩子放棄時的鼓勵,更是孩子成功時的喝彩。家長要伴之以愛,伴之以理解,先成為智慧的父母,才能成為孩子的“神隊友”。在 2018年9月發(fā)布的《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中,“有溫暖的家”排在了學生認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之首位。
為此,南京市拉薩路小學成立了家長成長學院,提倡家長們做好“陪伴”式教育,不做“盯崗”式父母。陪伴的基礎是了解孩子,家長們也需要不斷學習。家長成長學院使家長們成為自我提升課程的設計者、體驗者和研究者,在自我體驗、自我實踐的過程中,讀懂兒童、理解兒童、理解教育,成為孩子學習上的良師、德行上的榜樣、生活上的參謀、感情上的摯友,實現(xiàn)與孩子一起成長。
在對學生學習素養(yǎng)的八大維度十五個子項[1]進行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學校家長成長學院從營造家庭良好生態(tài)、提升育兒能力實踐、參與校園生活等多個方面設置了家長學習課程,通過促進家長的改變和成長,促進學生學習能力、自我管理、自我效能、校園適應等多方面學習素養(yǎng)的提升與協(xié)調發(fā)展。
在家長和學校達成一致的共同教育價值觀的引導下,由家庭給學生帶來的不利影響正在減少。學生得到了教師和家長更多的理解和關注,學習的自信心和主動性增強,并逐漸改變著不良習慣;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提高,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生態(tài)環(huán)境。學生成為家長課程最大的受益者,得以更自由、幸福、快樂地成長。
二、以閱讀課程助推陪伴式教育
針對學生學習素養(yǎng)的調查評估,為拉薩路小學家長成長學院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提供了科學依據(jù)。在2018年11月的學習素養(yǎng)評估中,拉薩路小學所有參加測試的五個年級中“閱讀能力”素養(yǎng)一項高于全國水平,也高于本地區(qū)的其他學校。這反映了學生們“閱讀能力”的良好發(fā)展態(tài)勢。但是對數(shù)據(jù)進一步分析后發(fā)現(xiàn),從二年級到六年級,“閱讀能力”水平的差異在縮小;同一年級不同班級間的“閱讀能力”差異較大。數(shù)據(jù)中所表現(xiàn)出的差異特征使教師們開始探索背后的原因。通過進一步訪談與調查發(fā)現(xiàn),家庭閱讀陪伴方式的差異是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發(fā)展的重要因素。通過對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進行跟蹤調查,課程開發(fā)者將不同年級的家庭閱讀指導方式進行了比較,總結出了不同階段兒童所需要的不同的閱讀陪伴方式,并據(jù)此更新了家庭閱讀指導課程的設置(見表1)。
從表1中“親子閱讀”方式的變化不難看出,針對不同年段的學生有不同的陪伴閱讀方式。低年級的“共讀一本書”是當下很多幼兒園和低年級學生家長正在積極實踐的親子閱讀方式,很多家長也都能做得很好,這一特點在拉薩路小學的調查數(shù)據(jù)中也表現(xiàn)出了明顯的優(yōu)勢。但是到了中高年級,這種陪伴閱讀方式便不再適合,原因有兩方面:一是該階段的兒童已經具備了獨立閱讀的能力,家長過多干預會打斷他們的整體閱讀;二是隨著學生學習任務的增多,親子共讀的節(jié)奏很難再合拍。此時的親子閱讀可以轉到“指導孩子選擇好書”上,因此“和孩子一起逛書店,共同選擇有益的圖書”成為了家庭閱讀的實踐課程。到了高年級,培養(yǎng)孩子走進圖書館的意識將使他們終生受益,而“和孩子共同討論一本書”則比“共讀一本書”更加有深度,可有效促進孩子思維的發(fā)展。
從六年的閱讀課程設計中可見,家長的閱讀陪伴要根據(jù)孩子的發(fā)展需求而改變,這就是學校所提倡的陪伴式教育:孩子發(fā)展到哪里,家長就跟隨到哪里。家長需要不斷學習,包括學會選擇適合的圖書、在圖書館里查閱圖書、與他人討論一本書等,這些都能促進家長閱讀體驗的豐富與閱讀能力的提高,真正體現(xiàn)家長成長學院的口號——“孩子上小學,家長上大學,大家一起學”。
三、基于學生學習素養(yǎng)調查
設計家長成長學院課程
學生學習素養(yǎng)調查既關注“學習目標”“學習興趣”“學習自我效能感”“時間管理”等個體的非智力因素,也關注“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等個體智力水平發(fā)展的差異,更關注“校園適應”“考試應對”“伙伴交往適應”“師生交往適應”“家庭支持感知度”等社會應對能力對學生學習素養(yǎng)的影響。
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素養(yǎng),家長成長學院圍繞調查結果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課程設計,并通過多種組織方式進行實施(見圖1),幫助家長了解孩子、了解學校教育,與學校密切協(xié)同,做好孩子的“神隊友”。
1.基礎課程部
基礎課程部的課程注重普適性,面向全體家長,引導家長建構幸福和諧的家庭生活,從而讓兒童快樂成長,側重家長的參與、學習、成長?;A課程部下設三大課程:“曉啦慧運動”指導家庭健康、趣味運動,幫助家庭樹立健康第一的觀念;“閱讀悅生活”指導家長閱讀,內容指向本年級家長關心的教育話題;“百步講堂”從多方面指導家庭教育,主要解決親子間的問題,遞進式地提升家長的家庭教育素養(yǎng)和水平。
2.CGS活動部
CGS是合作(Cooperation)、指導(Guidance)、服務(Service)的英文縮寫,側重家長的合作、服務、成長,旨在通過活動引導家長協(xié)同學校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從而更好地理解學生,實現(xiàn)教育者的自我成長。其下設的“百步義工團”由校務委員會的委員牽頭,由各級部家長組成志愿服務隊,形成縱橫交錯的服務與學習網絡;“研學靚課堂”對家長開放課堂,引領家長關注兒童學習方式,在共同學習中建構一種新的校園生態(tài);“親子探究課”旨在促進親子合作研究,引導家長在與孩子一起探究各種學習或參與課程服務的過程中,感悟并反思自己的教育。
3.家長理事會
家長理事會“理”的是與學校發(fā)展、學生發(fā)展有關的事,側重家長的建設、指導、成長,旨在促進服務中的家長自我成長。其下設的家長委員會將在班級層面更好地代表家長參與學校民主管理,支持監(jiān)督學校做好教育工作的群眾性組織;家長議事團則更多地體現(xiàn)了家長在學校民主管理中的角色和地位,代表全體家長行使話語權、知情權等。
4.曉啦姐姐工作室
曉啦姐姐工作室側重“定制”,面對有特別需求的家庭開放小眾團體輔導和個體輔導,旨在幫助家長解決家庭教育中的個性化問題。工作室提供“心理個輔”和“陽光團輔”兩種服務,通過個性化輔導和同質團體輔導的共同跟進、跟蹤與反饋,解決家長的特殊問題。
5.“家教云”學部
“家教云”學部側重于家長的主動學習與成長,旨在引導家長借助網絡媒體進行學習并不斷成長。其下設的線上課程群主要進行家庭教育網上課程的研發(fā)和學習,立足一個個育兒小問題,分享成功的育兒經驗,同時跟進學分量化制。在六年的時間里,已研發(fā)100個教育微課(由專家、教師、家長共同打造)。共育互助圈借助QQ、微信、微博等形成家校良性溝通與學習的平臺,打造了“1+1>2”的積極學習場域。
家庭成長學院六年的課程安排指向家庭教育的五大領域,即身心健康、行為習慣、閱讀能力、意志培養(yǎng)、個性塑造。這些課程與學生學習素養(yǎng)的十五個能力指標密切相關,為家庭指明了更積極健康的教育方向。
四、用學生學習素養(yǎng)調查報告引導課程方向
在調查報告中,學校特別留意了學生學習素養(yǎng)反饋的低水平指標項。其中“學習自我效能感”及“家庭支持感知度”只達到或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反映出學生家長對于孩子的“學習滿意度”和“認可度”不高,學生自我認同的水平不高。綜合本校家長人群的構成情況發(fā)現(xiàn),在“中產階級”家庭中,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高,且不善于肯定孩子。為了改善這一情況,家長成長學院在“百步講堂”課程中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設計(見表2)。
在“百步講堂”的公開課中,“正向引導”“做支持性的父母”的引導方向更加明晰,使家長進一步了解了更具年齡特點的兒童學習方式。家長成長學院希望通過更科學的方法指導,使家長們能夠悅納并支持自己的孩子,學會使用“有效”的表揚與肯定。2018年,“百步講堂”舉辦的《不要踏入表揚的陷阱》《做新時代的智慧父母》《溝通,從心開始》等多場講座深受家長好評,使很多家長認識到原來那些自以為“對”的做法傷害了孩子,產生了適得其反的效果?,F(xiàn)在,主動學習已經成為家長們自覺自愿的行為。
無論是學校、家長還是孩子,都需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學校期望家長從孩子入學起就進入家長成長學院學習,形成“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的局面,使家長能夠一路“陪伴”孩子幸福成長。
參考文獻
[1]袁慶祝,王永麗,趙軍燕.小學生學習素養(yǎng)調查報告——基于2017年我國八省市27所小學的大數(shù)據(jù)分析[J].基礎教育參考,2018(23):3-6.
(責任編輯 ?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