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美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fā)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成為教學中的重要學科。學生是獨立的人,是具有獨立意義的個體,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發(fā)育期,行為和思想上處于比較多變的時期,迫切需要學校在思想品德上給予其正確的引導和有效的幫助。道德是人自身發(fā)展的需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道德與法治課融入了思想、心理健康、法律、國情等相關內容,旨在促使中學生在道德品質、心理健康、法律意識、公民意識等方面的進一步發(fā)展,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本文簡要分析了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對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初中生;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24-0047-02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要轉變教學方式,以學生為學習主體,教師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在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培養(yǎng)中學生思維能力,需要教師提高自身素質,駕馭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融入學生思維,優(yōu)化學生思維;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學會學習,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質量。
一、推進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意義
(一)培養(yǎng)學生正確價值觀
青春期是人生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在這一時期學生會經(jīng)歷重大的蛻變,逐漸從懵懂孩童向青春少年轉變。這個時期的學生將會完善自我人格,是樹立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1]。近年來,因為性格孤僻、扭曲所對社會造成極大傷害的案件數(shù)不勝數(shù),令人瞠目結舌的馬加爵殺人分尸案、藥家鑫飲水投毒案血淋淋的擺在人們面前,令人感到費解的叛逆孩童辱罵父母,對長輩大打出手的報道也層出不窮……這些都是三觀扭曲所造成的現(xiàn)象。隨著電子科技的飛速發(fā)展,網(wǎng)絡上充斥著色情、暴力、兇殺等信息,無一不危害著青少年的內心。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起著重要作用,課程中包含的尊敬師長、愛護朋友、不跟風盲從等都能教會學生在遇到問題時理智面對,從而培養(yǎng)其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培養(yǎng)學生法律意識
近年來未成年犯罪時有發(fā)生,研究表明法律意識的缺失和性格的偏激往往是導致未成年犯罪的直接原因[2]。2002年京華時報曾報道清華大學電機系四年級學生劉海洋曾為了證明“熊的嗅覺敏感,分辨東西能力強”這句話的正確性,用硫酸當飲料投喂黑熊,導致五頭黑熊燒傷,手段極其惡劣殘忍。事后該學生回答稱他不知道會造成這種結果。試想,一位清華大學高材生又如何不知硫酸具有腐蝕性,嚴重腐蝕將會危及生命。誠然他學歷高,知識儲備豐富,但他對社會和法律無疑是陌生的,他人格的缺失加上法律意識淡薄才導致了他觸犯法律和道德的底線。
(三)有利于學生接觸社會現(xiàn)實及自我保護
小學階段,學生處在家長、老師的愛護之下,在溫室里發(fā)芽成長。但是到了初中階段,中學生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叛逆期的出現(xiàn)還會導致學生想掙脫家長、老師的束縛,尋求所謂的自由。道德與法治教育將會融合生活中的實例,告訴學生社會的現(xiàn)實及應當如何面對社會。
道德與法治教育還可以教會青少年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在自己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拿起法律的武器同惡勢力做斗爭。當今社會,青少年作為國家弱勢群體,需要國家、社會、家庭的保護才能茁壯成長。很多社會的“蛀蟲”利用中學生的善良單純謀取不法利益,傷害祖國花朵。在對這種行為嚴打的同時,也要教會中學生如何自我保護,增強自我防范意識。
二、如何培養(yǎng)中學生思維能力
(一)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活躍學生思維
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不是靠教師的硬性灌輸,而是學生在新情境與原有心理水平發(fā)生矛盾并在解決矛盾中提升的,認知矛盾是促進學生積極思維和努力學習的動力[3]。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主體,學生只能被動的跟著老師的思路學習,一旦跟不上老師的節(jié)奏,對所學知識不能完全掌握,這時就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有效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積極性,活躍學生思維。如在學習《享受健康的網(wǎng)絡交往》時,教師可以給學生看一兩則謠言,請同學辨別真?zhèn)危ㄟ^讓學生主動思考來告訴學生網(wǎng)絡環(huán)境有許多不健康的因素,再和學生一同探討原因和解決方法。創(chuàng)設有效的學習情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主動、獨立的思考問題,自由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問答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判斷學生已有的價值觀,對其進行引導鼓勵,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聯(lián)系實際生活,拓展學生思維
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有許多抽象的概念,學生難以理解,這時可以將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4]。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該善于利用突發(fā)事件,激發(fā)學生思維。如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教師在講授到“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jīng)濟共同發(fā)展”的社會主義經(jīng)濟制度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解釋該概念,再舉例生活中常用的生活用品企業(yè)或其他公司,請學生劃分其經(jīng)濟類型,再說明原因,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指正修改。課后安排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企業(yè)再進行觀察劃分,鞏固所學知識。
(三)搞好課外教學,開闊思維空間
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根本落腳點是社會行為,而不是應付考試。生活中處處是知識,教師應當合理利用課外教學,開拓學生思維空間,鼓勵學生樹立法律意識,實現(xiàn)知識內化,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規(guī)范其行為。如在道德與法治課程開始授課之前,教師可以給學生安排一個任務——做小小法律監(jiān)督員,讓學生從報紙或日常生活中搜集所觀察到的不文明的行為,在班級分享自己的所見所感,再由教師點評并引導學生杜絕其不文明行為。通過安排任務及分享活動,可以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不僅能規(guī)范學生行為,還能鍛煉其觀察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開闊學生思維空間。
三、結束語
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是國家發(fā)展的未來動力。“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興則國興”,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一代代人才的出現(xiàn),只有保證新生代的“質量”,國家的未來才有希望。作為青少年成長道路的指明燈,道德與法治教育不可缺失。
【參考文獻】
[1]邢晶.探究式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應用研究[D].鞍山師范學院,2018.
[2]余中敏.淺談初中思品課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3).
[3]海世智.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yǎng)[J].中華少年,2017(28).
[4]李國榮.初中道德與法治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