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摘 要】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由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部分組成。小學英語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過整合教學內容、情境設計和講解優(yōu)秀國外文化等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讓他們能夠通過體驗、探究、思考和分享等方式參與到學習中。本文主要闡述了英語作為學科融合試點的原因,并對其融合原則和具體的融合案例進行了全面剖析。
【關鍵詞】小學英語;學科融合;案例剖析
【中圖分類號】G6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24-0210-02
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由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部分組成。小學英語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過整合教學內容、情境設計和講解優(yōu)秀國外文化等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讓他們能夠通過體驗、探究、思考和分享等方式,來引導學生養(yǎng)成熱愛學習英語,能夠學好英語的能力,從而才能讓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落在實處。
一、英語作為學科融合試點的原因剖析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英語作為國際溝通的重要語言,是二十一世紀人才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且相較于其它基本課程,小學英語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即它的教學內容涉及多方面。因此,將其作為融合試點不僅符合當前英語教學的教學規(guī)律,與此同時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除此之外,小學英語作為英語學習的初始階段,其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一直以來受到了社會各界及人們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以其為試點進行學科融合不僅符合現代化素質教育的教學需求,最主要的是通過英語學習可獲取其它學科的知識,極大地滿足了學生學習知識的需要,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英語學科融合把握的準則
眾所周知,英語與計算機一樣,是二十一世紀人才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且在當前國際化建設不斷發(fā)展的當代社會,為從根本上有效地提高英語學科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以學科融合為指導思想,將相關學科的教學內容進行有機滲透,也是當前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和根本前提,但是在進行融合的過程中,為提高融合的科學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教育工作者需遵循如下原則,即:趣味性、實效性、主體性和發(fā)展性,其中所謂的發(fā)展性其實簡單來說,就是在進行英語實踐教學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將其它學科知識融入到英語教學活動中,使之服務于英語學習,從而在形成一定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基礎上,顯著地提高他們觀察、審美、想象、創(chuàng)新和合作等素養(yǎng)。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
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讓學生在用英語進行交流時,首先的思維方式是英語的方式,而不是先用漢語理解再轉化為英語。如教師可以利用圖片或多媒體,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小學生想象力豐富,對圖片興趣要遠高于文字的興趣。從這個現狀出發(fā),教師在設計課程的時候可以增加看圖說話的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盡量用英語描繪自己看到的圖片,不管最終描述的正確與否,這都有利于發(fā)展他們的思維和語言能力,更加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四、英語學科和其他學科融合的案例分析
(一)與數學學科的融合
經大量教研數據分析可知,在小學英語教學課程內容中,包含了很多有關數學知識思維的內容,將小學英語與數學學科進行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不僅能發(fā)展學生的學習思維,與此同時還能顯著地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進而為其后期的成長和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如在進行《1-100數字復習》課程教學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可通過采取“How many ...can you see?”的句式問答,在復習上節(jié)課教學內容的同時,學習本節(jié)課的課程內容,以此來從根本上保障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即:
首先,教育工作者可在黑板上畫一個三角行,手指指向三角形的同時詢問學生——“How many? triangles can you see?”
其次,學生會回答“One”;再次,教育工作者從三角形的頂端到底邊先畫出一條直線,然后再詢問學生——Now, How many triangles can you see?,通過這種“數形結合”的教學手段,將教學的加減法融入英語課堂中,在一定程度上極大地調動了課堂的積極性,與此同時也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進而為后期教育工作者各項課程的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最后,教師通過在三角形中添加第二條線、第三條線……以期在引導學生數有多少個三角形的教學活動中,既復習了數字和“How many”句型,還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并讓其明白英語與數學之間的具有一定的聯系。
(二)與體育學科的融合
體育課程作為小學生最喜歡的一門課程,將小學英語課程教學與體育活動相融合,不僅能滿足他們好玩好動的特點,同時在開發(fā)小學生運動技能,提高他們英語運用能力等方面也發(fā)揮了顯著優(yōu)勢,如小學英語第四冊第二單元就是以“Sports”為主題的,教育工作者在進行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可打破傳統的教學教學模式,將教學課堂設置在室外,用上體育課的形式進行調查:“What can you do?”“What sports do you like?”,而后讓學生將自己喜歡的運用進行表演,如“I like play football”,此時同時要做一個踢球的動作,并讓同學打分,最后綜合學生的打分情況,評比出班級的superstar,以此讓原本成績并不突出的學生在英語課堂找到自信心,也能極大地提高其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
(三)與美術學科的融合
在英語課程教學過程中,將其與美術教學相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不僅能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與此同時在促進學生形象思維、動手操作能力、增強記憶效果等方面發(fā)揮了顯著優(yōu)勢,即當英語課程結束后,教育工作者可要求學生對所學內容用圖畫來表現,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美,進而為后期英語文化課程和藝術課程學習水平的提高打下堅實基礎。眾所周知小學階段學生對于外界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涂涂畫畫是每個小學生都喜歡的興趣愛好,在進行關于“顏色”的課程教學時,教師可采取“一邊教單詞,一邊在畫板上涂顏色,并將顏色進行混合”的教學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拓寬了其對于色彩的認知。
(四)與音樂學科的融合
俗話說“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而小學階段學生好動、活潑,喜歡唱歌、跳舞,因此在進行英語課程教學過程中,將英語與音樂融合到一起,不僅符合當前現階段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與此同時教育工作者通過多編、多教英語歌曲,借助音樂的優(yōu)美旋律和節(jié)奏來進行英語單詞和句型的教學、鞏固,還有利于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并對其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的提高打下堅實基礎,如在進行關于“小動物”的單詞教學時,教師可將單詞融入歌曲中,讓學生在邊唱邊做表演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綜上所述,小學英語作為小學階段的基礎性教育課程,其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受到了社會各界及人們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與此同時作為一門國際性語言,以學科融合為指導思想,有機地滲透相關學科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對于學生的未來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