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強, 羅 懌, 李文云, 阮 軍, 鄒 亞
(1.貴州省農業(yè)科學院 果樹科學研究所, 貴州 貴陽 550006; 2.銅仁市農業(yè)產業(yè)化辦公室, 貴州 銅仁 554300; 3.銅仁碧江區(qū)農業(yè)農村局, 貴州 銅仁 554300)
柚類資源的保留,受當?shù)厣贁?shù)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生活喜好影響較大[1-2]。前期調查發(fā)現(xiàn),武陵山區(qū)柚資源豐富,果農長期從實生柚中選擇優(yōu)株繁殖,各地都有一些適宜當?shù)赝寥馈夂虻牡胤狡贩N[3],如銅仁碧江區(qū)和平村的利王柚、印江紅香柚、思南香柚、石阡紅心香柚及石阡白心香柚等中晚熟農家品種。另外,在武陵山區(qū)種植的柚多為當?shù)貙嵣?,在喀斯特河谷及山地的栽培極其普遍,這些柚類種質資源經過長期實生馴化,逐漸形成了極強的耐寒性。
銅仁碧江區(qū)和平村的利王柚現(xiàn)保存有200余年的老樹,果肉粉紅色,風味獨特,皮薄、肉脆嫩、甜酸適度、耐貯、豐產、1月成熟、抗性強等特點深受當?shù)乩习傩障矏邸.數(shù)卮迕駨脑撝陿渖先⊙炕蛑l嫁接后定植于房前屋后,根據(jù)連續(xù)跟蹤觀察發(fā)現(xiàn),嫁接后的植株果實能夠穩(wěn)定保持粉紅果肉的典型品質特征,表明該變異性狀是可穩(wěn)定遺傳的,排除其不可遺傳的飾變。經過當?shù)卮迕穸嗄甑倪x擇和不斷培育,逐漸形成當?shù)貎?yōu)良且穩(wěn)定的農家品種利王柚。另外,根據(jù)國家品種登記和保護條例,必須進行柑橘抗性檢測,其中柑橘潰瘍病是必須檢測的病害之一。為改變貴州省柑橘品種結構,一方面要大力推廣現(xiàn)有的早、晚熟新品種;另一方面要選育適宜當?shù)貧夂驐l件的特色品種,突出地方品種優(yōu)勢并加以保護。為此,對晚熟地方優(yōu)良品種利王柚的植物學特性、品質、產量及抗性等主要經濟性狀進行初步分析,并對其柑橘潰瘍病的抗病性進行鑒定,以期為選育抗性強柚品種提供新的利用資源。
品種:晚熟地方優(yōu)良品種利王柚,來源于銅仁市碧江區(qū)和平鄉(xiāng)利王村200余年的老樹。通過嫁接繁殖在該村房前屋后,種植面積約6.67余hm2。
柑橘潰瘍病菌:柑橘潰瘍病菌 (Xanthomonascitrisubsp.citri, Xcc)由西南大學柑桔研究所綜防課題組提供。
1.2.1調查通過查閱有關文獻資料、走訪產地果農和技術人員,了解產地的生態(tài)條件、栽培歷史、抗寒性、豐產性及結果年限等。
1.2.2植物學特性植物學特性采取田間目測法。果實品質分析主要分析鮮果與貯藏果(常溫貯藏60 d),糖采用斐林試劑法測定,酸度采用酸堿中和法測定,維生素C采用還原法測定。
1.2.3柑橘潰瘍病抗性鑒定柑橘潰瘍病菌接種在 PDA培養(yǎng)基上,25℃光照培養(yǎng) 4 d,置于4℃冰箱中保存。利王柚葉片選取當年秋梢成熟葉片,75%的酒精表面消毒,無菌水沖洗 3次,放在鋪有吸水紙的托盤中晾干,葉柄基部用滅菌的脫脂棉包裹,加入無菌水保濕。
1) 葉片接種。采用針刺注射法,在成熟離體柑橘葉片正面沿葉脈軸對稱扎 2 針并注射OD6000.5 的菌懸液5 μL。設5個重復,每個處理接種120點。將接種后的葉片放入托盤內,覆蓋保鮮膜,28℃保濕培養(yǎng),分別在第4天、第6天和第8天觀察發(fā)病情況并統(tǒng)計發(fā)病率。
2) 病情考察。采用病情分級法統(tǒng)計發(fā)病情況,劃分發(fā)病等級。測量第8天葉片病斑直徑,按病斑直徑對病害進行分級,種質群體對柑橘潰瘍病的抗性依病情指數(shù)分為 4級:0級,葉片上無肉眼可見癥狀;1級,病斑直徑在 1.5 mm 以下;3級,病斑直徑在 1.5~3 mm;5級,病斑直徑在 3 mm 以上。統(tǒng)計各個級別的接種點數(shù),計算病情指數(shù)。根據(jù)病情指數(shù)對抗性進行評價(表1)。
DI=∑(xini)/5n×100
式中:DI為病情指數(shù),xi為發(fā)病級別,ni為相應發(fā)病級別的病斑數(shù),i為病情分級的各個級別,n為調查總病斑數(shù)。
表1柑橘潰瘍病病情指數(shù)與抗性
樹齡200余年,樹形扁圓,樹姿披垂;葉形披針、葉尖急尖,葉基狹楔形、葉緣鋸齒狀、翼葉倒披針形;開花習性每年1次、花序或單生、花藥黃色,柱頭形狀為僧帽;果實球形,果重900~1 500 g,果面橙黃,很光滑,油胞小、密,果頂部平截,果皮中等厚,較難剝皮。白皮層粉紅色。中心柱中等大小、半充實。囊瓣為長腎形,囊壁較厚,果肉為粉紅色,果肉脆嫩較化渣,汁多,可食率64.4%,含可溶性固形物10.10%、總糖8.39 g/100mL、可滴定酸0.87 g/100mL、固酸比11.61、糖酸比9.64。果實極耐貯存,一般通風貯藏條件下可貯藏60 d以上,且風味更佳。從表2看出,常溫貯藏60 d的果實與鮮果相比,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固酸比分別較鮮果提高14.16%、10.27%和25.67%。表明,利王柚風味口感俱佳,耐貯藏,是貴州優(yōu)良的農家品種之一。
表2利王柚鮮果與貯藏果的品質
從表3看出,利王柚葉片接種柑橘潰瘍病菌后,第6天和第8天時發(fā)病率僅為2.5%。利王柚葉片大部分不發(fā)病,少部分發(fā)病葉片病斑直徑非常小,屬于1級。利王柚第8天的病情指數(shù)均小于10,按病情指數(shù)劃分屬于高抗品種。
表3利王柚對柑橘潰瘍病的抗性
通過實地訪問調查,利王柚抗寒能力強。利王柚實生地位于東經109°6′17″、北緯27°46′56″,年平均氣溫16.5℃的銅仁市碧江區(qū)和平鄉(xiāng)利王村,據(jù)當?shù)毓r反映,利王柚在近200年種植歷史中,經受了2008年1月的雪凝災害(-7.0℃,百年難見)和2018年12月底雪凝災害(最低氣溫-6℃)長時間的極端天氣考驗,同時也經受了2009年7月至2010年4月的嚴重干旱性考驗(80年難遇)。當?shù)仄渌涕兕惞麡浯罅渴芎?,且程度較重,而利王柚受害較輕,說明利王柚具有較強的抗逆能力。
2.4.1苗木繁殖砧木選用枳砧,砧木苗達35 cm以上,主干粗度達0.7 cm即可嫁接。從樹冠外圍上部剪取生長充實健壯的優(yōu)良結果母枝作接穗,隨采隨接。在砧木離地面10 cm左右處嫁接,春接采用單芽切接法,秋接采用芽胞腹接法。合格的嫁接苗一年生主干高度達25 cm以上即可出圃。
2.4.2建園與苗木定植管理選擇無污染、光照充足、土層深厚、土質疏松、土壤比較肥沃、地下水位低、土壤呈微酸性的地域建園。平地及緩坡地采用起壟栽培,25°以下的坡度采用內低外高等高梯面式種植,平地株行距4 m×5 m,坡地4 m×4 m。定植時挖定植穴(長50 cm×寬50 cm×高30 cm)施入15 kg有機肥或腐熟農家肥混勻后定植,定植后及時澆足定根水。苗木成活后勤施薄肥,在春、夏、秋梢抽生期及新梢轉綠前進行,以施入速效氮肥淋施為主。
2.4.3合理施肥盛果期利王柚園需肥量大,一年中應重點地面施用2次肥料,即6月下旬施壯果促梢肥,每株溝施腐熟菜餅肥5.0 kg+硫酸鉀0.5 kg+六道福-含氨基酸水溶肥料(100倍);第2次應在采果后(2月上中旬)及時施入,每株溝施腐熟有機肥10.0 kg+復合肥1.0 kg。除上述2次地面施肥外,在謝花2/3時,葉面追肥(0.3%尿素+0.2%磷酸二氫鉀或廣增素)2次或淋施液體肥料1次,以迅速補充樹體養(yǎng)分。
2.4.4樹體修剪采用簡化修剪法,疏除直立大枝和樹冠外圍旺長枝,控制樹高在2.5 m以下,促進內膛及中下部結果。并疏除過密枝、輪生枝、交叉枝、枯樁、枯枝及病蟲危害嚴重枝即可。
經過連續(xù)多年對利王柚進行試驗觀測,其粉紅色果肉的主要差異性狀在植株間表現(xiàn)一致,未發(fā)現(xiàn)非典型株,表明該品種具備一致性,且保持穩(wěn)定,無分離現(xiàn)象,表明該品種具有穩(wěn)定性。果肉脆嫩化渣、多汁、酸甜適中、風味濃郁、口感佳。為此,利王柚品質優(yōu),香氣濃,抗逆能力強,耐貯藏。適應年均溫16.5℃以上,最低溫不超過-5℃,年日照時數(shù)1 200~1 800 h,年降雨量在 1 000~1 200 mm,無霜期300 d以上地區(qū)種植。在一般栽培管理條件下,枳砧嫁接苗定植后,第3年始果,6~7年進入盛果期,產量可達60 kg/株以上,大小年不明顯,坐果率高,無裂果。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上旬成熟,留樹貯藏可到2月下旬采收??勺鳛楫?shù)貎?yōu)良農家品種培育,并進行保護、登記和利用。
通過品質分析,利王柚果實品質均達到并超過我國現(xiàn)行的無公害食品——柑橘的質量標準(NY 5014-2001)。但在相同栽培條件下,利王柚幼樹生長快、旺盛,樹冠易形成,進入結果期后容易郁閉,生產上必須通過合理修剪加以調節(jié),才能保證豐產、穩(wěn)產和優(yōu)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