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反應(yīng)②中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則ΔH2=E1-E3
B.H2的燃燒熱為241.8 kJ·mol-1,反應(yīng)③中反應(yīng)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總能量
C.在2 L密閉容器中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平衡時放出熱量Q=92.4 kJ
【答案】D
【例2】利用H2和O2制備H2O2的原理為:
已知:A、B均為有機物,兩個反應(yīng)均能自發(fā)進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ΔH2>0
B.B為H2和O2制備H2O2的催化劑
C.反應(yīng)①的正反應(yīng)的活化能大于逆反應(yīng)的活化能
【答案】D
【例1】電鍍含氰廢水中氰化物主要是以CN-形式存在。生產(chǎn)中可用雙氧水氧化法處理電鍍含氰廢水,某化學興趣小組模擬該法探究有關(guān)因素對破氰反應(yīng)速率的影響(注:破氰反應(yīng)是指氧化劑將CN-氧化的反應(yīng)),實驗測得含氰廢水中的總氰濃度(以CN-表示)隨時間變化關(guān)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含氰廢水的pH為7時,20~60 min時間段內(nèi)反應(yīng)速率v(CN-)為0.017 5 mol·L-1·min-1
B.含氰廢水的pH增大,破氰反應(yīng)速率減小
C.實驗中雙氧水的濃度的大小順序為c1(H2O2) D.溫度越高,破氰反應(yīng)速率越大 【答案】D ( ) A.該反應(yīng)的正反應(yīng)為吸熱反應(yīng) B.容器壓強:p1 C.反應(yīng)速率:A D.平衡常數(shù):B>C 【答案】D ( ) A.A、B、C三點均達到平衡狀態(tài) B.該反應(yīng)的ΔH<0 C.該反應(yīng)中CO的濃度C點大于A點 D.H2轉(zhuǎn)化率C點小于D點 【答案】B 【例4】“十八大”指出,著力推進綠色發(fā)展、循環(huán)發(fā)展、低碳發(fā)展,形成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空間格局。治污是化學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課題。 Ⅰ.汽車尾氣中含有NO、CO等有害物質(zhì),治理原理如下: (1)汽缸中生成NO的原因為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汽缸內(nèi)溫度越高,單位時間內(nèi)NO排放量越大,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 (2)某研究小組在三個容積均為1 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分別充入2 mol NO和2 mol CO,在三種不同實驗條件下進行上述反應(yīng)(體系各自保持溫度不變),反應(yīng)體系總壓強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 ①實驗甲從開始至達到平衡時的反應(yīng)速率v(CO)=________。 ②與實驗乙相比,實驗甲和實驗丙分別僅改變一種反應(yīng)條件,則實驗丙所改變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理由為________________。 ③甲、乙兩組實驗中NO的平衡轉(zhuǎn)化率大的是____________(填“甲”或“乙”)。 活性炭/molNO/molN2/molCO2/mol起始狀態(tài)2.030.1000平衡時2.000.040.030.03 (1)計算T℃時,該反應(yīng)的平衡常數(shù)K=________。 (2)為了提高NO的轉(zhuǎn)化率和反應(yīng)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填字母)。 A.增加NO的用量 B.增加活性炭的用量 C.升高溫度 D.減小體系壓強 (2)①0.05 mol·L-1·min-1②催化劑 達到平衡的時間比乙短,平衡沒有移動 ③乙 【例1】H2X為二元弱酸,常溫下,將NaOH溶液加入到H2X溶液中,在不同pH環(huán)境下,不同形態(tài)的粒子(酸、酸式酸根離子、酸根離子)的組成分數(shù)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HX-的電離程度小于水解程度 B.在pH=7的溶液中HX-和X2-能大量共存 C.在pH=9時,H2X與NaOH恰好完全中和 D.1 L 0.1 mol·L-1Na2X溶液中,n(HX-)+2n(X2-)+n(H2X)=0.1 mol 【答案】A 【例2】T℃時,濃度均為1 mol/L的兩種弱酸HA、HB中不斷加水稀釋,并用pH傳感器測定溶液pH。所得溶液pH的兩倍(2pH)與溶液濃度的對數(shù)(lgc)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 已知: ②pKa=-lgKa A.酸性:HA>HB B.a點對應(yīng)的溶液中:c(HA)=0.1 mol/L,c(H+)=0.01 mol/L C.T℃時,弱酸HB的pKa≈5 D.弱酸的Ka隨溶液濃度的降低而增大 【答案】D 【例3】下列圖示與對應(yīng)的敘述相符的是 ( ) 甲 乙 丙 丁 A.圖甲表示同溫度下,等體積的pH=1的鹽酸和醋酸溶液分別加水稀釋時pH的變化曲線,其中曲線Ⅱ為鹽酸,且b點溶液的導電性比a點強 B.圖乙中純水僅升高溫度,就可以從a點變到c點 C.圖丙用0.010 0 mol/L硝酸銀標準溶液,滴定濃度均為0.100 0 mol/L Cl-、Br-及I-的混合溶液,由圖丙曲線可確定首先沉淀的是Cl- D.圖丁表示0.100 0 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鹽酸溶液的滴定曲線 【答案】D 【例1】煤燃燒后的主要產(chǎn)物為CO、CO2、SO2、NOx、固體顆粒物等,對燃燒產(chǎn)物的處理及綜合利用有重要意義。CO可作為能源和化工原料,應(yīng)用十分廣泛。 反應(yīng)中相關(guān)的化學鍵鍵能數(shù)據(jù)如下: 化學鍵H—HC OC ←OH—OE/(kJ·mol-1)abcd 由此計算ΔH=________kJ·mol-1(用含a、b、c、d的式子表示)。 ①該反應(yīng)是________(填“吸熱”或“放熱”)反應(yīng)。 ②圖中壓強p1、p2由大到小的關(guān)系是________________。 ③反應(yīng)在p1及T℃條件下達到平衡時,此時反應(yīng)的平衡常數(shù)為________。若保持溫度不變,再向上述達到平衡后的容器中充入1 mol CO與1 mol CH3OH,則平衡________(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動。 ④下列能說明上述反應(yīng)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________。 a.單位時間內(nèi)生成2nmol H2的同時生成nmol CO b.v(CO)正=2v(H2)逆 c.CO的轉(zhuǎn)化率不再變化 d.密閉容器中壓強不再改變 e.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改變 f.CH3OH的物質(zhì)的量不再改變 (3)甲醇可用于制作燃料電池,電解質(zhì)為硫酸溶液,如圖為甲醇燃料電池示意圖,則該燃料電池的負極電極反應(yīng)式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2d-a-2b (2)①放熱 ②p2>p1③4 不 ④cdf 【例2】基于我國“貧油、少氣、煤資源相對豐富”的能源結(jié)構(gòu),發(fā)展煤制乙醇技術(shù)對我國能源多元化變革有重要意義。煤制乙醇的過程表示如下: (1)將甲醇(CH3OH)循環(huán)使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由合成氣(組成為H2、CO和少量CO2)直接制備二甲醚,其中主要過程包括以下四個反應(yīng): 甲醇合成反應(yīng): 水煤氣變換反應(yīng): 二甲醚合成反應(yīng): ②分析二甲醚合成反應(yīng)ⅳ對于CO轉(zhuǎn)化率的影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過程Ⅲ、Ⅳ反應(yīng)如下: ①壓強為pkPa時,溫度對二甲醚和乙酸甲酯平衡轉(zhuǎn)化率的影響如圖甲所示,則ΔH1________(填“>”或“<”,下同)0,ΔH2____________0。溫度對平衡體系中乙酸甲酯的含量和乙醇含量的影響如圖乙所示。在300~600 K范圍內(nèi),乙酸甲酯的百分含量逐漸增大,而乙醇的百分含量逐漸減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若壓強為pkPa、溫度為800 K時,向2 L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1 mol CH3OCH3和1 mol CO發(fā)生反應(yīng)①,2 min時達到平衡,則前2 min內(nèi)CH3COOCH3的平均生成速率為________,該條件下平衡常數(shù)K=________。 【答案】(1)甲醇分子間脫水可以生成二甲醚,實現(xiàn)了甲醇的回收利用,又增加了二甲醚的含量,提高了目標產(chǎn)物的產(chǎn)率(或?qū)崿F(xiàn)甲醇的回收利用,提高原子利用率等,合理即可) (2)①-204.7 ②消耗甲醇,促進甲醇合成反應(yīng)ⅰ平衡右移,CO轉(zhuǎn)化率增大;生成的H2O(g),通過水煤氣變換反應(yīng)ⅲ消耗部分CO (3)①< < 300~600 K 范圍內(nèi),隨著溫度升高,反應(yīng)①對應(yīng)的平衡體系向逆反應(yīng)方向移動的程度比反應(yīng)②的小 ②0.225 mol·L-1·min-1180三、水溶液中離子平衡
四、化學反應(yīng)原理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