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不斷深化,初中語文教學逐漸重視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與批判性思維,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分析和解決問題。語文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初中語文的學科優(yōu)勢,立足于語文課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以語文閱讀文本為素材,深度推進中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訓練,全面提升初中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批判性思維;課堂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24-0110-01
閱讀與批判性思維互相作用,二者相輔相成[1]。優(yōu)質的閱讀材料有助于強化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而批判性思維強調基于豐富的知識儲備,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化特征,通過一定的評價標準,促進學生建立多元構架,調整自己固有的定勢思維模式,形成獨立自主的思維模式。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立足于閱讀文本,深入研究、全面把握教材內容,找準課文切入點,加強與學生的課堂互動性,幫助學生進行策略性的引導。如果將批判性思維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進行深度結合,將有助于抓住初中的思維敏感期,全面提升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深度剖析初中語文閱讀文本,明確教材設計意圖
批判性思維強調加強知識儲備,逐漸獲取判斷事物的標準,建立理性、反思性思維[2]。初中閱讀教學的目標在于以閱讀為載體,由淺及深地促進教師、學生與教材三者的高效溝通,從而實現教學相長。初中閱讀課堂的核心目標在于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幫助學生建立豐富的閱讀知識儲備、策略儲備,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不斷擴展閱讀視野。
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時,必須深度剖析閱讀教材的結構層次,理清教材的設計意圖。在領悟教材的設計意圖后,對教材進行深度解讀,抽取關鍵性信息,靈活概括和傳遞引導性信息,有助于幫助學生開啟多維度、多角度的多元閱讀視角[3]。
教師除了把握教材文本內容的好壞,還要把握與教材相關的練習內容的優(yōu)劣,通過精心設計練習,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練習,從而讓學生能積極參與課堂討論與獨立思考。
作為閱讀課堂的組織者與引導者,教師必須從源頭上對閱讀教材文本內容進行優(yōu)劣分辨和精巧設計,給予學生恰當的引導,讓閱讀課堂發(fā)揮最佳效用,通過閱讀文本載體,幫助學生加強閱讀知識儲備,獲取評價閱讀文本優(yōu)劣的判斷標準,從而推動批判性思維不斷深化。
二、授人以漁,傳授閱讀技巧,激發(fā)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的核心在于問題意識和懷疑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幫助學生建立問題意識,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充滿好奇和解決問題的動力,增加學習主動性和熱情。要想充分培養(yǎng)和調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教師必須創(chuàng)新課堂閱讀教學,鼓勵學生進行思維創(chuàng)新,不盲從課本,解放思維,敢于懷疑。具體的教學策略主要體現為如下幾點。
第一,訓練思維的深度——反思性閱讀。反思以批判性閱讀為基礎,基于對作品的全方位閱讀,表達自己獨立的觀點和見解,培養(yǎng)自我的問題意識,敢于提出不同的見解。在反思閱讀的過程中,加強師生、生生間高效溝通與交流。
第二,訓練思維的靈活性——發(fā)散性思維。思維的靈活性要求學生對閱讀內容的分析靈敏而精準,并在此基礎上全面發(fā)散思維。教師應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認知、分析、理解、記憶、加工、評價,鼓勵學生對文本形成自我的見解,實現思維逐漸走向平衡。通過多次閱讀,排除定勢思維,消除閱讀干擾,慢慢對文本形成更充分的了解與積累,讓學生掌握豐富的閱讀技巧,形成對文本的多元解讀。
在解讀現代文閱讀文本時,教師要善于鼓勵和啟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明白:閱讀不限于書本,閱讀理解不限于定勢思維,靈活的思維不囿于固有思維的桎梏,而應當自由地激發(fā)思想的碰撞,讓學生融入知識儲備和情感體驗,構建自我獨特的見解。
【參考文獻】
[1]曹閱.淺談語文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09).
[2]張鑫,趙玉霞.論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常見的問題及對策[J].納稅,2017(24).
[3]張鑫,趙玉霞.論初中生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的重要性——以語文教學為例[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7(04).
【作者簡介】
李敏(1978~)女,漢,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人,任教于高青縣第四中學,職稱為中教二級,從事初中語文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