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云
國清寺
國清寺始建于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初名天臺寺,后改名國清寺,寓“寺若成,國即清”之意。南宋時期,國清寺為江南十剎之一,現(xiàn)存建筑為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奉敕重修。全寺總面積為7.3萬平方米,分為五條縱軸線,構(gòu)成一個擁有800余間房屋,殿堂齊全、建筑嚴整、氣勢恢宏的古建筑群。
國清寺坐落在四面環(huán)山、五峰擁抱的“世外桃源”中,環(huán)境清幽,古木參天,綠樹成蔭,寺前照壁拱橋,碧水長流,古老隋塔歷經(jīng)千年依然挺立在半山坡上,寺內(nèi)殿宇輝煌,處處奇觀,如同一幅天然圖畫,已成為人們理想的旅游之地。國清寺是一處文化積淀極其深厚的古剎。陳隋之際,智者大師(公元538年—597年)在天臺山創(chuàng)立了中國佛教史上第一個宗派——天臺宗。唐貞元年間,日本高僧最澄至國清寺求法,回國后在日本比叡山創(chuàng)建了日本天臺宗。11世紀,高麗僧人義天至國清寺求法,又將此宗傳入朝鮮,國清寺遂成為日本、朝鮮佛教天臺宗的祖庭。建寺之年章安大師手植的“隋梅”,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文革”中遭到重創(chuàng),靠著寺僧的精心呵護,后來又見枯木回春,繁花似雪,碩果累累。國清寺保存著大量的文物古跡,有歷代御賜的金銀器、銅鑄品和絲織品,有碑刻、寫經(jīng)、書畫,有木雕、玉飾、佛像,有用于中外文化交流的珍貴禮品。其中如智者大師遺物貝葉經(jīng),經(jīng)陳寅恪鑒定是古印度《莎恭達羅》梵文劇本,從隋塔上取下的七方菩薩像線畫碑刻,寺內(nèi)磅礴飛動的王羲之“獨筆鵝字”碑,唐代柳公權(quán)寫下的“大中國清之寺”六個大字、宋代黃庭堅寒山子詩、米芾“秀巖”、朱熹“枕石”等摩崖石刻,元代十八羅漢楠木像,明清銅佛像,都是不可多得的藝術(shù)珍品,無不閃爍著千年古寺歷史的燦爛與文化的輝煌。
石梁飛瀑
石梁飛瀑位于浙江省天臺縣城北22公里的天臺山中,是浙東“唐詩之路”的精華所在,在崇山翠谷之中,一石橫跨天際,瀑布噴涌而下,晝夜起風雷,令歷代文人騷客為之傾倒,留下無數(shù)壯美詩篇,被譽為“天下第一奇觀”。石梁其梁長約7米,梁面寬不盈尺,如蒼龍聳脊,橫亙在兩山峭壁上,“飛瀑”歷經(jīng)三折穿梁而過,再從40米高的懸崖奔騰而下,像是崩塌的霜雪,轟然乍響的聲勢宛若雷鳴一般。根據(jù)記載,3次造訪天臺山的明代地理學(xué)家徐霞客,還曾經(jīng)走過令人膽戰(zhàn)心驚的石梁橋?,F(xiàn)在石梁橋已封閉,不能行走,驚險的模樣只能憑各自想象了。石梁旁有中方廣寺,寺內(nèi)的曇花亭系南宋丞相賈似道所建。瀑底左側(cè)為下方廣寺,茂林修竹,掩映其間,相傳為五百羅漢應(yīng)真之所,現(xiàn)寺內(nèi)供有五百羅漢木雕像。石梁飛瀑景區(qū)是中國第一部武打片《少林寺》及《少林俗家弟子》《射雕英雄傳》等影視片的主要拍攝地。
法華晨光印
銀溪灘石磊磊,其中鶴立雞群的要數(shù)那塊巨石,印面為4×4平方米,印體長6米,總重量約380噸。上面鐫刻著四個篆體字——“法華晨光”。“法”字是古代的異體字。所謂“法華”,指佛教《妙法蓮華經(jīng)》。它是中國佛教天臺宗和日本佛教日蓮宗開宗立派的主要經(jīng)典,是大乘教義的集大成之作。所謂妙法,意指所說教法微妙無上;蓮華經(jīng),則比喻經(jīng)典的潔白美麗。南朝陳隋之際,智者大師入天臺山,首先來石梁講經(jīng)說法?!俺抗狻?,意味著這里最早受到大乘佛光的照耀,成為天臺宗的發(fā)祥地。據(jù)說,這個天然與人工巧妙結(jié)合的巨印,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重的,堪稱“天下第一印”。
小銅壺滴漏
小銅壺滴漏是一處跌水之景,因為跌崖潭壁頗似古代計時工具滴漏而得名。它的水從西邊釣水潭過來,到了這里河床陡然下降。溪水沖出一道巖縫,平拋而下,一落數(shù)丈,猶如蛟龍入淵,激涌回旋不已。內(nèi)壁形如甕膽,色如青銅,光滑如鏡,好像一把碩大的神壺。同斷橋坑的銅壺滴漏相比,一大一小,一隱一顯,一雄一幽,各有千秋,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兩龍接舌石梁橋、兩猿對飲銅壺瀑,石梁橋因兩龍接舌形成的美妙傳說,為游人熟知。而新近開發(fā)的小銅壺瀑布,壺口兩側(cè)的巖石竟酷似兩只靈猿,一狀如飲,一狀如品,形神兼?zhèn)?,令人稱奇。
瓊臺仙谷
“青衣約我游瓊臺,琪木花芳九葉開?!痹娤衫畎讈淼教炫_瓊臺仙谷后,留下了這樣的詩句來贊美它的美麗景致。瓊臺仙谷位于浙江天臺縣城西北8公里,景區(qū)面積7.3平方公里,是一處比較典型的花崗巖地質(zhì)地貌景觀。進入瓊臺仙谷景區(qū),迎面峭崖壁立、奇峰插天,對面的崖壁上紅色的“瓊臺仙谷”四個摩崖大字,龍飛鳳舞,十分奪目。沿溪進谷,兩邊山奇水秀,細雨蒙蒙時,就像走在如夢如幻的人間仙境之中;在八仙湖上游走,雨天飄仙霧,晴日現(xiàn)彩虹,好一處湖光山色的醉人勝景。
靈溪百丈坑是不可錯過的景色,其有瀑如龍,下注成潭,潭水晶瑩,名為“龍?zhí)丁?。隨著木棧道走去,在潭水較淺處可見鵝卵石,三五成群的鴨子正悠閑地在水中搖擺著身姿,兩岸翠峰連綿,峭崖嶙峋。潭旁一峰拔地而起,迥然卓立,即為瓊臺峰。峰上有石形似椅,傳說鐵拐李每逢中秋節(jié)之夜,來此坐椅賞明月,故名“仙人座”。瓊臺前一山,兩峰對峙,頂部平坦,頗似皇宮兩側(cè)的樓閣,故稱“雙闕”。在明月當空的夜晚,坐在石椅上望月下群山,恍入仙境夢鄉(xiāng),“瓊臺夜月”即得名于此。
濟公故居
濟公故居位于浙江天臺古城北門外的永寧村,是濟公“活佛”的出生地,也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景點。故居因歲月蕩滌,歷經(jīng)滄桑,受損較為嚴重。2002年天臺縣人民政府批準并斥資修復(fù)濟公故居,2004年5月竣工正式開放游覽。重新修繕的濟公故居充滿南宋時代氣息,蘊含濟公文化內(nèi)涵,具有浙東地方建筑風格的仕宦人家宅第格局的特色。故居占地16畝,建筑面積6310平方米,主要由濟公李氏祖居、隴西園、永寧村三大主體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