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才
“打禾蒔田,茅人也值錢?!边@句俗諺,說的是在農(nóng)忙季節(jié),連稻草人也在驅(qū)趕麻雀,站崗放哨,發(fā)揮作用。除了“雙搶”之外,秋收時節(jié)也是非常繁忙的。霜降來臨,天高氣爽,地里的莊稼、山上的果實(shí)紛紛成熟,大地一片金黃,勤勞的人們忙著收稻子、挖番薯、摘茶籽,忙著勞動賺工分,而孩子們也閑不住,利用短暫的假日,各盡所能,為大人們減輕負(fù)擔(dān)。小時候,父親在外地工作,母親既要出工勞動賺工分,還要照顧我們兄弟三人的起居飲食,十分辛苦。作為老大的我,自然懂事得早,為了減輕母親的負(fù)擔(dān),我在放學(xué)以后,幾乎包攬了全部的家務(wù),扯豬草,剁豬草,喂豬食,煮飯炒菜,洗衣服,什么都做,至今我左手食指的三個傷疤,就是小時候剁豬草時不小心剁傷留下的。
收割晚稻時,大人們都去賺工分了,我們小孩就跟在大人的后面,撿稻穗,扯豬草,挖泥鰍。在剛收完水稻的田里,每看見一個手指大的小洞,我們就深入追擊,不一會兒準(zhǔn)能挖出一條條的泥鰍。遺憾的是,那時的規(guī)矩很嚴(yán),稻田里播下了紅花草,因此不能多挖泥鰍,我們就到附近的水渠里去撥翻泥鰍。首先是放干水渠里的水,然后一段一段小心地翻泥,準(zhǔn)能捉到許多鮮活的泥鰍。那時化肥、農(nóng)藥用得少,無污染,也沒有電魚機(jī)等工具,溝里的魚和泥鰍很多,運(yùn)氣好的話,在十來米的渠道里最少能捉到兩三斤泥鰍。當(dāng)然也有運(yùn)氣差的時候,偶爾翻出幾條花花的泥蛇來,往往嚇得趕快跳上岸,再也不敢下去了。泥鰍捉回來后,先用清水養(yǎng)起來,之后等大人回來用茶油煎酥,加入青辣椒爆炒,可以美美地吃上幾天,味道賽過山珍海味。
挖番薯是個技術(shù)活,割掉薯藤后,見大人們將一個個胖嘟嘟的番薯挖出來,我們羨慕極了,也躍躍欲試地拿起鋤頭,可不知怎的,不是挖不到番薯,就是用力過猛挖爛番薯,你說氣人不氣人。在將番薯裝進(jìn)籮筐前,也有許多講究,不僅要小心地摘下薯藤,清除泥土,還要揀出有破損的番薯,如有流漿的地方就要用濕濕的黃泥土補(bǔ)上去,以免流漿爛掉,不利收藏。番薯曬干后要及時放進(jìn)薯窖里,這樣到次年春天也不會爛掉,可以補(bǔ)充糧食的不足,度過春荒。
摘茶籽也是秋收的一件大事。霜降前后,天剛亮,我們就穿著厚厚的毛衣,跟著大人們上山。上山之前,我們做好煎餅等干糧,背著竹簍子,披著蒙蒙霜霧,頂著草木的露珠,在一棵棵茶樹下,采摘熟透了的茶籽。樹上的露珠打濕了我們的衣服,冷得我們直打哆嗦,要等到太陽出來以后,曬干衣服,身上才感到暖和。有時摘到中午肚子餓了,我們就在山上找野果子,有獼猴桃、野楊梅、板栗,還有熟透了的山楂,以及叫不出名的果子,吃得我們的嘴上烏黑烏黑的。填飽肚子后,我們便瘋狂地玩耍,高興地叫喊,待大人們摘滿了一竹簍菜籽,方才拖著疲憊的身子,戀戀不舍地跟著大人們回家。
兒時的秋收,緊張而又有趣,繁忙而又幸福,因?yàn)槲覀冇X得自己似乎長大了,能夠?yàn)榇笕藗冏鲆恍┝λ芗暗氖虑?,減輕家庭的負(fù)擔(dān),能感到自己存在的價值,雖然苦一點(diǎn)、累一點(diǎn),但心里十分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