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在國內,尤其是四川,有不少擅畫熊貓的大家,他們筆下的熊貓大多比較具象,熊貓出現的環(huán)境也基本上離不開綠油油的竹子。那么,當你看到棲居在海邊甚至遨游在天空之城的大熊貓,會不會眼前為之一亮?
前不久,在由成都市文聯、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組委會指導,成都大學中國—東盟藝術學院、四川現代新水墨畫院等協辦的“畫意·棲居——米金銘彭文斌當代水墨展”上,米金銘的水墨熊貓首次在成都亮相,這些圓滾滾的萌貨出現在觀眾眼前時,很多人心都被萌化了。本次展覽題為“畫意·棲居”,是希望將藝術融于生活:一方面,藝術家要將生活帶進藝術,讓藝術具有煙火氣;同時,也希望普通人的生活詩意一點,藝術一點,讓藝術提升生活品質。
展覽現場,在成都郊區(qū)河道、水塘隨處可見的白鷺,以及我們最寵愛的大熊貓被米金銘賦予了別樣的色彩,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景象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細品。
海邊的熊貓開啟奇幻旅程
米金銘,成都市美協副主席。多年以來,一直致力于將中國傳統(tǒng)國畫的理念融入西方當代藝術表現手法中。在他的筆下,一只只與眾不同的大熊貓“橫空出世”,畫面中藍色的深邃背景好像讓熊貓從竹林搬家到了海邊。今年,米金銘還受成都市政府之邀,帶著畫著“海邊熊貓”的100個乒乓球赴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參加2022年第56屆世乒賽布達佩斯推介酒會The Night of Chengdu(成都之夜),讓大熊貓助力成都成功申辦世乒賽。
近百年以來,大熊貓是全球藝術家熱逐的創(chuàng)作主題:從波普藝術大師Andy Warhol到美國當代藝術家Rob Pruitt;從吳作人的寫意熊貓再到趴伏在成都IFS的熊貓雕塑;乃至數度刷新了票房記錄的動畫電影《功夫熊貓》……大熊貓這種憨態(tài)可掬的神奇動物,堪稱藝術界用之不竭的“富礦”。
熊貓永遠擺脫不了賣萌的套路,但米金銘的熊貓并不僅僅用萌或者可愛來抓住觀者的眼球。他將熊貓放置在一個與眾不同的語境之中——大家司空見慣的竹林環(huán)境被藝術家有意屏蔽,藍色的背景中也間雜著白色的筆觸,讓大熊貓的黑白毛色顯得更有視覺沖擊力。
就像科幻電影拍攝的片場必須要有綠幕,以方便后期特效制作的摳像與合成,米金銘渲染的藍色背景也是另一種“綠幕”,觀眾在這種鮮艷而純粹的視效面前仿佛展開一段童話般的奇幻之旅:
有人會想,大熊貓是不是飛到了空中?因為它的身后有藍天白云;還有人認為,熊貓跑到了遙遠的北極,去探望它的遠方表親北極熊,因為背景的藍色和白色分明是大海與冰川……
這些大熊貓的臉上還會有粉色和綠色的色塊暈染,宛若lomo相機漏光而產生的光斑。米金銘用中國傳統(tǒng)的水墨材質給人呈現出了如此細節(jié)豐富的視覺體驗,古老的繪畫技法和當代年輕人的審美習慣在此刻無縫對接。
米金銘從事水墨實驗以來,無論是畫人物、山水還是動物,仿佛一直都在和過去的自己說再見。當然這也有一定的市場風險,因為他的風格變化實在太快。米金銘卻很淡然,“如果太在意市場就無法認真畫畫……”這組頗具ins風的大熊貓,只是他一系列藝術變法中的一段小插曲。
動物身上尋找創(chuàng)作突破口
2018年,米金銘的“大渡河”系列在本土畫壇引發(fā)了很大反響,他在保持了中國山水畫“身份”的同時,在呈現方式上有著當代藝術的大膽與不羈。而在“大渡河”系列之前,米金銘的“天馬”系列、“白鷺灣”系列新水墨也廣受圈內盛贊。從動物身上,米金銘往往能找到藝術創(chuàng)作的突破口。
米金銘的水墨畫既有傳統(tǒng)水墨的線條與飄逸,又帶有現代油畫的體積感、空間感,這在他的“天馬”繪畫中體現得淋漓盡致。米金銘不拘泥于描摹駿馬的肌膚細節(jié),而是用水墨寫意地表現出駿馬的神態(tài),狂放不羈、猶行天空。他說:“我喜歡馬,喜歡畫馬。馬的自由奔放、勇往直前、無所畏懼,一直是吸引我的精神魅力?!?/p>
2015年前后,白鷺灣濕地公園建成,米金銘工作室就在旁邊。很多白鷺飛來筑巢,有些膽大的,直接在他的院里覓食。有一次,家里窗戶沒關,米金銘回來后發(fā)現客廳茶幾放的蘋果少了幾個,桌子上多了幾坨鳥屎,他就知道是白鷺把蘋果偷吃了。米金銘是帶著感情在創(chuàng)作“白鷺灣”系列,加上他用改制的毛筆繪制這批水墨作品,讓他的作品更有獨特韻味,也很難被模仿。米金銘筆下的白鷺,有時會披上閃閃發(fā)亮的銀色羽毛,它們身下的那汪清水則仿佛海洋一般透出湛藍的色彩,細品,如夢似幻。
近幾年,米金銘以白鷺灣濕地公園里的白鷺為主題,創(chuàng)作了700多幅畫作,翩翩飛舞的白鷺和恬靜通透的湖水相映成趣。李白當年吟誦的“白鷺下秋水,孤飛如墜霜”,在米金銘筆下有了巧妙的視覺解讀?!鞍槥场毕盗械娘L格和傳統(tǒng)國畫也有很大區(qū)別,評論界認為,這是他“都市水墨”畫風在技法愈發(fā)純熟老辣的同時也更加具有時代特色。
米金銘說:“我的創(chuàng)作理念的確不同于傳統(tǒng)繪畫,更傾向于當代藝術的風格,因為我描繪的是當代人欣賞的動物和景物,所以用這種技法來表現會更加合適。”
繪心中意境豈能墨守成規(guī)
我們知道,中國水墨畫的四大介質是水、墨、宣紙和毛筆,但如何定義“水墨畫”,可能一萬個藝術家會給你一萬個不同的回答。在米金銘眼中,中國傳統(tǒng)水墨畫歷經千年發(fā)展,遠遠沒走到終點,就像水的流動千變萬化,水墨畫的表現形式當然也可以千變萬化、豐富多彩。
米金銘從事水墨實驗以來,無論是畫人物,畫馬,畫荷花,畫白鷺灣,畫大渡河,再到現在畫熊貓,他是“善變”的。對于這種“變”,米金銘打了一個比方,“長江也并不是一條直線,它的河道每年都會隨著地殼變化而改變,但無論這樣彎那樣彎,最終都是從三江源流向大海?!?/p>
回憶自己的藝術之路,米金銘特別慶幸早年在川美版畫系的那段學習經歷?!霸谒嬛埃耶嬤^油畫,搞過雕塑,甚至連環(huán)畫,當然最喜歡的還是版畫,這里面的木版畫、石版畫、銅版畫和絲網版畫風格我都很擅長。版畫對材料的使用是所有畫種最豐富的,國畫講究傳承,而版畫的概括能力很強,沒有條條框框,這讓我的創(chuàng)作更加大膽。有時我在國畫里無法解決的技法難題,用版畫的思路就迎刃而解了。”他感嘆地說。
米金銘喜歡用天馬行空的方式來對待藝術,這在他川美的畢業(yè)作品創(chuàng)作時已初見端倪。當時班上的同學都是去西雙版納創(chuàng)作和體驗生活,可他劍走偏鋒,獨自一人回歸川化廠,“我在川美讀書前是那里的工人,畢業(yè)創(chuàng)作大家都去同個地方,很可能畫的東西一模一樣。我就回到廠里尋找各種各樣的線路圖、電路圖、集成圖和流程圖,把它們組合成了一幅名為《銀色暢想曲》的畢業(yè)作品。”
作為一位高產的藝術家,米金銘在不同的繪畫主題之間隨意游走,這和他的生活習慣有很大關系。因為工作室在三圣鄉(xiāng)荷塘畔,推門即見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徐徐清風,鵝犬相聞。每天清晨6點起床后,米金銘先下樓給自己的菜園子施肥除草,然后給老伴熬稀飯準備早點,一切收拾妥當后,他就返回畫室沉浸在自己的水墨天地里。
“早上我如果一開始就去畫室,就很難再走出來,很可能一個上午什么事情都干不了,除了畫畫?!边@位以勤奮、創(chuàng)新、多產而著稱的藝術家笑著說。就在這樣平靜而淡然的生活狀態(tài)之下,他發(fā)現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水墨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