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凌
摘 要 讓學生保持聽故事、講故事、表演故事的興趣,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觀察能力、結(jié)合插圖理解大意的能力,讓學生享受故事帶來的樂趣。在教學和家庭教育中,我們可以把“講故事學英語”作為英語學習中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導方法。
關(guān)鍵詞 聽故事;講故事;學英語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23-0085-01
我們的小學英語用的是外研社教材,這套教材呈現(xiàn)給大家的是四個小伙伴:大明和玲玲、薩姆和艾米,還有其他人和一些小動物,他們所帶來的一系列有趣的故事、游戲和歌謠。教材故事情節(jié)生動,趣味性強,學生通過觀察、思維、想象,結(jié)合插圖猜測故事大意,老師通過提問、引導讓學生理解故事,這樣學生不僅了解了語言發(fā)生的背景,明白語言的意義,還能理解語言使用的具體情況。作為老師如何指導孩子通過講故事更好的學習英語呢?下面從兩個方面展開。
一、故事教學
(一)可以培養(yǎng)孩子對語言的興趣
孩子英語教學的成敗,關(guān)鍵在于如何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維持他們的注意力,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前蘇聯(lián)教育家科羅廖夫說:“有興趣,有吸引力的東西使記憶的可能性幾乎增加一倍半。”因此,如何培養(yǎng)孩子學習外語的興趣已經(jīng)成為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一年齡段的孩子愛玩、愛游戲、好活動,喜歡新鮮事物,對陌生語言的好奇心能激起他們對外語的興趣,但在外語學習的長期過程中,孩子往往容易走神,開小差,注意力不夠集中,而如何持續(xù)吸引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注意力已成為小學英語教學的關(guān)鍵要素。
故事教學要突出“講故事”,教學重點是理解,通過提問、引導讓學生理解故事。語音、詞匯、語法不是故事教學的重點。在故事教學中通過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生動的故事、有趣的情節(jié)、師生參與表演,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不知不覺中理解了句型并能夠熟練表達。
學生在聽故事時,由于精力高度集中,對于新知識的接受能力也隨之加強。這時,若適當添加一些新的語言知識和材料,他們自然也會接受并且記得牢固。同時,多彩絢麗的卡通形象、生動有趣的動畫能引發(fā)學生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培養(yǎng)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潛意識提高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
(二)要設置語言情境
設法創(chuàng)造各種英語學習情景,為孩子的英語學習提供“交流場所”則會使孩子的英語學習事半功倍。故事是在特定的情境中發(fā)生的,它源于生活、貼近生活,是對人們生活、學習和工作的描寫和記述。所以,通過“講故事學英語”這種方式,為孩子的學習設置語言情境成為了我們豐富孩子英語教學和家庭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
二、此故事,而非彼故事,即閱讀
那么,如何利用“講故事”來讓孩子更好地學習英語呢?
(一)科學、合理地選擇英語故事
所選的英文故事要適合學習與年齡特征。語言的組織,故事的長短、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安排。
閱讀材料從何而來?網(wǎng)上下載英語兒歌故事;課外英語閱讀書籍報刊;根據(jù)主題改編閱讀材料;根據(jù)主題創(chuàng)編閱讀材料。閱讀材料如何選擇?話題要基于小學生的生活和思想;內(nèi)容要生動有趣并有想象的空間;篇幅長短難易度要適合你的學生;句型要簡單多樣并易于寫話模仿。
(二)語言深淺恰當
學生對語言的接受和認知處在一個不斷提高的過程,教學語言超出他們的接受水平就會失去其教學意義,這時學生聽不懂也學不進。
(三)循序漸進
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和接受需要一個過程,只聽一遍故事便能完全理解并復述出來是不可能的。“講故事學英語”要強調(diào)反復的聽和讀,盡量幫助學生理解故事內(nèi)容。用講故事的方式對英語進行反復的學習,使孩子在享受精美畫面和原味美語的同時,培養(yǎng)和提高英語語言能力。
程曉堂老師的專題4《小學英語課程與教材》中提出要在完整語境中理解語言,故事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在真實、完整的語境中接觸、體驗、理解語言,享受故事帶來的樂趣。
總之,要改變脫離語境的知識學習,將知識學習與技能發(fā)展融入主題、語境、語篇和語用之中,促進理解和思維品質(zhì)形成,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指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依上所述,講故事學英語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fā)學習潛能,學生能較快掌握知識,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使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高,值得我們提倡。
參考文獻:
[1]程曉堂.小學英語課程與教材[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