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燕
一、積累素材,激發(fā)興趣
很多學生怕寫作文,作文課時拿著筆冥思苦想一節(jié)課也寫不出幾個字,主要原因是寫作文時缺乏材料。針對這一情況,如何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寫呢?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去捕捉寫作素材。作文來源于生活,捕捉材料則是寫好文章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如《難忘的一次活動》這節(jié)習作課,我是這樣設計的:課前我特意把前不久學校體育節(jié)舉行的班級籃球比賽的視頻剪切下來,加上一些旁白,做成了一個微課。我先讓學生認真觀察微視頻,說說視頻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因為這視頻的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非常貼近,原來沉悶的課堂一下子變得活躍起來,學生的寫作興趣馬上被激發(fā)起來了。緊接著我讓學生拿出作文本,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寫成一個片段。當學生寫完后,我讓他們再次觀看剛才的視頻,對比自己的習作,覺得哪些地方還需要再補充,如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是否寫具體等。出乎意料的是,原本平時半節(jié)課寫了不到三行的小達和小泰,這節(jié)課比平時多寫了一倍的內(nèi)容。
二、示范作用,方法傳授
作文教學更要重視過程和方法。以往教學實踐顯示,要讓學生把習作內(nèi)容寫具體,是習作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針對此問題,我在課堂中間插入微課教學。
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介紹小伙伴》習作教學,要求用一兩件事來介紹自己的小伙伴,要寫出小伙伴的特點。在本節(jié)課習作指導課上,我首先采用“頭腦風暴法”,讓學生看幻燈片出示的兩則謎語猜謎底,謎底是班上的學生。然后,我采取小組合作探究和個人自主學習兩種方法,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并出示一篇范文,學生先快速默讀桌面上的資料,并完成任務卡上的相關(guān)習題,小組間展開交流討論,然后小組派代表匯報。在完成小組合作探究后,學生個人自主完成學習任務,按照老師的方法或自行畫出本次習作步驟的思維導圖,原來模糊的寫作的步驟變得更加清晰了,學生開始動筆,陸續(xù)完成后上臺用投影機投影匯報,教師作適當點撥或補充。
在習作教學課中,老師可以巧妙地將微課作為媒介,引導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進行交流,深化學生對習作內(nèi)容的深刻理解,實現(xiàn)對學生思維的深度挖掘。從中借鑒老師的方法,進行下水文習作,真正做到突破習作的重難點。
三、對癥下藥,提高素養(yǎng)
寫完作文后,學會修改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習作的評析展示的是學生習作完成后的實際問題,在此時,不妨可以利用微課教學,采用“微點評”“微問診”,根據(jù)學生草稿中反映出來的問題,進行必要的指導,然后讓學生去修改。如人教版六年級上第三單元的習作內(nèi)容是,寫人與人之間互相關(guān)愛的事情。我在習作評析前,讓學生通過觀看老師制作的微課,對照自己的習作,對不足的地方進行補充或修改。下面是摘錄一位學生修改前后的片段:
修改前:
一位老奶奶上了車,售票員說:“有沒有好心人給這位老奶奶讓座?”車上的人有的假裝睡覺,有的故意向窗外看;有的在玩手機,我也裝作沒聽見。
忽然,一陣聲音進入我的耳朵,“老奶奶,您坐這兒吧!”老奶奶高興地說地:“謝謝你,小朋友?!避嚿系娜硕加靡环N贊揚的目光看著這位小男孩。
修改后:
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奶奶上了車,售票員(拉開嗓門)說:“有沒有好心人給這位老奶奶讓座?”車上(頓時鴉雀無聲),他們有的(閉上眼睛)假裝睡覺,有的故意向窗外看;有的(低著頭,戴上耳機)在玩手機,我(看看周圍,心想:那些大人們都不讓座,我一個小孩子,憑什么要讓座),所以也裝作沒聽見。
忽然,一陣(悅耳的)聲音進入我的耳朵,“老奶奶,您坐這兒吧!”老奶奶高興地說:“謝謝你,小朋友?!避嚿系娜硕加靡环N地(贊許)的目光看著這位小男孩,(有的甚至豎起大拇指,而小男孩只是微微一笑,站在一旁)。
這位學生修改后的片段,明顯地能結(jié)合老師點評的內(nèi)容,把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和心理活動描寫得更加具體。學生通過修改習作,可以進一步提高對習作的鑒賞能力和寫作能力。
微課作為一種嶄新的教學技術(shù),具有內(nèi)容新穎、短小、輔助教學效率高等優(yōu)勢,符合小學生身心發(fā)育特點,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摒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積極引入微課教學模式,構(gòu)建高效語文課堂,充分發(fā)揮教育信息化優(yōu)勢,不斷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
責任編輯 黃佳銳